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波伏瓦,成为你自己——读《成为波伏瓦》有感

已经记不清初识波伏瓦是因为陈院长的分享还是戎老师的《第二性》解读,只记得听完以后就特别喜欢这个有思想又有个性的女性,虽然她的一生,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饱受争议;虽然总是给她贴上萨特的陪衬,萨特的追随者等标签,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理想的追求,不影响她在生活中独特的思考,也不影响她成为她自己。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因为微信读书的推荐,封面就让人眼前一亮:明暗交错的色调,气质斐然的侧颜,深邃的眼眸,睥睨一切的眼神,让一切没有内涵的美都显得庸俗不堪、黯然失色。照片背景是陈列在书架之上的一排排整齐有序的书籍,映衬着波伏瓦深厚渊博的知识储量以及斐然卓绝的文学修养。高贵的现代女性所独具的优雅气质,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带来的人格魅力,都跃然于我们眼前。90%多的推荐值以及“神作”的标签,让我立刻想一窥究竟。 

带着好奇又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波伏瓦的世界。从童年时代,波伏瓦就喜欢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小妇人》都是她儿时钟爱的书籍。18岁的她,就已经显现出哲学式的思考,她在日记里写到“究竟要保持多少自我,以及放弃多少自我”“对于女性来说,为爱牺牲值得吗?”这一类的问题。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她下定决心要坚持做自己。20岁时和她往来的都是各界的思想精英,他们是在谈论善恶、自由和道德等一系列具有哲思性的深邃论题中度过的。21岁时她就取得了令人艳羡的哲学教师资格证。她才华横溢,勤奋进取,并追求独立,在日记里写下:

“我有一种很确定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特,我感到自己内心极其丰富,而且这种丰富会留下痕迹,我将会说出被别人倾听的话,我的生活将会是一孔供他人不断汲取的泉水,我很确定这是我的使命。” 

她绝不是父母眼中乖巧的德·波伏瓦小姐,也不是教会学校老师眼中的端方淑女。她更不是活在萨特光环下的那个“海狸”当她跟萨特在一起的时候,彼此成就、相得益彰,甚至萨特每一次公开的作品都由波伏瓦把关;离开萨特时,她能享受孤独,掌控前进的方向;当她面对质疑时,坚持自我,坚持学术观点,敢于承受外界的质疑;而面对爱情时,她更是不卑不亢、跟着内心走。


她的姓氏曾被译作“波伏娃”,带有一丝娇憨和顺从。但在这本传记中,她从“波伏娃”成为“波伏瓦”,从萨特的伴侣成为她自己,从一个被凝视的女人成为一位严肃但有血有肉的哲学家。作者凯特想通过后来已被公开的私人信件、日记等等来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波伏瓦,她说:

“我写这本传记,并不奢望能够看到一个'真正’的波伏瓦,因为任何传记都不可能用上帝之眼去看待一个人的人生。我写作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想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既不会割裂地看待波伏瓦的生活和作品,也不会只聚焦她的私人生活。我想通过这本传记去证明,波伏瓦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她自己的努力,以及成为一个女人并不意味着要掌控你所成为的那个人物的方方面面。” 

这本传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波伏瓦、了解波伏瓦的渠道,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桥梁,串联起了波伏瓦的成长轨迹、人生起伏、心路历程;同时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展示了波伏瓦的文学创作、哲学观点、女性视角、社会影响力以及各种争议……

波伏瓦有一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波伏瓦的一个核心哲学观点: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特别的环境中,存在于一个特别的身体、特别的地点和时空里,存在于和他人的关系联结中。这种处境的种种变数影响着他们想象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的能力,而且这会在一生中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变化。提炼其精髓,就是:没有人孤独地成为她自己。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理解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波伏瓦的矛盾——人无法脱离其时代和处境,但这也使她一生中对“自我与他者”这个课题一以贯之的哲学思考更显坚定。19岁时,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的生命中最深刻的部分就是我的思想”;78岁,她仍然保持初心:“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我的思想。” 波伏瓦珍惜自己的思想,如同我们普通人珍视生命。她不断地思考,洒脱地承认自己之前的狭隘和谬误,在审慎的自我选择中成长,在颠覆自己中走得更远,她用一生践行——成为更好的自己。她富于感情而不困惑,好奇而不畏惧探索,善于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执拗于过去停滞不前。她是一名哲学家、女权理论奠基人、作家。她同时还是一位智慧的朋友,叛逆的女儿,极富个人魅力的学者,启迪无数女性的思想先驱者。她不是无瑕的女神,也不是僵硬的偶像。她有血有肉、有灵有欲,她是真实的波伏瓦。

我不敢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但我想“成为波伏瓦”一定是波伏瓦传记最好的书名,Becoming Beauvoir,Becoming——一个进行时的动词,也许是波伏瓦本人,也许是我们每一位读者,每一刻都在探索、进步、改变,如同哲学思想一样,没有尽头。一个人的自我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物,它是一个“进程”,一个“有活力的行动”,一个充满变化的“成为”的过程,至死方休。作者取名“成为波伏瓦”,不是鼓励我们成为和她一样无所顾忌,对抗世俗的人。毕竟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当独立女性,有一些女性可能更适合家庭生活,更愿意为家庭和爱情牺牲。但我们都可以像波伏瓦那样有勇气去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成为波伏瓦”,意味着成为我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波伏瓦逝世35周年:于她,萨特其实从来就没那么重要
译者访谈 | 波伏瓦粉丝为她立传:萨特没那么重要
两个独立灵魂的爱情契约
开放式关系、拒绝结婚、最会穿衣的女作家,她是上世纪最飒的女性
《成为波伏瓦》:波伏瓦坚定又矛盾的一生
“做自己”对于过好这一生有多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