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天喝热水还是冷水,该听谁的?

最近,某现代医学科普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科普文章,题目是:喝一口冰水,身体会发生多大变化?喝一口冰水,身体会发生多大变化?这篇文章图文并茂,用语轻松诙谐,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首先,该文承认人们对夏天是否该喝冰水存在争议。有人喝冰水没事,有人喝冷水就拉稀。然后,该文进入人体生理的科普。冷水入口后能刺激冷觉感受器,让人感到更解渴更爽快。当冷水进入胃里后,会迅速降低胃部的温度,从37度降到21度,但人体强大的体温调节功能会很快起作用,在五分钟内胃部温度就恢复到30度。因此,该文认为冷水对胃部和身体的影响是很小的,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文章甚至引用中国古代《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夏季畅销冰饮,以此来说明中国人食用冰饮由来已久。接着,该文很体贴地回答几个喝冰饮常见的问题,比如头痛,痛经,拉稀,咳嗽等。该文都轻描淡写地从生理角度把这些问题解释为对寒冷的刺激太敏感。同时很巧妙地把这些问题与有人也不能吃辣椒和香菜相提并论。最后,该文在结束时,说了几句看似很客观中肯的话,大意是:喝热水还是喝冷水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自己开心舒坦就好。

看完这篇科普图文后,我第一感觉就是,某香园不愧是宣传现代医学的大号,前面生理部分写得不错,后面结尾似乎也不偏不倚,客观中肯。但是,我再仔细一想,该文好像缺点什么东西,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问题出在哪儿呢?

大家知道,这个公众号是宣传现代医学的公众号。那么我问你,现代医学从理论到临床有寒热的观念吗?回答是:没有!现代医学有它的优势项目,比如外科,但是关于疾病的'寒热'概念,这个真没有!它治病和用药从来不辨寒热。不但不辨寒热,其实更倾向于寒凉。比如,按中医理论分析归类,几乎所有的西药都是寒凉的。在美国医院,空调会开到冻得人发抖,理由是低温能保持空气清新,并且不利于病菌生长。孕妇刚生产完后,护士会给产妇递上一杯冰水,或建议洗冷水浴,理由是能减少疼痛和出血。护士常常从冰箱中取出冷藏的药品直接给病人输液,等等。这些都说明现代医学没有寒热的观念。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寒热观念的医学在大谈特谈在夏天应该喝冷水还是热水,这靠谱吗?那么,谁最有资格谈寒热呢?当然是抗击非典和新冠的大功臣——中医!但是该文只字未提中医,岂不怪哉!

寒热是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概念。它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仅次于阴阳。其实很多情况下,寒热就是阴阳的具体表现或重要参数。中医某种意义上是关于宇宙,地球和人体的能量医学。中医的六淫,即六种致病因素,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八纲辨证就有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中医使用药物的主要根据就是《神农本草经》对药的性味的归类。其中药物的就是寒热温凉平。《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可见,中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上是最有资格谈寒热的医学。中医的观点完全可以成为标准和权威。

好,关于夏天该喝冰水还是热水,中医的权威观点是什么呢?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就是人要和自然的变化和谐同步。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能是推动地球生物圈运转的主要能量(见前文理论探讨:中医的理论根基是地球生物圈运行的底层逻辑和机制)。一年之中,太阳光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就产生了四季。四季首先体现了鲜明的地表温度的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然而,如果只看到了地表温度的变化,并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的话,那就太肤浅了。智慧的中国古人透过表面的现象发现了太阳能(气)在生物圈和生物体内的运动规律,即所谓气的升降浮沉。

古人发现,春天植物开始发芽生长,生长是从植物埋在地下的根部或者种子发起的,能量来自去年冬天储存在地下的能量。这些能量如果再细分的话,大致就是土壤吸收的太阳热能,植物根部和种子吸收太阳能而转化成的生物能。所以《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当然,只有这些陈年的地下能量还不够,还需要地面温度上升,不然土壤不解冻,嫩芽发不出来,即使发出来,外面天寒地冻的话,也活不成。所以,要等待时机,等春天到来,太阳回归,植物才开始发芽生长。中医把这个叫做天地交感。当植物长出新叶,就可以通过光和作用吸收新的太阳能,这时候植物整体的能量值是增加的,是伸展上升的。这种上升趋势到夏天达到顶点,即植物的地上部分枝繁叶茂,而地下根部的能量则相对稀少。《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之后,太阳向南回归线移动,光照减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没有足够能量支持枝繁叶茂的生长,所以树叶开始凋落,植物把有限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果实和种子中,一部分逐步收缩到地下根部。《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随着光照继续减少,环境温度继续降低,植物的能量完全沉入地下,种子也埋入地下,大地被冰雪覆盖。《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而且古人认为,冬天越冷,冰雪越多,地下能量封藏得就越好,不会提前泄露,等到来年春天,发陈才越好。所以,谚语有: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而如果冬天是个暖冬,没有下雪,甚至在冬天出现打雷下雨的天气,就意味着封藏不好,能量提前泄露,不利作物生长。对人来说,也容易生病。这就是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如果把植物一年四季的能量变化做一个曲线,就是一个正弦函数周期,首尾连起来就是一个太极图。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宇宙是全息的。人体在四季的能量分布与流动也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以夏天为例,气候炎热,人体的气血能量更多地扩散到体表和四肢,身体内部的气血能量反倒相对空虚。中医有云:赤日流风,阳气走表,内中虚冷这个现象用现代生理知识也能解释: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下丰富的血管网络对人体的血容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在舒适的温度环境(比如,室温),皮肤的血流量大约是250-500毫升/分钟,只占大概5%的心输出量。在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最高能达到惊人的6~8/分钟,接近全部血容量的1.5~2倍(人体平均血容量4-6升)。在寒冷状态下,皮肤血管达到最大程度收缩,血流量可以降低到20-50毫升/分钟,甚至更低。可见,在炎热的夏季,体表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身体内部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气血空虚。冬天则恰恰相反,外面温度很低,气血更多地收缩到身体内部。

所以,正确答案来了。在夏天,外面天气炎热,人体的气血更多地分布在体表皮肤,人体的内部反倒气血空虚,此时如果喝下大量冰饮,人体需要动用大量的热能去中和寒凉的冰饮,这一定会加重气血本来就虚弱的内脏的负担,特别是伤害脾胃和肾的阳气,久而久之,必定导致这些脏腑的虚寒,出现功能障碍。这就是为什么喝冰水会导致拉肚子、痛经、咳嗽,甚至出现很多全身其它健康问题。可见,主张夏天喝冰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符合中医的养生理念的,是错误的。夏天应该喝温水,至少是室温的水。中医还建议在夏天吃一些能温里的东西,比如姜。而在冬天,因为气血更多地集中在身体内部,反倒需要吃一些能清热消积的东西。因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可见,中医是既符合天道也符合人道的高级医学。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的。如果有些人身体里本来就有积滞和淤热,属于内热的体质,再加上外面环境温度也热,这种人在夏天是很难过的。所以,这些人适量的喝些冰饮是可以的,问题严重的还需要找专业中医来辨证治疗。

总之,在炎热的夏天喝冷水还是喝热水?该听谁的?一定要听中医的!

最后,附上手书二十四节气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一调百病消
人体肾气不足的八种表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外国人不会懂,中国人喝“热水”的妙处!
中医辩证总结表,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收藏起来,温故知新
长期喝冰水的好处
天太热 不能急速喝冰冷饮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