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道相传】从诗经大雅到名士雅道

明代文人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描绘了一幅最闲适自在的人生景况“: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 一部法帖 ;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 水,几片闲云。”在他看来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处净土。”“书屋前,列曲槛栽花,凿方池浸月,引活水养鱼 ;小窗下,焚清香读书,设净几鼓琴,卷疏帘看鹤,登高楼饮酒。”在书屋前的怡然自得,可谓是惬意好人生。

有“晋魂”之誉的傅山先生自题书斋一副对联 :“竹雨松风琴 韵,茶烟梧月书声。”当竹林细雨飘来时,松树便迎风摇曳,此时最宜抚案,让琴声悠扬 ;当煮茶焚香执书时,梧桐树下可对月, 任轻烟缭绕声起。傅山先生用常见而简单的六个事物,表示与文人雅士长伴的“良友”,写出了美好静谧之夜顿生的文人风雅意趣, 从而组合出一幅清淡高雅的意象图,表现出安详惬意的隐逸生活。这是中国文人雅士一直在追求的雅生活方式,从远古到当代,无不得到名士大家的向往与追随,我们为此可以从前人留下的各种文献中理出一条这样的雅道脉络。

从诗经大雅到名士雅道

“雅”字,指“正,合乎规范”。《诗大序》是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为《诗经》研究著作,其中有一句话直截了当 :“雅者, 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 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和宣王等人的功绩 ;《小雅》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 · 礼乐》中说 :“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可见,雅不在事而在人,雅不在物而在心。古人以雅载道,以韵清心。旧训雅 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大雅也是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荀子 · 荣辱》言“:君子安雅。”即: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汉书 ·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

《论语 · 述而》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说孔子在平常时说方言,但在吟诵《诗》《书》以及行礼时,都使用合乎规范的“雅言”,那时“雅言”是先秦时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类似于如今的普通话。《汉书 · 艺文志》指出 :“古文读应尔雅, 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读应尔雅”就是要求讲解应该正确。《尔雅》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取“尔雅”两字为书名,其义可见一斑。

如果说一个人优雅、文雅、素雅,其实是在肯定这个人的内心正气,由内而外,就表现出为人比较谦逊,动作比较和缓,语调比较轻柔,处处懂得尊重人,十分在乎别人的感受。反之,如果一个人处世张扬、行为急躁,人们就会说其很粗鲁,没有教养。

在古代,“雅道”一词具有正道、忠厚之义。《隋书 · 杜台卿传》中说“性儒素,每以雅道自居”,唐代司空图 《上考功》中也说“恭惟故府尚书王公,标延雅道,藻耀儒林,业裕匡时,仁周济物”,都有这样的意思。古代的名门望族都十分注重雅道的传承, 由心正而至形雅,才能显出优雅与文雅之气。

讲雅道,就会对应到人,自然就会引出几个常见的概念:文人、君子、士大夫与名士、雅士。文人,狭义地说是指读书能文的人, 广义地说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文明人,现代的大学就是培育今日文人的主要阵地。

君子,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尤其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因此它要比文人更高一层,不仅要有 才气,更要有德行。在《诗经》中有一首《淇奥》,较早地对君子 做了定位,全诗如下 :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在诗中,对有文采的风流君子(有匪君子)的描述与要求是 : 好似切磋精美(如切如磋)、恰如琢磨细白(如琢如磨)、威武庄重(瑟兮僩兮)、光明坦率(赫兮咺兮)、宽宏舒缓(宽兮绰兮)、器宇凌云(猗重较兮)、诙谐风趣(善戏谑兮)、不刻薄伤人(不为虐兮)。可以说从《诗经》那个时代起,中国人对于君子的形象已经十分清晰 , 完全是正面的描述。孔子则曰 :“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 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概括了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信等, 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儒家的修养学说。

士大夫在古代中国是对社会上士人和官吏的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他们的文化素养决定了这群人是文学、书画、篆刻、乡规、民约、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更像如今国家系统内的文化人士。

