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外天山】王金凤:王金凤散文三题
【编者按】得天独厚的草原风物,英雄辈出的西域文化,信马由缰的万丈豪情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新疆文学。一代又一代的“新疆人”用文字向世人描绘出了这片交织着国家历史和人文情怀的热土。
“山外天山”栏目为毛泽东文学院第五期新疆作家班专题设置,旨在架构友谊的桥梁与交流的平台。欢迎来稿。来稿包括2000字左右的原创文学作品(诗歌70行内)+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高清近照2张。为方便区分,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第五期新疆作家班”或“山外天山作品”等字样。
欢迎批评,欢迎指正!
山外天山·目录
……………………………………
刺客工作室出品
山外天山·目录
(按来稿先后顺序)
01. 巴图尔:胡杨美女(小小说)
02. 王琦:王琦的诗(5首)
03. 昔玉:牵手看月亮(散文)
04. 樊新忠:漫步米尔其克草原(散文诗)
05. 高玉涛:母亲(散文)
06. 黄也:诗五首
07. 朱纪臻:石榴(短篇小说)
08. 王金凤:王金凤散文三题
09. 虚位以待
山外天山·王金凤
…………………………………………
刺客工作室出品
王金凤  笔名雪灵儿。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新疆奎屯垦区,本科学历。先后从事过演员,教师,文化管理员,广播电视播音员,工会宣传干事等工作。从1983年至今获得国家级、省级、地区级文化艺术类奖项共计48次,并有40余万字的作品在省级以上的报、刊发表。其中散文《父亲与老步枪》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副刊银奖,散文《母亲的灯盏》、报告文学《一位老军垦的兵团岁月》获新疆新闻奖二等奖。系兵团音乐家协会会员,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音舞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第五期新疆作家班学员。现就职于奎屯日报社任副刊编辑。
山外天山·王金凤作品
………………………………………………
刺客工作室出品
王金凤散文三题
田野上舞动的风筝
七十年代初,当春风吹进西域边地一个叫团场连队的时候,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辛劳的连队职工和他们的儿女们已卸去厚厚的冬装、在嗖嗖的西北风中以一种特有的娱乐形式——放风筝,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那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军垦人苦中求乐,就地取材,用简易的制作手段,扎出各种式样的风筝,在劳动之余、在男女老少的欢笑声中让单调的生活鲜活起来。一只只飘舞在春天那一碧如洗的天空中的风筝,为贫瘠的团场连队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已至中年的父亲,似乎在这个季节里又年轻了许多。忙碌了一天的他,晚上下班后,先嘱咐母亲把做风筝的浆糊打好,然后叫上刚上中学的哥哥出去了。不一会儿,便见父亲和哥哥抱着一小捆柳树条和几根比拇指粗点的榆木棍回来了。此时,母亲已把晚饭做好,一家人匆匆吃罢晚饭,便各自忙碌起来。父亲先把从连部收集来的旧报纸和几张白纸平铺在地上用铅笔在上面画出线条,然后把母亲做针线活用的剪刀递到我手里,教我顺着铅笔画出的线把图样剪下来,母亲则把买回的两把棉线缠成线团,然后再合成一股,这样放风筝的时候,线就不容易断了。父亲和哥哥正用柳树条一边窝出各种风筝的造型,一边还不停地争论着。哥哥说,扎个有气势的鹰吧,父亲说,鹰扎出来肯定会很大,如果没有大一点的风,恐怕飞不起来,还有棉线能不能牵得住也是问题,还是扎上一只燕子吧,燕子飞起来会轻灵些。说话间,父亲已把燕子的造型窝好了,然后让哥哥找来细铁丝将各个关键部位缠绕固定好,吩咐我将剪好的纸样拿来,父亲用食指将早已凉好的浆糊抿到纸样上,再小心翼翼地往柳条制成的风筝框架上粘,不一会儿,一只燕子形状的风筝就现出雏形。父亲又用钢笔沾了黑墨水画出燕子的眼睛,然后将燕子的翅膀和尾巴也都描上了黑边,这套程序完成后,一只燕子风筝便灵动起来。接下来由母亲将合好的棉线分别穿在燕子的两个翅膀和脖子的部位,再将三根线联系到一个点上。父亲将榆木棍截出一搾多长的三节,两横一竖定出了一个线拐,随即将母亲合好的棉线拐在线拐上,这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是一个春风拂面、艳阳高照的星期天。吃过早饭后,父亲带上我和哥哥拿上我们昨夜“加班”完成的燕子风筝,兴致勃发地来到一块倒茬的农田里,这里没有房屋,没有高架的电线,只有悦耳的鸟鸣和田野中刚探出脑袋的一片片小草。宽阔的视野、明镜蔚蓝的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迎合了我们的心情和我们的行动。
