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望绰约的杭州之西泠

西湖、西溪、西泠,并称杭州的“三西”,就像一连串数字组成的杭州美景中的重要一环,加上西湖十景,天堂的名堂就完全包罗其中了。杭州有条件吸引名人的光顾,名人也愿意在杭州休憩,当有更多地方让人神往之后,就更能展现杭州的个性与魅力。——纯道题记

比起西湖,熟悉西泠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西泠既有风景,又有文人的气息,是一个文化人不能不去的地方。酷爱书画的雅士,半多知道杭州的西泠印社,他们到了杭州,总想去探望一下从未见过,却一直孜孜念念的老朋友。

1904年,还是清光绪年代,浙派篆刻家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创建起了日后成为“天下第一名社”的专业团体。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西湖旁边的孤山南麓,因近西泠桥而取名西冷印社,现在这个老地方还建立起了一座中国印学博物馆。

1913年,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一时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丰子恺、吴湖帆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连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长尾甲也慕名而来,加入印社,切磋技艺。

说起了日本人,便想起了另几件与日本人相关的事情。

西泠印社里的岁青岩旁,有一个三老石室,全用青石砌成,内藏有汉代《三老讳字忌日碑》,清代时出土于浙江余姚,被称为浙东第一碑,是研究中国古代碑刻起源的重要文物。这碑曾一度沦于日本人之手,幸亏有余姚的乡绅,募集八千银元赎了回来。印社里的另一边,有一座二层砖木建筑,叫观乐楼,即现在的吴昌硕纪念馆,楼内有《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之碑》和吴昌硕铜像。

吴昌硕的铜像,是在1921年,当时昌硕先生还健在时,由日本著名雕塑家朝仓文夫先生铸造,以铜质半身像铸成了两尊。朝仓文夫把一尊留在日本,一尊送给了昌硕先生,昌硕先生认为把它放在公共交流场所更好,便赠送给了西泠印社。铜像从日本远到孤山后,还特别筑龛保护,题名为“缶龛”。谁能想到,铜像没有遭受小偷的侵袭,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革了命,不知了下落,估计早已回炉成“抓革命,促生产”时出厂的某一件日用铜制品了。

1979年,铜像遗失的消息传到日本友人的耳朵里,在惋惜之余他们决定再铸一尊吴昌硕铜像。在朝仓文夫的女儿朝仓响子与学生等艺术家的鼎助之下,终于重铸成功。日本友人为此组成了“吴昌硕先生胸像赠呈友好访华团”,把送给中国的第二尊吴昌硕铜像亲自带到杭州。现在放置在吴昌硕纪念馆内的铜像,就是那尊第二次赠送来的吴昌硕像。屈指数来,这段佳话至今也过了三十年,当年的送迎人士中不少已经乘鹤西去,在最后的天堂里与吴昌硕先生会合了。

这样的事情,如今说来,虽然有些感谢日本友人的味道,但也夹杂着对国人忽视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感慨万端。一个有年代的中国印社里,有着几多与日本人有关的故事,表明西泠印社的美名早已东进扶桑,懂得东方文化价值的日本友人更懂得如何去尊重中国的艺术大师。想到我们国人自己不识货,还要大革文化命,与小偷的行径别无二致,灭掉了祖宗的遗产,剩下的只有被子孙唾骂的份。

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是西泠印社的历任社长,个个名噪一时,人人德高望重,就凭这一点,西泠印社就足以在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站在西泠印社的旧址前,仿佛可以听到这些大师间的隔世对话,他们幸运地曾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可以承载共同的理想,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这座城市,却在不经意中收获到如此厚重的礼物,让文化的回响声可以萦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愿,杭州可以更善待他们。

1924年,西泠印社迎来过一位世界范围内的重量级文化人:印度诗人泰戈尔。10月24日,泰戈尔从上海转抵杭州。在饱览湖光山色后,泰戈尔在中国作家徐志摩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西泠印社。看过印社中的一些中国字画和金石,泰戈尔认为,即使不识字的外国人,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字画在一直一横中的挺拔和矫健。从中国回到印度,泰戈尔一度迷上了中国艺术,在他的书房里挂着两幅中国山水画,泰戈尔自己说,它们正是从西泠印社之行中带回去的数十幅中国名画中的两幅。在这两幅画中,松荫亭榭,小桥流水,亭中几位老者执卷闲坐,一派怡然自得的闲情,这不正是杭州带给我们的印象吗?

1928年7月17日,鲁迅携许广平到杭州游憩,第二天他们在友人的陪同的下也特意寻访了西泠印社。一行人在四照阁里饮茶闲聊,临走时,鲁迅还买走了一些拓本。鲁迅有写日记并记帐的习惯,这些都在《鲁迅日记》中有明确记载:“在社买得汉画像拓本一枚,《侯忄音》墓志拓本一枚,3元。《贯休画罗汉象石刻》景(影)印本,1元4角。《摹刻雷峰塔砖中经》一卷,4角……”鲁迅在1924年写过著名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四年后,鲁迅在西泠印社又买去了《摹刻雷峰塔砖中经》,想来他对雷峰塔的事情还是十分的关注。

知道了这些典故,会对杭州有别样的感受与心结。看来,有点文化,懂点艺术,再到杭州,杭州的味道会更加刺激到自己。

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一些人员开始搬到河坊街,那里渐渐有了印社的办公室、商铺、拍卖公司,在丰富这条老街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让市民更容易接近它。

如今,西泠印社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艺术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的事实,这般的保护,应该让仰慕西湖而来的人知道。西湖美景是自然的造化,西泠印社是艺术的结晶,相得益彰,赋予了杭州天人合一的灵气。

紧挨西湖的河坊街,已经被整旧如旧,冠有“清河坊”的美名,主要为了吸引远来的旅游者,而不管他和她是不是文盲,或者是不是文化人。这样的仿清街道,在旅游经济至上的今天,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它们共同的特征,还是“山寨”得很,因此除了新翻修过的房子,已经把文化的命根早已革掉了,三十年前的政治运动中经历一次洗劫,三十年后的旧城改造中再经历了一次蹂躏。

这条街还好,因为西泠印社的命脉犹在,虽然它只是偏居一隅。这天,夜色渐暗,荧光闪烁的广告牌已经可以夺目。我因为是有心寻访,很容易就找到了它。学着鲁迅的样,也买了几个拓本和笔砚,其实我不擅长这些,只是虔诚地造访了它,不能空手而归,但愿有一天有一人能用得上我买回去的这些。

离开西冷印社,已经暮色霭霭。想到西湖就在不远处,感觉自己又有了心灵的归宿。

西湖、西溪、西冷,并称杭州的“三西”,就像一连串数字组成的杭州美景中的重要一环:杭州三西,加上西湖十景,天堂的名堂也就完全包罗在其中了。

离开杭州前,我特意去了金庸茶馆,茶馆坐落在杨公堤的顶端,一座独立的江南建筑,映埋在翠绿之中,环绕于池塘之间,这水来自于西湖。听店小二说,茶馆是金庸先生授权,并非金庸投资产业,条件只有一条:每年从营业款中取出一部分,以金庸的名义做出慈善捐款。

又一处与名人联系着的地方。杭州有条件吸引名人的光顾,名人也愿意在杭州休憩,当杭州有更多地方让人神往之后,也就更能展现杭州特有的和无穷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西湖风景”残片中了解西汵印社 禺草号汉阳
“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杭州开展 呈现明代“西湖十景”
中国历史第一湖,一年最少要去四次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游
西湖精华--杭州西泠印社美景(绝品收藏)
杭州西湖 | 孤山看不尽(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