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扫楼”式众筹,假病历一分钟过审,水滴筹们是公益还是生意?

12月初,一段自称是“志愿者”的业务员在各大医院“扫楼众筹”的视频再次将众筹平台水滴筹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至今舆论讨论热度不减。

这是水滴筹创立以来遭遇的最大舆论危机,也让网络互助行业遭遇严重信任危机。

作为网络众筹平台,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的关系,成为当前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互助平台陷信任危机

“扫楼”式筹款、患者财产状况无需审核、筹款金额随意填写、虚假病历一分钟过审、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知名网络众筹平台水滴筹本月初陷入信任危机以来,话题至今高烧未退。虽然创始人沈鹏多次在不同平台发声回应,言辞恳切,但仍无法平息舆论的质疑声。

据媒体报道,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地推人员每单提成80-150元、月收入上万、末尾淘汰制……善心变成了别人牟利的生意,网友们表示“心很凉”,进而引发大众对整个网络筹款形式的信任危机。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水滴筹”第一次被质疑。今年4月份,德云社相声演员吴某因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治疗期间,吴某家人为其在“水滴筹”发起了捐款,筹款金额为100万。

但网友陆续爆料出吴某有两套房产、私家车等信息,并且德云社已对其捐款15万元。吴某和其家人陷入“骗捐”疑局。随后吴某妻子列出的后续花销包括2年12万的租房费用,半年4万的护工费等明细,网友戏称为“众筹养老”。

同样是在今年6月份,杭州一名女子在“水滴筹”上发起了20万元的筹款。该女子称自己的父亲患有胃癌,因家庭条件有限,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很快,该女子就在“水滴筹”获得了网友们捐赠的8500多元善款,并进行了提取。

但有心的网友发现,就在提取善款后的几天,该女子不仅大肆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晒价值昂贵的跑车,还晒出了自己的出国旅游照和购买的奢侈品,一度引发社会舆论热议。

当时,水滴筹便遭遇信任危机,公众呼吁加强对筹款者房款、治疗费等信息的审核。

然而,事情不过半年,水滴公司再度挑战公众底线。

互联网平台帮扶大病患者获得网友救助,很多家庭因此走出困境,社会各界也多有肯定。

因此,这样的平台也一直被视为慈善和公益。

“扫楼式”寻找求助者、按单提成的做法,突破公众想象,也引发舆论质疑:以拿提成为目的,引导患者筹款提供便利,是不是把慈善当成生意?公众给困厄中的患者捐款,出于自愿和善意,还要基于信任,假如信任受到伤害,谁还会捐款?

这些做法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对民众善心和好意的消解,是对信任与托付的伤害。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生意?

“水滴筹”实际上是一种大病众筹模式,这种模式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都有过捐款的经历,或是学校组织的帮助重病同学的捐款,或是贫困家庭的捐款,或是向国内受灾地区的捐助等。这些是在互联网时代以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众筹”方式。

此后,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诞生了水滴筹、轻松筹、忧筹等互联网互助平台。据了解,筹款发起人通过这些平台筹集的资金可以全额提取,平台还提供免费的1对1服务。0服务费意味着水滴公司只能依靠其他盈利途径才能保证公司整体健康持续地运营下去。

为此,水滴公司在2017年上线保险业务“水滴保险商城”,同时推出水滴生活、水滴善选。

除了拥有上述三大核心业务,水滴公司还销售体检、基因检测、线上问诊等健康服务。

2017年初,水滴集市上线,水滴公司又开始向电商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展其商业模式,并且将商业与公益业务完全分离开来。

目前的水滴筹是个非盈利业务,通过公益为商业获取流量,同时用商业反哺公益。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至今不过3年多,虽然沈鹏称水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网络互助相较于传统的保险市场拓展了业务模式,其获客成本低、高转化率的特性吸引资本注入,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

