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道】点茶—茶文化中的美学清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绵延流长,无数朝代更迭,文化精粹各有璀璨 。要问你喜欢哪个朝代,宋朝的繁华盛世、闲适生活无疑是最受赞美、追捧和向往的了。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人们对古典文化的亲近,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的四般闲事,上至皇家,下至平民百姓饮茶风气、宋徽宗的全才艺术魅力、崇尚艺术与生活兼容的生活美学,以及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和美学情趣,一直被后人追慕。雅致极致的文明高度,使宋朝文化繁荣造极。

就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徽宗,宋朝第八代皇帝,一个不会治国,但对茶道、书画、园艺等领域无不精通,艺术造诣精深。他的“瘦金体”独竖一格,花鸟人物画精美无比,在汴京开封大建园林,建材选了最具艺术空灵想象的太湖石,打捞、运输之工程规模可比埃及金字塔。

宋徽宗喜欢喝茶,常常自己亲力亲为自己点茶。对茶有极深的研究和实战经验。《大观茶论》就是他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详细记述。“点茶”一篇尤为出彩,讲究“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为我们后人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宋茶之美在于“点”

在经历唐朝把茶叶磨成粉,釜中煮茶,放各种调料,“烹茶”“煎茶”品饮方式,到宋朝蒸青团茶的问世,茶饼磨成茶粉,用沸水冲调的“点茶”出现,可谓是喝茶方式的一股清流,一种转变和升华。同时引发了“斗茶”风尚。宋徽宗推崇“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这种斗茶之玩在皇室贵族和士大夫之间盛行,下传平民百姓也热衷效仿取乐。天下呈平,太平盛世,全国风尚。这种视觉超过味觉审美情趣,皇帝宋徽宗将“点茶”“斗茶”的技能推向巅峰高度。

什么叫“点茶”呢?《大观茶论》中这样说的: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

点茶方法各有不同,首先要把茶粉置放盏中,看茶量注水,用汤水把盏中的茶末调成溶胶般茶膏。沿着盏畔注汤,不能倒入茶末中。动作不能过猛,须先搅动茶膏,逐渐加快打击。手指捏着筅手腕旋转,上下打透,好似发酵起面。乳花星星点点又似皎洁的月亮,熠熠而生。这种点茶方法就到位了。

这样精妙论述,详尽的描述,可以看出宋徽宗对点茶的步骤技法的深谙和娴熟。

他还提出:

“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过,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

点茶击拂过程中出现的静面,水乳不融,茶面不发,色泽不散,乳华不聚(不咬盏)等不足表象进行详细分析说明,为点茶后的“斗茶”比赛竖起评评标杆。

民间斗茶也就有了这样比法:

“我的泡沫保持不变,你的茶碗里的泡沫不行了,已经露出一水。”

“我的还能咬住盏,你的就出二水了。”

这种场面可以在宋代文人画中经常可以看到。

宋茶之美在于“茶”

宋徽宗可是个斗茶高手,为了斗茶取胜,把斗茶的几大要素做到极致,从茶叶选取、蒸青压饼、到点茶杯盏用具,等等可谓至善至美、竭尽所能。

“龙凤团茶”是蒸青贡茶茶饼,茶叶采摘要求极高。

“白茶其叶莹薄,野生在崖林之间”“茶工惊蛰开作”“黎明开始采撷,升日则止。”“用指爪断芽”“凡牙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

在福建建御茶园,种茶、做茶、上贡制茶,整个过程精益求精,简直到了无可挑剔地步。宋徽宗要求在惊蛰时赶人上山采茶。变异的白茶是最喜欢的茶。他要求用最精嫩的茶芽而制,做出来的茶可以在点茶的过程,各种唯美的呈现让臣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宋茶之美在于“盏”

为了让茶沫在点茶过程中更加衬托,宋徽宗特别喜欢用黑釉瓷茶盏。《大观茶论》提到:“盏色贵青黑,兔毫条达者为上。” 

皇帝说好的东西,也就成为大家追捧的好的东西。为了讨好皇帝,奉旨在建安建龙窑烧制国宝。在当时碳窑上了黑的釉,土坯进到窑里,要烧出一条条有兔毛感觉的、上品兔毫盏非常不容易,几千个里面才有几个,也都是作为贡品上贡。当时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不同品种。曜变盏最为珍贵,在中国早已失传。

民间有这样一个笑话,日本把建盏称之为天目盏。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僧侣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对建盏敬仰不已,后并带回日本。并称之为天目山的茶碗,天目盏这个名称由此得名。这些流传到日本,最终成为日本的国宝,目前仅在日本存有四只宋代天目茶碗。

宋茶之美在于“文人茶事”

宋朝注重文治,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也是中国茶文化兴盛期。文人雅士包括士大夫们喜欢喝茶,经常举办点茶、插花、抚琴等雅集活动,而且对茶的品鉴非常有经验,都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留下了 很多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文化提升有很大贡献。

苏东坡的有“从来佳茗似佳人”,比喻茶叶好像美人一样娟秀,清美。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点茶时的优美意境和天人合一境界。

黄庭坚的咏茶词《满庭芳.茶》“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赞美茶饼:“东溪北苑供御余,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带銙,斗浮斗色倾夷华。

蔡襄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点茶”茶礼从宋代的辉煌、极致、唯美的审美情趣的制高点,走向没落,最后于明代消失。这一变化的关键是明太祖朱元璋体恤民力,认为制作团饼茶劳民伤财,下诏停止向宫廷进贡团饼茶而改贡散茶。这是中国茶叶史的重大转折,之后中国人饮茶就以饮用散茶为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茶,由“品”到“玩”的风雅生活美学
茶道与建盏,宋朝开始就是一对好CP
从陆羽到苏轼,古人喝茶有多讲究?
宋代茶道背后的收藏美学
宋代茶史的标志性事件
温柔的倔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