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上茶道】皎然诗句的历史评论

于顾《释皎然抒山集序》曰: 释皎然“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意味着皎然文风与诗品在当时已经成为大家学习榜样了。明代唐汝询则认为,“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僧中求之。”诗论专家多给予皎然很高评价——纯道题记

皎然,一个比千利休伟大100倍的人

四、皎然诗句的历史评论

        鉴于皎然在诗作与诗论上的成就,自唐代以来的诗词评话类书籍中,大多都有对皎然的评论,这些评论从不同角度给予皎然较高赞语,归纳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论地位与影响

         在较早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唐代文学家、大臣权德舆(759-818)在《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中评论皎然是 “吴兴长老昼公,撰六义之精英,首冠方外。”虽然或有地域所指,但已经十分不易,在这个时期,皎然可能依然健在,就已经有了如此高的评价,因权德舆历任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这样的评论也算是来自官方的评论了。

         宋代王谠所著的唐代文史资料集《唐语林》中,则是这样评论皎然的: “楚僧灵一,律行高洁,而能为诗。吴僧皎然,一名昼一,工篇什,著《诗评》三卷。及卒。德宗遣使取其遗文。中世文僧,二人首出。”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写到皎然时,则稍有保留,称:(皎然) “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明明想表达皎然的 “超然”,却来了个 “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这个 “第二流”实在有些多余。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给予皎然很高的评价: “皎然《抒山集》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读之觉别有异味,在咀嚼之表,当由雅慕曲江,取则不远尔。”《唐七律隽》也评论说: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文房即刘长卿(约726—约786),仲文即钱起(722?—780年),都是与皎然同时代的唐代诗人。清代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却说: “皎然精于诗法,而己作不能称,较之清江气骨,故应却步。”相对而言,更肯定皎然的诗法著作。

        二论诗品与人品

        于顾在《释皎然抒山集序》指出: “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发明之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一句 “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意味着皎然的文风与诗品在当时已经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因话录》是唐代赵璘(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6卷,在评论皎然时,他这样写道: “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捻。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咏,大加叹咏,因语昼云: ‘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这真是一部小说,情节跌宕,值得回味再三。说唐代大文豪韦应物(737-约792),在苏州做刺史(相当于今日的苏州市长)期间,皎然为了投其所好,在前往拜见的船上,搜肠刮肚地作了十首古体诗,结果韦应物都说不好。第二天,皎然就按自己的习惯方式创作的诗句再给韦应物看,一经韦应物吟咏,就大为赞叹: “禅师呀,你差一点坏了自己的名声,为什么不以自己的擅长风格作诗,而还要来投我这个老夫的爱好?人各所长,并非全能啊。”这表明,韦应物对皎然自己的诗品十分赞赏,这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可以让皎然看到自己的特点,继续按自己的诗风走下去。

         明代末年的大臣、历史学家李维桢在《汪文宏诗序》中指出: “皎然不能为唐初盛诗,而谈诗得唐初盛法,时代所限,难以自超。”意思说,在初唐时期,皎然写的诗不能说是最好的,但他的诗论却是最好的,这是时代所限,让他无法自我超越。这或许是对的,唐诗发展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末期,大量优秀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即使在初唐时期已经创作完成的诗篇,也因为流传的原因,可能皎然无法及时看到,因此难以在比较与借鉴中更快完善与提高自己。如果不是把皎然的诗放在全唐289年的长河中比较,仅在初唐时期,那么,皎然的诗依然属于出类拔萃的。


        三论僧学与禅理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著名的汉族诗歌理论著作。正是这样一部诗话著作,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皎然把唐代的所有僧人比下去了,他说: “释皎然之诗,伤唐诸僧之上。”可见此话之分量。宋代范晞文所著的《对床夜语》则要客气一点,他说: “唐僧诗,除皎然、灵澈三两辈外,馀者率皆衰败不可救,盖气宇不宏而见闻不广也。”在范晞文眼里,至少还有一位灵澈,在唐代僧人中可以与皎然一比。灵澈(746-816),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云门寺律僧,驻锡衡岳寺,著有《律宗引源》21卷,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其中的刘禹锡也是皎然的朋友,因此可以说,皎然、灵澈两位僧人属于同时代的诗僧双杰。

        《唐诗品汇》是明代高棅编辑的唐代汉族诗歌选集,初编九十卷,后又补十卷,共收681家诗6725首,是一部规模阔大、有独到见解的大型选本。书中写道: “皎师卧深山壑,思绕沧州,游从既胜,兴致复远。其诗深窥色相,骋其才力,在诸衲间,一公之外,卓非等等。然禅悟未彻,机锋犹近。”其中 “其诗深窥色相” 与“然禅悟未彻”似有矛盾,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高棅的真实想法。不过,与高棅有相近想法的人不止一人。同为明代的唐汝询,在其《唐诗归》中说, “钟云:僧诗有僧诗气习,僧而必不作僧诗,便有不作僧诗气习。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僧中求之。”其实,他们对于皎然的诗是肯定的,只是对于皎然作为一名僧人,应当作如何判断则有些犹豫,尽管也知道 “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僧中求之”,而在自己作判断时,又处在了两难之间。

       清代胡寿芝的《东目馆诗见》,则又给予皎然更高评价: “皎然兴高词瞻,各体皆备,诗僧中豪者也。昔人评永师书有冷斋饭气。昼诗不然,知非菜肚阿师矣。”可见,在过去的诗论著作中,对于皎然是有不同看法的,有时把他放在全唐诗中人比较,有时则仅仅把他放在全唐僧人中比较,但不管怎样看,能够在《全唐诗》“得诗48900首,凡2200余人”,共计900卷中,皎然以 “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的地位,足以代表他在诗作上的成就。在全唐2200位诗人中,平均每位诗人只收录诗作22首,而皎然有470首,则是其他人的21倍。如果加上后来发现,没有被收录于《全唐诗》中的作品,皎然在世的诗作多达488首,这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的诗论总结
=唐司空图《诗品.沉着》横幅
沧海遗珠!全唐诗中令人惊艳的冷门诗句
唐代瓷壶刻有神秘诗句 《全唐诗》未录此诗(图)
诗论六首
诗论诗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