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你读《人性中的善与恶》

领读者:灵枢

音乐配音:晓鸣、大旺旺

录音提供:音画诗


文 | 天涯过客

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有人会犯下极端的暴行?如果人性本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去帮助或伤害其他人?答案就在这本《人性中的善与恶》里。作者通过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和非凡利他主义者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了其中原因所在:这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对他人的恐惧做如何反应。对于多数人来说。大脑中杏仁核的初始设置即为从善如流,但若出现变异,它会将英雄变为作恶的魔鬼。

《人性中的善与恶》

人性善或恶,这是2000年前两个学派的不同观点,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是英雄还是恶魔? 

本书一开篇,作者马什就结合个人经历,谈到了她曾在高速路上遇到的惊魂时刻。若不是当时有素昧平生的救命恩人从天而降,她自己还不知道现在身在何方。无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还是大量的新闻报道,见义勇为的举动并不是少数人的行为:有人跳进河里营救溺水儿童,有人冲进燃烧着的建筑物中救出受困的老人等等。他们在实施救援行为时是否也会感到害怕?他们又是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而做出这些勇敢的行动?

在书中,马什深入研究人类的大脑,并结合大脑成像和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共情、冷血精神病和利他主义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

 是什么造就了利他主义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利他行为的定义就是以促进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在马什的研究中,她发现利他主义与人们对他人恐惧情绪的识别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发掘关爱的基本生理机制,就能合理解释人们的行为举止与他们对恐惧的敏感性之间的必要影响。

其中拟母亲行为就是利他主义。那些有拟母亲习性的物种总是擅长发现其他个体的脆弱、沮丧和需求,而且在发现这些现象的时候,它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关心和照顾,哪怕它们关爱的对象并非它们熟悉的个体。作者马什在书中结合了大量科学研究,搜集现代哺乳动物所表现出的异常哺育行为,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理解人类行为中所不可思议的地方——利他行为,并寻找到激发和鼓励这种行为的方法。

 人性到底是什么样? 

人类的思维很容易被那些吸引眼球的冷酷行为影响。实际数据清楚表明:善行远比恶行更常见,善良才是常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出现的犯罪、冷酷等行为并不能表示出“人类本性”。人们不但是善良的,并且还在变得更加善良。世界捐助指数显示,近五年在世界范围内,其衡量的三类助人行为数据都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马什对人类利他天性和善良天性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深入。按照她的研究成果,做善事帮助他人,不仅对社会有利,还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好处。做无偿志愿服务的人,在医院花费的时间能减少将近40%,英年早逝的死亡风险也会降低24%。

这意味着什么呢?想象一下,当你选择善良,做出利他行为的时候,如果再有人在旁边冷嘲热讽,说什么好人不长命,你就可以放心大胆把这些内容分享给他。告诉他,不是选择做好人,而是天性如此,而且,我这样的好人会被上天眷顾,不用羡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本善"找到科学根据
《论人的天性》读书笔记[栖息谷管理人网络社区]
有事钟南山,无事小鲜肉,活成齐宣王的我们,该为自私羞愧吗?
“看脸”,竟然是人类的天性
jh786: 人类有两大天性:一是死不认错,二是特喜欢强迫别人认错。人性有两大敏感:一是对自己的正确...
人性难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