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禅】灵隐寺探古问禅

到杭州,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著名的灵隐寺。

或许你是为烧香许愿而来;或许你是为活佛济公而来;或许你只是为一片清凉而来……无论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罢,在这里,似乎都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因为,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心的寂静,会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开山祖师印度僧慧理和尚来到杭州,见山峰奇秀,蕴藏灵气,认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驻留此山,建立寺庙,取名“灵隐”。该寺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身心放松的港湾,一个心灵依托的驿站。每一次的瞻礼,都有其不同的收获。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三次。

第一次,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年代流行旅游结婚,我从峨眉至重庆,沿长江三峡的水路到上海。然后,以上海为中心,尽玩周边城市,当然这里就包括了杭州。说实话,当时灵隐寺并没给我留下很多的印象,而留在我心里却是飞来峰。

何谓飞来峰?一说印度僧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另一说为传说,即山峰从峨眉山飞来。不论何种说法,都是因为飞来峰与周围群山迥异,象外来之峰。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这是苏东坡对飞来峰的诗句。山峰规模不大,却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无泉不灵。怪石嵯峨,犹如百兽栖息于此,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老树繁茂,古藤绕树,盘根错节。且洞壑遍布,传说有72洞。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晶莹如玉,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飞来峰除自然风光之外,还具丰厚的人文历史。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如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 等。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这让我想起一颇含哲理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南宋的弥勒佛造像。它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大肚弥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开、“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我们竞相摄影留念(照片至今还保存)。

当然,我之所以记得飞来峰,最关键的原因是飞来峰的传说。作为峨眉山人,听到山峰是从峨眉山飞来,那种心情是可以设想的。谈不上自豪,至少是惊讶。千里之外,还有一个这么神秘的传说。也许这就是佛家说的“缘”吧。

相传,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测算得知,峨眉山的一座山峰就要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结果没人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真正对灵隐寺较全面的了解,当是2007年。这次是针对灵隐寺的建筑和园林而来。

我相信凡到过灵隐寺的人,都会叹服慧理和尚“仙灵所隐”之“隐”字。其实,这一“隐”字也高度概况了灵隐寺的园林风格。寺庙园林一般说来包括三部分:一是寺庙内在的组织空间:灵隐寺采用“伽蓝七堂”纵深布局,与其它寺庙基本相仿。二是寺庙外在的环境空间: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云烟万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景观环境。三是寺庙内在、外在相结合构成的景观空间:概况为其“隐”字。一“隐”,寺庙隐于群峰环抱的山谷之中,依山势而建,浑然天然。如康熙帝《灵隐寺》诗句:“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盤空出,香云绕地多。……”二“隐”,寺庙隐于参天古树之中,密密的塔松象撑天的巨伞,遮着青天;重重叠叠的翠柏,苍郁幽深,飞檐丹阁若隐若现,顿感其静谧深沉。三“隐”,风尘隐于一泓清泉之中,寺前一溪泉,急湍而下,白练如澄,水溅处清雾缥缈,使人尘意顿消,超凡脱俗。明代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驻足溪流之上,遥望千年,文人墨客流连于此,赏景吟诗,仿佛看见白居易、苏东坡端坐亭上,饮酒赋诗。明代董其昌在亭里题联,妙句设问:“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引得无数文人在此冥思作答。四“隐”,心归隐于无形之中,从树林、溪流、山道等自然特色慢慢过渡到主题空间----人之心隐。常言道: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身处尘世久了,身心疲惫不堪,偶尔到寺院走一走,便会像白居易说的那样“我来恍入金天界,三伏蒸炎半点无”,宋戴复古也有“生无适俗韵,老欲结僧缘。”之句,颇能道明世俗中人暂避尘世之想与偶得清静之望。对此,我也斗胆地学前人吟《灵隐寺》诗一首:久闻灵隐寺,净土巧相逢。洗去尘中垢,飞来世外峰。镜花看水月,空界听疏钟。坐尽溪闲石,方知禅趣浓。

