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岸风文学】专访 (一)|对墨舞红尘文学网执行站长吟湄的访谈


对墨舞红尘文学网执行站长吟湄的访谈
采访:杨文民
受访:吟湄


专访(一)


杨:谢谢您一直关注我们的左岸风。请问该怎么称呼您合适?


吟:谢谢左岸风对我的偏爱,我的笔名叫吟湄。自我发文章以来,我一直用这个笔名,朋友们私下都喜欢叫我老吟,您也可以这么叫。


杨:你也知道我们左岸风的宗旨就是:传播、播种、展示,为更多热爱文艺创作的朋友们去打开一扇门。我不知道您的年龄,我是一个中年人,您刚才自称“老吟”,我猜您应该也是一个中年人。我就始终在想,我们中年人是能够为我们的后辈们去承担一些责任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那么我想问您,关于创作过程,每个人都会有所经历的,那么您会有什么经历呢?我想由此及彼,由最初的喜欢到热爱,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我们这些业余的文艺创作者应不应该去讲社会责任感?关于这一点就引申到文艺创作的现实意义了,那么您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呢?也就是说文字的现实意义,这包括社会责任啊,自己素质的提高啊等等因素。我觉得您那个回答很重要,可能会对一些年轻人有所借鉴。


吟:我没有什么创作,也谈不上什么历程。我的个性签名十几年没变,一直是这句话:“闲时读书,偶尔为文,养心而已”。我只是喜欢阅读,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好的东西,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时候,我就会写些文字。至于您刚才提到的社会责任感,我想社会责任感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作为一个人,身在社会,不管做什么工作,总有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在里面,不管自觉不自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是现代人不喜欢将这个东西外化成一种概念和程式。比如说您做左岸风平台,13年的时候项宏创立墨舞红尘文学网站,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文字的朋友,这些都是在做着传播,播种和展示的工作,都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在里面。但我们做这个的时候,未必会想到这么高远,我们更多的时候也许只是一种情结,一份爱好,甚至是基于一种怀旧的情感。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化是基于行而在行之上的,他不是个抽象的概念。儒家讲君子之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特别是喜欢文学的人,必然读书,读书就是修身的过程。在读的过程中,总会受到一些感染,然后有一些思考,将这些被感染的部分,通过自身所处的环境的映射,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诉诸于文,就是写的过程。这个过程未必完全是自觉的,但如果令自己感到愉悦,那就算热爱吧。至于说为什么热爱文字?这个还真的不好回答,热爱就是热爱,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内心的召唤,没有理由。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热爱运动,有的人热爱美食,有的人热爱旅游,还有的人热爱打麻将,现在还有不少人热爱刷抖音,那又怎么样?都是热爱。从某种程度上讲,热爱什么是一种非常私人化个性化的东西,没什么好与不好之分。只要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都可以。


杨: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其实我知道他们很喜欢文艺创作,他们特别愿意去学习文艺创作,也特别爱文艺创作,但是他们求学无门,一直很懵懂,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去提高自己。我想请问您能否对他们提一些建议,我想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吟:读,多读。提高没有捷径,就是多读书,多读好书。找自己喜欢的书去读,在书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林语堂曾说过,读书如找情人。你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如同找到一个好情人。你自会去亲近她,喜欢她,爱她,继而模仿她。这个模仿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书里自有乾坤,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如果说文章能带给人什么变化,那就是思想的自由。自由是需要高度的,你站在什么高度就能获得什么样的自由。唐诗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穷尽一生也不可能看遍世界。再说就算真的看遍了,那也是现在的世界,看不到古代的世界,更不可能深入到灵魂深处。那么读书,写文章会让你静下心来,探究到世界最深的那个地方。只有不停地思考,你才能得到心灵的解脱,才能获得思想上真正的自由。


杨:刚才我们还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文艺理论的问题。您说说看,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到底需要思考哪些文艺理论方面的知识?


吟:我基本上不谈有关文艺理论方面的东西,今天在这里是头一回。因为在我看来,文艺理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才力不逮,不敢妄言,今天只谈个人的看法,未必正确。文艺理论是需要阅读大量的范本,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范本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作严密推理后的结论。它不是经验或者顿悟,不可以用只言片语的话语来叙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理论是总结,不是缘起。关于这点,很多初学者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一定要先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后才能动笔,这是把顺序搞反了。任何文学创作,都是先写,你得写,然后再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如果有一种理论契合了你文本里的心境,你不妨拿来用了就是。毕竟站在高人的肩膀上会让你省去不少力气,也不至于迷失方向。


杨:还有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创作目的都不尽相同,如果创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目的性也会很强很深,这就会给一些后辈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兴起,让我们的文艺创作门槛无形当中降低了很多,在这当中会涌现出很多伪权威,这对当下的一些热爱文艺创作的年轻人没有好处,那么您能不能对当下的一些初学的年轻人,去提一些建议呢?