天眼查显示,2016年以来,水滴互助已经完成五轮融资,背后是腾讯投资、美团点评、真格基金、高榕资本、IDG资本等。

今年以来,水滴互助完成腾讯投资领投的B轮融资、博裕资本领投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15亿。

同时,水滴筹今年还连续两度增资,5月6日,132万余元注册资本更新至6000万,并刚于11月27日将注册资本变更为1亿,实缴资本仍为132万余元。

水滴筹、轻松筹、无忧筹等这些原生玩家是较早进入互助市场的公司。而从去年蚂蚁金服成立相互宝后,互联网巨头蜂拥而入,360、美团、苏宁、百度等巨头也相继宣布入场,已成红海的网络互助市场进入下半场。

水滴筹们如何走出困境?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公益组织、也并非纯商业公司的新生事物,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走出了“另一种路径”:发起门槛低、通过熟人社交裂变式传播、不收或少收服务费,让公众看到了其蕴含的巨大能量,但也始终伴随着争议。

水滴筹的“扫楼”事件撕开了众筹平台的一道口子,将这个行业的众多乱象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互联网高度发达和大众物质生活改善使众筹应运而生,不足十余年时间,整个众筹行业的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发展中国家众筹发展潜力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众筹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网络众筹这个方式,在为社会提供便利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作为“三不管”地带,它的野蛮生长与恶性竞争,也产生了众多的新问题。

一些利用平台漏洞和人们爱心的骗捐行为,甚至演化成一条产业链:花几百元代开假医疗证明,填写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链接生成后,还有专门的兼职“互助转发微信群”,帮点“情况属实”和转发筹款,当然这些人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甚至还有制作微信假网页,点开后和主流捐款平台的界面相同,而收到的钱款直接进入私人账户。

至于善款的真正去处,平台方并不会强制发起众筹的人提供钱款去向,这就为诈捐埋下了隐患。

此外,多数网络互助平台,众筹是一项非盈利业务,主要为盈利项目引流。熟人之间的公益筹款产生了大量的流量,通过网络互助将流量进行有效留存,然后将这些流量通过互联网保险、健康产品来获得盈利。

以处在舆论漩涡中的水滴筹为例,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是其的三条业务线,其中保险业务是主要营收来源。而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水滴筹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沈鹏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由于足够下沉,水滴筹每个捐款用户的获客成本只有3毛钱。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9月,水滴筹已累计筹款达235亿元,近2.8亿人参与救助。

透过宽松审核、疯狂“吸粉”,海量用户的背后藏着的是缺乏盈利能力的众筹平台,对运营资金的需求。

水滴筹官方数据显示,水滴公司目前的总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人,全平台独立付费用户超2.5亿人,在整个网络互助和互联网保险行业都位居第一。

与超过60家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超过80款保险产品,单月新增签单保费规模超过7亿元是水滴筹商业化的成绩单。

“扫楼”事件将众筹平台的问题呈现在了社会面前,社会善意被消费,这不仅是水滴筹的一次危机公关,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商业化难题和信任危机,这种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目前,整个行业还处在亏损中,如果不解决众筹平台的审核问题,意味着类似今天的信任危机事件也仍将无法杜绝,平台在未来的每一步都会走得无比艰难。

公益与商业化是众筹平台面前的一台天平,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是平台能否平稳走下去的关键所在。

商业化公司寻求利益是无可厚非之事,但对于水滴筹这样兼有公益性质的公司来说,在享受社会爱心带来利益的同时,要将社会效益放置在首要位置上,善意和信任不被消费,寻求双赢。

END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109975869@qq.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滴筹的上市风声与信任危机潜伏
斗殴者停职并被处行拘 水滴筹们抢的是什么?
水滴筹的终局图景预测|艾问人物
恭喜水滴公司喜提D轮融资,但商业模式的争议仍待解
从“某某筹”到“某某保”,互助平台的“公益”和生意怎么端平?
水滴筹公益变功利,莫让“爱心”变“寒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