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把三样东西玩“坏”了,现在正准备玩坏第四样

中国人把三样东西玩“坏”了,体现了高超的改造、融合、吸收、消化能力。

1.

>>>涂鸦<<<

涂鸦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生带着不合作的气质。

上世纪六十年代晚期,涂鸦运动在美国费城萌发,当时有个叫达瑞尔·麦克雷的少年,用中国人的话说,他就是一个不良少年、小混混,被关进了一间训诫所,在那里,他得了一个绰号——“麦包”。

麦包与接受训诫的伙伴们,在墙上糊涂乱抹,不同他人的是,麦包总是将他的绰号标在墙上。出了训诫所,他与同伙将涂鸦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城市的墙面。

这一行为,很快在纽约产生强烈反响。

布朗克斯区是纽约最穷的街区,起初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甚至还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当涂鸦运动传播到纽约的时候,开始有人对这种粗陋的表现形式十分不满,开始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

再后来,一批来自底层的穷人、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从商店里偷来喷漆罐和颜料,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将自己的作品喷涂到墙上,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

他们之所以要在夜里出没,是因为他们往墙上“乱涂乱画”是不合法的。

很快,涂鸦者们不满足于静止不动的墙了,他们开始攻占地铁车厢。上早班的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导致失业和犯罪,纽约正经历大萧条大动荡,到1975年,有100多万户家庭不得不依靠社会援助。纽约市的犯罪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1%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的7%以上。

当时的纽约市长林赛对萌芽状态的涂鸦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混乱的纽约市有许多远比涂鸦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于是,涂鸦艺术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还出现了多次风格转变,一批有才华的涂鸦画家甚至成了明星,比如SUPER KOOL 223、El Marko174、Staff 161、Cliff 159、Flint 707等等。

表达的自由,是涂鸦运动传递的根本价值所在,喷漆和蚀刻笔在涂鸦者那里成为争取话语权的工具。

在嘻哈电影《Wild Style》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你必须出去,去画,同时赢得不法之徒美名。”

不法之徒,早晚要被禁止的!

后来,政府开始倡导“壁画艺术”,在规定的墙上喷涂,但此时的作品再怎么美轮美奂,也与“涂鸦艺术”没什么关系了。

广告商们也开始模仿涂鸦技巧。

多种因素合力,让涂鸦者们彻底失去了动力。

1996年左右,涂鸦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开始出现在北京。最初的一批涂鸦者,在大拆大建的北京胡同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不过,很快涂鸦艺术就被“收编”了。

2005年11月,在距离2008年奥运开幕1000天之际,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主题的“北京之墙”,成为目前国内最长的一段涂鸦艺术墙。

我们也经常看到某座城市又要打造涂鸦墙之类的新闻。

可是,被规定的涂鸦,没有反抗精神的涂鸦,早已不是涂鸦,只是壁画罢了。

2.

>>>快闪<<<

今年春节以来,“快闪”突然火了!很多城市都在玩快闪,很快就把“快闪”玩坏了。

快闪是,首先是一种嬉皮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地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离开。

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比尔是《哈珀氏》杂志的编辑,他把快闪当作一种街头表演,以对时髦文化的从众性构成反讽。

“快闪行动”主要的特点是无组织、有纪律、只有发起者没有组织者、成员均来自网络、成员基本互不相识。

这些快闪基本无害,但可以吸引注意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彼此已经心照不宣,一次真正的快闪必须满足以下特征:

发生要自然。不能让路人感觉到有明显的“开始”的痕迹。

参与人数不能太少,没有气势。

出现的地方路人也要多,这样才够戏剧化,看路人的表情应该也是很有趣的。

发生和结束都要快,快,快,在路人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之前彻底消失在人群中。这样才能回味无穷。

快闪传到中国之后,迅速地本地化、体制化,不少城市电视台都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所谓“快闪”活动,他们在热闹的街头、港口、码头,组织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一起,演唱主旋律歌曲。为了达到视听的完美效果,往往要拍摄很久甚至一整天,后期播出时,演唱的声音浑如天籁,一点现场感都没有。

可是,这哪里是快闪啊?这明明就是MV好吗?

3.

>>>素质教育<<<

第三样被玩坏的东西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中国人的发明,提出之初,是为了区别只重视“分分分”的应试教育。可是很快,素质教育就被我们自己玩坏了。

最初,素质教育只是被狭隘地理解为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兴趣爱好;后来,我们的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

最有趣的是课外阅读。

语文教育,当然要大量课外阅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他说,现在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欠缺,要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读经典、读原著,在系统阅读、大量阅读、深层次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素养,增长知识见识。

陈部长说的当然都没错,可是在实践操作中,再好的经也能被念歪。

比如,初一(上)必须读《西游记》《朝花夕拾》,初一(下)必须读《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

如何体现“必须”读呢?

考试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内容占4分,只要读了,这4分就能拿到。

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这四本书,就喜欢《笑傲江湖》《哈里波特》《莎士比亚》呢?对不起,这不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拿不到这4分。

你瞅瞅,我们把所有素质教育的努力,都硬生生拉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

之所以举例《西游记》《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这四本书,是因为我现在只知道这四本书。淘宝买书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为应试而出版的版本,不少书是简写的,只要考点全就行了。

这实在是很奇葩了。

被分数量化的素质教育,我不知道还算不算素质教育。

4.

>>>吃屎者<<<

最近,一部分中国人正在企图把另外一个东西玩坏,他们认为中国解决了挨饿、挨打的问题后,要着手解决挨骂的问题。

于是,他们决定重新定义,具体路径就是把“屎”定义成“饭”。

这真是一记神操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质教育不等于“多才多艺”
传承高贵是教育的职责
杜郎口漫想之“杜郎口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之一”
你还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out啦!
不妨让“素质”也来个“应试”
【简答】教育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