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槐树街征文|徐和生|秋婆

秋婆

作者:徐和生

审稿:萧萧|慕柒  编辑:老板娘

     我每次回乡下老家的时候,都要去看望秋婆。

     秋婆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九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说话思路清晰。每次回去,都看到她坐在门前的阳光下做一些简单手工活。秋婆知道我喜欢听她说村里以前的故事,每次看到我回来,都要赶紧站起来进屋端凳子给我坐,尽管我再三说自己来,她总是不依不饶,要亲自去屋里端出来才肯。

     秋婆13岁就嫁到徐村来了,那时的徐村不仅富甲一方,而且还是一个交通要塞。鄱阳、德兴、婺源、乐平、景德镇前往上饶都要经过徐村,而徐村正好位于这些地方的中心点。不管是从这些地方去上饶,还是从上饶去这些城市,走到徐村的时候正好天黑了,很多人就选择了在徐村住宿,驿道两边建了很多旅馆和饭店,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秋婆嫁到徐村来以后,几乎没过什么苦日子。那时候村里的“花屋”是一栋连着一栋的,一栋比一栋漂亮,一栋比一栋大。走廊从村头连着村尾,即使在雨天,绕着村子走一圈也不会淋着雨湿了鞋。秋婆说的“花屋”指的是雕梁画栋的大房子,有回廊,有天井,有花园。古时的徐村出过很多大官和富贾,村里人九代没穿过蓑衣,富的流油,所建的房子自然是气派非凡。虽然这些房子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但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是如秋婆那样见证过徐村的历史,只是没有像秋婆那样经历过徐村的繁华,虽然此时已是没落。

     秋婆家的“花屋”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被拆掉的,当时秋婆极力反对,说要拆也要等她百年之后才可以。但她三个儿子没听她的,因为把“花屋”拆了,他们三兄弟每家可以分到200多平米的地基,可以各自建一两栋房子了,不然满满一大家子挤在“花屋”里,大家都不方便,儿孙们娶媳妇都成问题,所以秋婆三个儿子不管她怎么反对,硬是把“花屋”拆了,气的秋婆差点上吊。前几年很多外地人来村里收购老房子的木料和花板,价格出的很高,但秋婆家哪里还有这些东西?当时拆下来的旧料都让三个儿子当柴火烧了。所以秋婆直到现在还骂她的后代没福气,祖传下来的财富都守不住。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她的三个儿子。老房子虽然很大,但一大家子几十口人挤在一起也确实不方便,眼见别人家里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他们心里肯定也有想法了。要想另外再找块好地皮做房子,村中心是不可能有空余的了,村外围他们嫌不够热闹,所以秋婆三个儿子还是狠心把老房子拆了。中国人就是这样,哪里热闹就往哪里挤,哪怕挤得头破血流,哪怕那个地方并不适合自己。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拆掉的不仅仅是老房子,还有老母亲情感上的依托。

     秋婆做手工活并不是因为缺钱,她这么大年纪了也没地方可花钱。她交代后辈,如果她生病了不要送医院去,她怕打针,更不想看到大家在医院里不得安生,就让她躺在家里床上安静的走,自己家的床也干净,这样她走的安心。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将钱财看的很轻。她做这些手工活,是想证明她还不是真正的老,还可以跟比她小二三十岁的人一起干活,还可以插科打诨开玩笑,还可以给我们年轻人讲故事。秋婆说乡下很多老人不是真正老死的,而是每天无所事事靠在门角在孤独中郁闷死的。真的很佩服秋婆这样乐观积极的心态。相反现在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一副看穿世态炎凉的样子,跟秋婆比起来,真是莫大的讽刺!

     上个月母亲打来电话,聊起秋婆的事,说秋婆生病了,是被气的。此时才想起自己已经好久没回乡下老家了,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告诉我,几个村干部自作主张把村口的两座山卖给外乡的一个老板办厂了,秋婆骂他们是败家子,说她们前辈吃了那么多的苦,省吃俭用也要买山买地,置办家业,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兴旺发达,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好了,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居然把祖业卖了,那不是断子孙的后路吗?没有了土地,让他们以后吃什么?住哪里去?以后同村同族的人不住在一起还会亲吗?秋婆还说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开疆拓土的,只有亡国之君才会卖掉自己的土地。秋婆气愤不过,就去找村干部理论,要村干部把山赎回来,哪怕赔钱也要赎回来,不赎回来她就去找更大的官告状。村干部被她搞的烦了,就说她胡搅蛮缠,骂她老不死,骂她老妖怪。他的三个儿子也来劝她,叫她不要管闲事。秋婆就这样气的倒下了。听了母亲电话里的描述,我惊呆了,没想到性格一向温和慈祥的秋婆,也有如此激愤的一面。以她九十多年的人生阅历,看过多少繁华与凋落,生离死别她都看淡如烟云。这次卖山事件让她看到村干部的短视和贪婪,以及儿子面对母亲受辱的窝囊,让她失望透顶,伤心至极。看来她已看出这背后的劫数。

     前几天,又接母亲的电话,说秋婆走了。没想到一生坚强乐观的秋婆,终究没能熬过这一病,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真的病入膏盲无可救治,她自己也放弃抗争了。我内心真的很难过,我再也听不到秋婆给我讲故事了。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将带着我的孩子去乡下扫墓。我不知道我在祭奠我死去的先人的同时,是否还该祭奠一些什么?

槐树街有奖征文通告:

有奖征文|搜琦通·槐树街2017第一期征文公告

作者简介

徐和生,男,网名“清风明月”,微信号:qfmy2124。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人。以文字舒缓生活压力,愿有一处小院,不谈悲喜,只闻花香。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槐树街183号    |    原创“客栈文化”

一个以客栈为主要出没场所的自媒体

自由与梦想:一起笑傲江湖

聚集江湖人士  听最精彩的故事 

欢迎成为客栈人

图片|网络

稿费联系微信号:137874933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八旬老人:村里没有几个认识的人了
苏氏人文‖苏上坡村的老房子
父老乡亲(原创)........
【作家专栏】李东辉|钟声里的童年
济南长清古村落——孝里镇黄崖村
村干部将直接负责农村土地监管, 3种农民有宅基地也不允许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