灵隐寺“伽蓝七堂”纵深布局,显然是后期修复时的规划。据载,鼎盛时期,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唐人司空曙《灵隐寺》曰:“春山古寺绕烟波,石磴盘空乌道过。百尺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前覆地多。不与方袍同结足,下归尘世定如何。”诗中的“百尺金身”与“万龛灯焰”,足以说明当时灵隐寺寺容之伟,规模之大。目前,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所构成。殿宇恢宏,建构有序,而每一座殿堂都有其独自的特点与风格,现以大雄宝殿为例。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长约24米,重檐高33.6米,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释迦牟尼莲花坐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的坐式佛像,颔首俯视,令人景仰。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

第三次,则是2016年夏天。这次的任务非常单一,就是为了拟写南宋瞎堂慧远禅师的论文,前往灵隐寺收集资料。

慧远,何许人也?也许人们并不太熟悉。他就是道济(济公)的师父,从峨眉山走出来的一代禅僧。慧远,号“瞎堂”,又号“佛海”,圆悟克勤法嗣,是南宋临济宗领袖人物之一。早期,在峨眉山灵岩寺随黄龙派第五代绍徽禅师学禅三年,后随圆悟克勤学习临济宗杨歧派禅法。圆悟克勤圆寂后,慧远四方云游、参学。尤其是相遇大师兄大慧宗杲,宗杲认为慧远能继承师之衣钵,并将圆悟所付法衣转赠慧远,并极口称赞他的道德。大慧宗杲当时是天下禅林第一号人物,由他口中发出惊骇之言。自然轰动江湖,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从此,慧远禅学造诣名满天下。自然也让尊崇佛教的宋孝宗十分欣喜,诏令主持杭州灵隐寺。

慧远禅师在灵隐寺当主持时,有两件事是值得一提:一是慧远九次奏对宋孝宗;二是为济公授具足戒。

从乾道七年正月至淳熙二年的五年间,慧远禅师前后九次奏对孝宗皇帝。足见,孝宗皇帝十分尊敬与器重慧远禅师,并分别赐慧远“瞎堂禅师”、“佛海禅师”,号“佛海慧远”;改法堂名为“直指堂”(现藏经楼下的直指堂),并赐“直指堂印”,御制“颂倡云”:“大暑流金石,寒风结冻云。梅花香度远,自有一枝春。”每一次奏对,《续传灯录》古文献均有较详记载,现就不多啰嗦了。慧远对此曾作诗记载:“盔盂走马向天庭,漫踏天街马不停。回首飞来峰上望,白云包尽帝都春。”

道济(济公)和尚,可谓家喻户晓。十八岁的道济至临安灵隐寺,由慧远禅师为他授具足戒,法名道济。出家后,学习参禅,慧远知道他根机非凡,“天才”不必教,在于一任天性,自在发展,不用一般“传道授业解惑”方法。在慧远不断指点琢磨,道济一夕灵机触动,豁然有悟,发狂跳跃,得慧远禅师印证,有四句诗云:“昨夜三更月正明,有人晓得点头灯。蓦然思起当时事,大道方知一坦平。”

道济了悟自家面目,无限快活,不拘其形式: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

慧远禅师的事迹可谓是“声光炬赫,震动一时。”也许我们从慧远禅师的自题画像《点绛唇》中,可以感觉到他的高洁德操。词曰:

来往烟波,十年自号西湖长。秋风五緉,吹出芦花港。

得意高歌,夜静声初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作者简介:周聪,号觉宇,网名葱姜园子,任《峨眉山志》编辑部副主任编辑,峨眉文史研究员,峨眉山楹联协会副会长。曾参与《峨眉文物》《峨眉山志》《中国风景名胜故事词典》等专著的编辑。先后出版《诗与禅-峨眉山诗词》《韵-峨眉山诗》《葱姜园子诗文集》等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的飞来峰有什么历史传说吗?
杭州著名的灵隐寺,济公和尚出家的寺庙,名气太大了!
灵隐寺飞来峰的传说
民间故事:济颠和尚抢新娘
灵隐寺内一副对联,仅有14个字,却写尽了一生,点醒了多少世人
灵隐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