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己缺的,就拼命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生活中的实用心理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也许你已经为人父母了;

也许你还没有结婚生子。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想你应该畅想过,可能还跟别人讨论过。

我发现我身边不少人都拥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

“绝对不让孩子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以及“自己小时候没能享受到的,一定要拼尽全力让孩子享受”。

我认为这种想法有利有弊。

好的地方是:

可以让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但不好的地方是,家长这样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孩子的感受。

就说我一个朋友吧:

她说自己从上高中之后就变得有点自卑,到大学之后就变得更加严重。

因为她发现同学们都多才多艺,而她除了学习成绩还可以,其他的什么都拿不出手。

当然她也不能怪父母,因为出身在农村,家里全力培养她念大学读研究生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她下定决心,以后一定不能让她的孩子有这样的遗憾。

所以从她女儿出生以后,她就花费大量时间培养女儿各方面的才能,舞蹈、绘画、围棋、跆拳道、口才训练,凡是她能想到的全都给女儿安排上,但实际上她女儿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小姑娘就喜欢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看书。

其实她完全可以根据女儿的兴趣爱好去培养,但是她的执念太强了,她总觉得只有能拿出来表演给别人看的才算是特长,所以一定要让女儿学会这些。

像她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影子式育儿”。

意思是:

家长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对孩子赋予过高的期望,甚至是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来替自己完成。

比如有些家长懊恼自己当年没有考上好大学,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得比自己当年好,甚至填报志愿也要填自己当年没考上的;

比如有的家长小时候有某个愿望,受限于种种因素没有实现,于是天天给孩子灌输,让孩子把这个愿望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再比如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吃了太多苦,想要在孩子身上补偿,于是过度溺爱孩子,把孩子养成任性自我的样子。

像这样的情况,其实都是不对的。

虽然孩子是你血脉的延续,但他(她)也是独立的个体。

他(她)的喜好、性格与你是不一样的。

你渴求的、喜欢的,孩子未必想要;

你害怕的、躲避的,孩子也未必讨厌。

家长的这种自以为是,也许会造成孩子的另一种遗憾——

“我的父母没有在乎过我的想法”“我只是个工具人”“我想有人来爱我”……

所以希望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而是应该观察、了解孩子自身的特性,然后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和角色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挥所长。

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必须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也不应该让孩子成为我们理想的实现者。

你有未尽的遗憾,过去就过去了,如果还是放不下,你可以自己去弥补。

你想要多才多艺,那可以从现在开始学,你不想吃苦,那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自己多去享受生活。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品,你的梦想该由你自己去实现。

我始终认为:

孩子和父母不应该是依赖关系,而该是相辅相成的,你可以教育孩子,可以为孩子的人生出谋划策,但是不应该强制改变孩子的意愿,让他(她)必须按你铺好的路去走。

孩子不是你手里的风筝,他(她)是自由的鸟,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希望我们都可以做更智慧、更开明的父母。

推荐

小伙伴们送福利

啦!

近期,我们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自然医学协会健康管理师傅嘉祺老师——

为大家在每周四、周日带来多期不同主题的公益心理讲座

,更有不定期惊喜掉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15种表情背后的真相
家有高考生,家长怎么做?(一)
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战场
内疚式教育,养不出优秀幸福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图)
孩子说心声家长要倾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