名士概念主要用于西晋和东晋时期已出名而未出仕的人,谢安在出仕之前创立的“东山风度”就是名士的一种风范。雅士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通常指高尚文雅的人,那些从事文化活动的 人都可以称为雅士,他们都是雅道的主要实践者、倡导者和贡献者。在许多时候,这四种人是重合的,可以是同一个人,但有时却又有分别,例如德行差劲的人可以成为文人,却不能成为君子 ; 举止粗鲁的人可以成为士人,却不能成为雅士。

《三国志 · 蜀志 · 庞统传》中记载:“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 善人少而恶人多。”此处的雅道内涵与如今的雅道之说不完全一样, 主要指忠厚之道与文雅之气。中国的三国时期是指公元 220—280 年的东汉与西晋之间一个短期时代,“雅道陵迟”,就是说雅道“渐趋衰败”了,因为没有了雅道,所以“善人少而恶人多”。 《南史》卷十九传论赞谢氏曰:“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景恒、景仁以德素传美,景懋、景先以节义流誉。”说明谢氏家族人才辈出,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玄谈名士。“雅道相传”四字能够出现在谢氏家族传记中,并不是偶然的,这个大家族正是高度重视雅道的熏陶作用,才出现一代又一代的大文豪与名雅士。从“雅道陵迟” 的三国,到“雅道相传”的东晋,其间又过了一百多年,表明社相对安定之后,雅道又重新回到名门望族之中,在家庭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皎然撰《杼山集》,由当时湖州刺史于頔(?—818)作原序, 开首第一句就是 :“诗自风雅道息二百余年而骚人作,其旨愁思, 其文婉丽,亡楚之变风欤!”第四、第五字就出现了“雅道”两字, 不过仔细阅读却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词组,而是说风雅的道风没有了,不过倒也表达出风雅曾经是很具风尚的,只是二百余年来此道风已熄灭。于頔担任湖州刺史时是贞元七年(791),他认为在公元 590—790 年间,风雅已不存。这个时期正是南北朝末期到隋朝和唐朝初期,天下再次不稳,战事连连,在这样的境遇之下, 风雅无法维护,自然要“道息二百余年”了。

在广东化州市有一个雅道村,始祖蒋桂山,广西兴安人,后任石龙县(今化州)知县,任满离职后就直接落籍在化州,创建 了一个雅道村,其雅道之名源于“雅言执语,道德传家”之意, 取的正是“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的意思。俭,在古代被认为是美德之一,诸葛亮《诫子书》中有名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陆羽《茶经》中说,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明代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进一步指出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 明代剧作家冯梦龙(1574—1646)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是几乎与“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同时代的文学兄弟组合。冯梦龙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著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作为通俗小说要达到醒世目的,必然要有健康的内容,“三言”中因此均有明确的劝善惩恶的导向。明代文学家凌濛初(1580—1644)认为“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 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这里的雅道取的也是“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的意思。

“雅道”一词,如今的中国人用得少,日本人却常挂嘴边,殊不知“雅道”的首创者同为中国人。隋朝江总《庄周画颂》中有写: “丹青可久,雅道斯存。”唐朝诗人卢照邻在《三月曲水宴得尊字》中记有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唐朝郑谷《寄题诗僧秀公》又诗“:近来雅道相亲少,唯仰吾师所得深。”元朝辛文房则有《序》:“唐几三百年,鼎钟挟雅道,中间大体三变。”尽管这些文中的雅道内容与如今我们所说的雅道内容有所不同,但作为一个独立的 词语,它却早已有之。

不可否认,现代雅道的概念,在整体上成形则主要出现在日本。日本从中国学到许多文化形态,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形成完整的系统。如今,雅道在日本主要指茶道、花道和香道,它是从中国庞大的雅道体系中逐渐提炼出来的结果。那么,从古至今,雅道的内涵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它又包括哪些具体项目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诗经•大雅•既醉
诗经中风雅颂各多少篇
轻松学诗经——-钩史钓典
33第三十三章 正心。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诗经语录十则
《诗经》唯美20句:字字皆动人,句句是人生,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