吟:我说过,读书与思考是个很个性化的东西。权威为什么形成?就是因为他提出的观点得到大众的认可,或者说他提出的观点得到某种验证。但是真正的真理往往具有超前性与预见性。这种超前性与预见性的特质往往让真正的思想掩盖在大众的喧嚣之下。所以俗话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如果一种观点在当代就被大众认可,他大部分并不是真理,而是经验。这种经验未必是错误,但是只适用于当下,权威的形成,往往是这样来的。关于权威,我个人认为要一分为二。经验可以让人走不少弯路,这是它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就是容易让人迷信,从而丧失个人的思考能力。至于我们这些仅仅以文字作为一种爱好甚至发泄或者消遣的人来说,到底该不该考虑那些看起来该由学者们去完成的那些高深的理论,到底该不该将这些东西从文字里翻检出来,到底该不该从写字的过程中完成一次自我的救赎?在我看来,只要有着自己独立思维并愿意为之付出心血的人,代表着所有对文化心存敬畏的人。他们也许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终老此生都无法得到鲜花与掌声,总会在热闹的生活中突然感受到寂寞与凄清,可是他们从来就不曾反悔过自己的选择与付出,从来就认为终此一生都无法割舍掉自己所爱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我不相信文化会死,我曾说过“文化是由细节构成的”,这些所有热爱文字的文学爱好者们,就是构成文化的细节。文化不是真的能由几个大师所能扛起的,大师们的作用不在扛起文化,仅在引导文化,扛起文化的重任,还是要由无数热爱文学的我们来承担。但不管怎么目的,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都是必须要追求的。因为这与追求爱情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如果你想要它消失,除非人类自身灭亡。


杨:曾几何时,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中华文化是这世界举世公认的悠久的文化。这里我有一个困惑,就是关于我们那些灿烂的文化,我们要不要去继承?该如何去继承?现在有很多观点认为,那时都是些过时的东西,不用去理会。那么我想说,我们未来啊,如何定位我们诗歌的走向?或者我们个人认为如何去定位文艺创作的走向?


吟:关于文化,我们常谈的文化确实是个很狭义的概念,所以我宁愿叫它“文学”。很多年前,我曾看过一本《文化与纹花》的专著,就是讲的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概念的。这本书里讲的是广义的文化,概括地说,广义的文化其实就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印迹的总和。也就是一种“纹花”,是人类在大自然里所留下的所有的痕迹的发展与演变。所以如今大谈食文化,穿文化,俗文化之类,也是延伸的这种概念。不过我既不是美食家,也不是时装潮流追赶人,更不是民俗研究者,所以我还是遵循我所喜欢的那一小点范围,就专指一下那金字塔上的一点吧。我不懂诗歌,也没写出过一首诗,所以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法回答你。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了解的东西随意回答是不负责任的,在这里我只能谈点我个人浅薄的理解。中国的文学传统,一向是文载道,诗言志。这是一种几千年来形成的固化格式。宋诗说理,但宋诗几乎没有好的。诗歌在中国的传统里就是言志和抒情,一说理的话,就容易破坏诗歌本身的美感。现代诗歌想要突破,就必须外延诗歌的宽度与深度,很多现代诗人在为此努力。当然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尝试,我们应该以包容的眼光去看。现代社会正遭受着工业冲击下的巨变,人们的思想与眼光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各种思潮涌起,但没有一种思潮能彻底解决现代人的困惑,这本是哲学领域的问题。但也给现代诗歌带来很多困惑。因为传统的诗歌创作形式已经无法解决现代人的焦虑,而现有的诗歌创作又没有一种成熟的范本,这是个过程,需要极长时间的探索。


杨:最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对一篇文章进行一个好坏的界定。那么您所理解的好文章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去给那些初学者提供建议呢?


吟:文章本无所谓好坏,能契合人的心境,对于读者来讲,都是好文章。文章是由语言组成的,但语言其实是个最无力的东西,往往让人误入歧途。比如你在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读书,若非要用了分析的方法,归纳的手段去讲,无非“自然”二字。有了点读的意思,就在那微热的太阳光下,随手拾捡起别人的故事,自己的心情。若有一二句契合自己心意的话,心中一跳,微微地直了直身,若有一个二个让人发笑的情节,也可轻眯了眼,自己在心中略略地演绎一回。困了倦了,随手合卷掩目,在正午的阳光下做个白日梦。这些都是些不经意的行为,并没有谁拿了笔,给你写“起居注”,自己大约也不会天天临慕心境,以便日后写出“日知录”来,这就是我所要说的“意思”,这些意思都如你的读书,是些不经意的行为,或者说是些最能令人放松的方式,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你觉得这样做很舒服,这就够了。昔人有云:“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就在冬日的暖阳下,读点闲书,顺便回忆下走过的生活,若还有闲情,思念起远方的朋友,在此时节,让嘴角绽出点从内心牵扯出的笑意,一个安静的午后,就这样消磨掉,不是很好?换句话说,写文章的人本没有那么多的意思,可是若观的人能看出能让写的人会心一笑的意思来,这就是好文章了。

  

杨:嗯,好了,不早了,谢谢您接受左岸风的访问!



结束语:在文艺创作文面,的确有很问题值得商榷和探究!比如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有效的进步方式方法等等,不一而足。我们也在寻找一个更直观,更便捷的呈献方式,以飨读者和作者!如此,这次专访就别有意义了!


那么,在这里,期待大家写有所成,共同进步!


                                                        一一一左岸风



受访者简介
吟湄楚人。闲时读书,偶尔为文,养心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诵】诗歌:红尘一道,醉墨逍遥 | 范一晨 主播 | 荆阳 大雪无声
唐宋以来华州的文学、文艺创作成果
红尘过客抒情诗——《元旦》(外一首)
“东莞文艺论见”,全国名刊名编为东莞文艺家创作把脉问诊
新媒体文学I 汝颖文化艺术馆诗地标(446期合集)
【郁氏文化】窑洞讲话豪气盈​——纪念《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文/蔡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