父亲托起风筝将线拐交到哥哥手中,待哥哥放出一长段线后,父亲对着哥哥大声说:“儿子,飞起来吧!”父亲话音未落,哥哥已迎着春风跑在了宽广的田野上,而从父亲手中送出的风筝。已变成一只逐云翱翔的飞燕、带着我们美好的欢呼和向往在天空中舞动起来。我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似乎听到了燕子的歌唱,那歌声通过那条长长的棉线将我们的快乐、以及兵团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输导在田野的高天上。此时的父亲望着他的一双快乐的儿女,满脸闪动着春晖的光芒,不停地开怀大笑。哥哥则像一个沉稳的指挥员,自如地收线放线,让一只美丽的“燕子”在田野的上空忽而升高、忽而打出几个弧线轻灵地舞动着。哥哥仰着的笑脸也如春天里绽放的花朵那样,红扑扑地透着健康快乐的神情。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哥哥后面欢叫着跑跳着,忽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正要哭出声时,父亲急步来到跟前查看伤势,发现只是膝盖碰破了表皮,随即起身边走边说:“别那么娇气,不磕磕碰碰怎么能长大!”望着父亲的背影,我把刚要溢出眼眶的泪水又收了回去。父亲让哥哥把线拐交给我,让我也学着放了一会儿风筝。风筝不怎么听我的指挥,几次都差点栽下来,看着我一惊一乍的样子,父亲和哥哥已笑得前仰后合,而我也在放风筝的兴奋中和大家的笑声中、把刚才摔倒的疼痛忘到了九霄云外。
艳阳当午时,父亲让哥哥收了线,我们意犹未尽地回了家。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天,那片田野的天空上,忽然飘舞着许多的风筝,形状多种多样,有鱼形的,有鹰形的,有蜻蜓形的;放风筝的,有十几岁的孩童,也有大小伙,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他们把农场人的快乐带到了田野上,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放飞到天空里,让春天的颜色、春天的气息,芬芳在连队的天地间
种植四季的歌者
在垦区的每一块田野里,处处都能看到你忙碌的身姿。你沾满泥土的布鞋,似乎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你行走的四季;你布满老茧的双手从未停止过为大地书写锦绣!
春天,春风乍寒,朝阳尚未露头时,你已走进了田间,身上依旧裹着冬天的棉袄,遮阳帽压低了你的眉头。在机车扬起的尘土后,你挥锨舞动,播下希望,然后去等待麦穗的摇头,棉花的欢笑。
夏天,当绿油油的苗儿排成队列等你检阅时,你就如见呱呱坠地的婴儿,去呵护,去伺候:浇水、施肥、除杂草,豆大的汗珠从你脸上滴落在你脚下的土里,苗儿们吃饱喝足了,而你的肠胃却叽里咕噜发出了抗议!你用汗水在土地上书写着勤劳,心中也把幸福畅想。
秋天,望着满眼累累果实,你在体会收获的喜悦时、也体会了比播种更辛苦的劳作。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当棉田刚在晨曦中微露时,已能看到你弯曲的身影在慢慢向前移动。正午的秋阳提醒你:该歇歇了!你直起酸疼的腰,舔一舔干裂的嘴唇、抹一把满脸的汗水,席地而坐,拿出简单的饭食、当着庄稼们的面,一口水一口馍地风餐,借此将疲惫的身体舒缓。你全家老少齐上阵,将手中的云朵堆积成小山的时候,你望着远去的拉棉车、眼睛迷迷地醉了。
冬天,年终结算时,你数着手中那一沓不多的钞票,脸上露出了憨实而满足的微笑。冬闲了,你没忘记给自己“充电”,农技培训课上,你把新知识收摄眼里,心中又盘算着来年的新目标。
你也有喜怒哀乐、你也会多愁善感。春天的一场霜寒,会让你仰天长叹,夏天的一场透雨,会让你嬉笑欢颜。你是土地上的画师,你是种植四季的歌者,你用一腔对土地的挚爱情怀,将贫瘠的土地变成淡绿、金黄、火红的美丽画卷和多彩的跳动音符!
