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多年前的辽宁绥中:南门城楼匾额被换,鬼子兵营戒备森严

绥中地处辽宁西南部,古称杏林堡,明宣德三年(1428年),改为广宁前屯卫,中后千户所。清初改为中后所,光绪28年(1902)建县后改称绥中,意为永远安定的中后所。

本组老照片一部分来自于1929年编撰的《绥中县志》,多拍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因为当时的摄影和印刷条件有限,原图十分模糊,小编对照片进行了清晰处理。另一部分为侵华日军所拍摄,记录了绥中沦陷后的真实景象。

南门城楼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绥中南城门楼,屋檐下挂着“关外第一县”的牌匾,因为年久失修,牌匾下的窗户已经缺失。拱形的城门周围挂着大幅的香烟广告。

俯瞰街市

站在南门城楼上俯瞰所城全景,一条大道从南门直通向北门,大道两旁的民居多为囤顶泥屋,屋顶为弧形,方便排水和抵御风沙,这种房屋样式在东北地区很常见。大道尽头可见所城的北门及上帝庙。

县司法公署

1925年8月,绥中县审检所改为司法公署,划分审判和检察两个部门,并颁布了章程。当时的司法公署大概是设立在一座寺庙当中,从图中可见一通石碑的顶部。

前卫歪塔

坐落于前卫镇的一座实心密檐式砖塔,塔高十米,其初建年代已不可考。根据塔的形制判断应建于辽代,后因地震导致塔身大幅度倾斜,遂成一奇观。今天古塔仍存,并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复,虽然稳固了许多,却少了画面上的沧桑感觉。

鬼子入侵

1932年1月4日,驻扎在锦州的侵华日军乘坐铁甲车侵占了绥中火车站。之前言之凿凿要保护城池的县长温继峤并没有做任何抵抗,而是带领张凌云等一众地方士绅,举着膏药旗到火车站迎接鬼子的到来。

鬼子入城

第二天,日寇进入城内,绥中沦陷。入城的日本兵霸占了客栈和民房作为军营,致使很多百姓流离失所。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绥中百姓陷入长达14年之久的亡国奴生活。

鬼子军官

站在绥中街头的几名鬼子军官,一个个凶神恶煞一般。俗话说:相由心生,看看这些家伙的神情便知没有一个好东西。

城门之下

图为绥中沦陷后(1932年2月24日)南城门前的景象。此时的城楼已被修缮一新。此时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即将建立,城楼上除去了“关外第一县”的牌匾外,又新添了“作新民”以及“建设自治国家”的日伪标语。

换了牌匾

过不多久,原本“关外第一县”的匾额也被撤掉,换成了“辰极来绥”牌匾。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将绥中与关内割裂开来,并入伪满洲国。

绥中百姓

这张照片拍摄于绥中县城门里的振兴照相馆,照片中是一对老年夫妻,老爷子长袍马褂瓜皮帽,老太太裹着小脚,看穿衣打扮是当地的富裕的士绅阶层。

绥中火车站

日寇占领下的绥中火车站站内景象,站台上站着日本士兵和几名铁路工作人员。此时的火车站附近有日本人的驻军,铁轨之间拉有铁丝网。

站内机车

绥中火车站原名中后所站,是在唐胥铁路的基础上向关外延伸的铁路线。绥中境内的铁路始建于1894年,1897年修建完成并建成火车站,前后长达三年之久。

梨窖

绥中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西北部多山且土质疏松,非常适合种植梨果。绥中白梨因其皮薄肉厚、酥脆甘甜爽口而驰名关内外。图为绥中火车站附近的梨窖,规模很大,每座梨窖的顶部都建有烟囱一样的通风排气管道。

日本兵营

1932年3月15日,三百多名抗日义勇军战士在首领石磐、李昆山的率领下沿铁路分东西两路攻击绥中车站的日军驻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战后日军不得不加强戒备,在门前建有地堡的基础上,又在屋顶增建了沙包工事和瞭望哨亭,周围也拉起了铁丝网。

城外景象

绥中城外,一头戴着眼罩的毛驴正拉动水车灌溉周围的菜地,远处可见一只冒着黑烟的高大烟囱,这是一家由奉天电灯厂和营口日商水道电器株式会社合资创办的电灯厂(发电厂),位置在绥中车站以北。

更多家乡老照片,请点击下方的《辽宁锦州、朝阳、葫芦岛老照片合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匾额:中華牌匾欣賞(1)
伪满时期的辽宁葫芦岛
【每天老照片】-2万-815- 民国老照片:安徽砀山县的城门城墙,以及城内外风貌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踏遍青山人未老(108)专列之旅华北东北五省区(二)--飞越山海关...
潮州南门入口标志物,意义何在?十问
忻州-------南门附近与南门城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