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艺春秋】附庸风雅

2016年8月21日,《禅艺春秋》(周宇著)与《禅艺题记》(纯道著)两本新书在2016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签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即日起《禅艺会》将摘录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连续发布,以飨读者。亚马逊网、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等已上柜《禅艺春秋》《禅艺题记》两书,欢迎读者直接在网上订阅。

双十一到当当上购书,有特别惊喜!

附庸风雅

伽叶拈花的微笑,也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说到美,觉得美就像阿佛洛狄忒本尊那样,飞来飞去的花蝴蝶。纯粹的美应该是自由的,她不是属于谁可以占有的物品,也不能通过情人或者夫妻的关系就俘获住。在历史上,婚姻关系的出现大概也正是伴随着私有物品的出现,人类从那时起就偏离了纯粹。

康德说美有两种:自由的美和附庸的美。有人 示说,简单的区别在于是否用目的性来介入审美。自由的美不带有目的性,包括观察者的目的,或者被观察者自身的目的。这很符合禅宗对于人生的看法 :当你用目的来考察人生存在的时候,你就陷入了时间,陷入了不能回避的焦虑。一株花草,一块岩石,自然设计出来有什么功用呢?难道只是在无人看到的地方独自地美给它自己看吗?如果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那就要假定自然有一个目的,当自然等于神、而人又充当了神的代言人时,整个世界都因为目的性的统一而集中到了人的主观自身。

然后人类规定了善与恶。康德说善即多样性,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顺应它自身的目的,那么就是美好的善 ;而一切事物的目的统辖于人,所以善最终还就是符合人的目的性而已。美已经无处躲 ,她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被目的所俘获,成为人类的附庸。康德对此的原话是 :善和美的结合,破坏了她的纯粹性。

以美感、愉悦甚至诗意去品鉴一朵花都是从人自己出发的,人习惯于用概念构织自己的名相世界,理性是其中的横梁,感性是绕梁的回声。然而不论理性还是感性都无法让人脱开自己的主观,即便所谓灿烂的感性是最能触及外缘的部分。

审美必然牵连到认知问题。世界如果是完全客观的、静态的,那么审美就是像审问犯人那样,主体与客体面对面,审美就是要抽丝剥茧地把客观存在里面的美给揪出来。欣赏一幅画,有的人看得到美,有的人看不到,然后那个看不到的人就很紧张也很没面子,而看得到的那个人就自诩为批评家、鉴赏家,他的话是标准答案。但是这不符合人们的经验;真正的经验是,每个人有自己的审美,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受到对各自有意义的启迪。

杜夫海纳说,审美的对象其实乃是感性本身,就像当你在对凡 ·高的椅子进行审美的时候,审的既不是凡 · 高也不是椅子,审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谁在审美?审美者主体,也是“你与椅子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你自己”。再说一遍,审美不是审问,而是一簇关系建构与另一簇关系建构之间的共鸣。

不妨说,这样的审美是二阶的、超越的感性——如果说谢灵运的境界是拿自己的感官作为感性的工具,王维的境界就是以整个生命整个人作为感性的工具,而后者更能深切地表达主观与客观的一体,因为在前者那里还有感官这一层隔膜。在这样的全生命的感性那里,你才能以一朵花的一朵花去看一朵花,她才不会只是你的附庸、因为你才呈现美,而且连这个拟人的“她”都是不必的。花是自由的,连“美”这个词也不需要。吊诡的是人虽然用理性为自然立法、为自己立法,把一切都约束起来,自己在精神的内核里却一直在追寻纯粹、追寻自由,一朵花里其实 着人对于自己的谜底。推崇在大自然的风雅里陶冶情操的人,需要知道,只差一步,人就可以把世界和人自己都从附庸中解放出来。

这一步,就是伽叶拈花的微笑,也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猜有多少人绞尽脑汁地研究过,蒙娜丽莎的微笑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是冲着谁笑的?人哪,离开“目的”两个字还真的无法思想。但凡有人长篇累牍地解释“拈花微笑”的深意,大可一笑了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读者也可以到上海肇嘉浜路500号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506室购买作者签名书,联系电话:021-54255701  13917878218何老师。需要团购、批发、经销者也请联系以上电话。赞赏书款50元,即可获得作者签名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书随笔:判断力批判(上)
西方文论06作业
谁能演绎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旋转90度你会看见不一样的蒙娜丽莎
**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看了这些图,蒙娜丽莎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