年复一年,你忙忙碌碌地种植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种植着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盒、种植着一家人的生计。你的付出,变成了天下人餐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和穿在身上的漂亮衣裳。人们在享受的时候,也会想起你。
温馨的月夜
我一直喜欢有月亮的夜晚,尤其是冬天的月夜。当那清若泉般的月辉静静地洒向人间时,便会有无数的温馨与祥和之情漫过我的脑际,温暖我的全身,钩起我许多的怀念与遐想!
少年时,在一个冬天的月光之夜,当我上完晚自习走往回家的路上时,远远望见在离家不远的路口处有一个慈祥的身影在等待着,那是我的母亲在那时除了工作之外常做的一件事。母亲看见我总是小跑来到我的身边,伏下身去借着月光用手捧着我冻得冰凉的小脸认真而急切地审视一番后,帮我系好围巾,用她粗糙而温暖的大手拉着我急急往家走,而我总是往后扯着身子希望母亲走慢些,因为在七十年代中期,父母白天工作,晚上不是突击就是开会,能从忙碌的母亲那里得到一份爱抚总会让我幼小的心灵快慰好多天。更何况是在这如昼的月夜里,那种温暖情愫更让我流连忘返。
另一轮月亮挂在我18岁的记忆里。刚走入社会的我,最盼望的就是快快到周末。不是想成群结伙的放松消遣,而是骑车飞速往家赶。吃罢晚饭,若有繁星点点朗月当空的夜晚,我便会缠着已退休的父亲出去走走。月光下,慢慢随着踱着方步的父亲边走边聊,聆听父亲对人生的悟道和对我的教诲与企望,让我领受到了许多的处世哲理,给我以后的成长蓄积了许多的宝贵财富。父亲是一个坦然豁达之人,每与父亲交谈一次,我的心境就如月亮般明亮清澈!
月夜,是最适于考虑爱情和产生爱情的了。我的初恋亦开始在那个月光融融的冬夜。那是一条通往团部电影院的小路,路两边伸展着光秃枝丫的柏榆,在如水如烟倾泻一白的月光下,反到显出了几分绵柔。头顶高悬的一轮明月,散发着温凉的清辉。当一个中等身材、周身笼罩在银色月晕里的英俊小伙出现在我的面前时,便有一股冷香气息扑面而来。腼腆的他见到我没有过多的语言,只说了句:“你的脸像月亮一样好看”,然后就相随着走进了电影院。那晚所演的电影情节我早已淡忘,但我记得那晚的月是那么的温柔和富有情意。以至于我以后一想起爱情,脑海中便闪现出那条小路和那晚的明月。那一刹那的记忆注定伴随我终身。
我曾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夕,时任团工会宣传干事的我,为创编一场大型的春节活动,经常加班排练到深夜,在一个月上中天的夜晚,当筋疲力尽的我走出文化宫时,忽见大门口站着一大一小两个人,那小的看见我便欢蹦着扑进我的怀里,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我和爸爸来接你回家,爸爸说你太辛苦了,他做了好吃的在锅里一直给你热着呢。”小儿的一席话似暖流瞬间冲走了我一身的疲惫。当一家三口踏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月夜里不时响起阵阵幸福的笑声。
我不能不感谢月所给我的丰厚。我不能不怀想多少个美丽的月夜赐予我的难忘景象!
我时常幻想,未来的日子是否还能有月色如初,在这喧嚣多藉的岁月里,多么希望月光能划出一条屏障,将虚伪及媚俗隔离,让生命走进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孤独还是磨难,若有月相伴,终将会明亮一生!
策划:刺 客
版式:桐 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红雨 | 飘落的风筝
乡土散文:母亲
【颍州文学.散文】瘦鸿||父亲站在田野上(外一首)
[学生习作]杜若天:那一支春天的歌
散文:看风筝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静《雨天情愫》(外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