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农信互联:估值70亿元,农业互联网“独角兽”成长记

2015年,“互联网+”成为年度热词,创新思维让诸多传统行业焕发新生,农业也不例外。当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农业市场规模约为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近六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

这一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农信互联揭牌成立,用互联网思维直面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交易链条长、金融资源缺乏三大痛点。

2019年,“互联网+”迎来发展第五个年头。农信互联在农业互联网大潮中脱颖而出,跻身独角兽行列。

农信互联如何用大数据经营现代农业?如何用溯源提升交易品质?如何用便捷实现普惠金融?带着这些疑问,35斗采访了农信互联联合创始人、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

“以农者心,创天下信”

于莹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对新兴技术很感兴趣,在国际化背景导师的指导下,于莹的毕业设计完成了跟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合作的市场项目,也为其打开了国际视野。

毕业后于莹曾就职于美国杜邦公司,国际化的工作环境相对开放,让于莹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后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于莹进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农业信息化的战略研究。

农信互联联合创始人、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

图片来源:农信互联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农业电商也悄然崛起。偶然之下,于莹接到了京东集团抛来的橄榄枝,拥有农学和农业信息化背景的于莹成为京东集团战略部的首席农业电商规划师。

于莹坦言,“加入农信互联是我的荣幸”。在京东工作期间,她结识了当时大北农集团的常务副总裁和财务总监,也就是后来农信互联的董事长和总裁薛素文。

虽然在一家传统的农业公司里,薛素文却不断开拓实践,对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和金融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由于想促成两家的合作,于莹曾和京东集团战略部、金融部、投资部等部门多次拜访薛素文,两人就农业信息化、互联网电商谈得很投机。2015年农信互联正式成立时,在薛素文的感召下,于莹成为合伙人之一。

谈到农信互联的市场定位时,于莹对35斗记者说,农信互联这个名字就很好地诠释了企业定位。

  • “农”是以农者心,专注于农业。农信互联是一家农业互联网的平台型公司,致力于为农业大生态中的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以猪联网为例,农信互联围绕生猪产业链展开的服务,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低、交易问题多、金融资源匮乏等多方面痛点。

  • “信”为创天下信,也是农信互联的价值观——以信为魂。

  • “互”是共享互助,代表了其商业模式。

  • “联”是联合共生,也是农信互联的最终目标。农业市场体量巨大,农信互联希望与其他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推动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35斗了解到,农信互联的核心业务是”数据智能”,核心产品是猪联网。公司从生猪产业入手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全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包括猪场、经销商、上游饲料厂、下游屠宰企业等。

基于“数据+电商+金融”三大底层基础平台,农信互联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提供数字化管理、交易、物流、金融等服务,帮助整个生猪产业降本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农信互联在三大底层平台基础上,还推出了企联网,为涉农企业提供构建数字化生态平台的解决方案。作为数字化、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工具,企联网还提供商城交易、物流运输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

打造了生猪产业互联网平台样本后,农信互联通过技术平台输出及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农业其他领域不断拓展,提供管理、交易、金融、物流、云平台等产业互联网平台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比如东阿阿胶的驴联网、北大荒集团的玉米网、博阳集团的狐联网,此外还有渔联网、蛋联网、柑橘网、大蒜网、马铃薯网等。

智慧养猪的探索之路

2015年,农信互联正式从大北农集团独立出来,发布“猪联网”,为猪场提供SaaS服务,积累生产数据后通过金融服务获取收益。

2015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等莅临农信互联调研,肯定了农信互联在互联网农业方面的脚踏实地、创新实践。

2015年12月,农信互联与重庆科牧合资成立了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帮助猪场解决卖猪难的问题。

2016年,生猪交易业务在全国铺开,日均交易突破1亿元。

2017年,农信互联拓展了猪场交易的左端市场——畜牧市场,解决投入品采购成本高的问题,金融服务也有了更多应用场景。同时,从投入品采购,到生猪养殖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再到生猪的交易,形成了产业链的闭环。

2018年,农信互联开始在智慧养猪上发力,打造猪场超级连接器产品——猪小智,希望构建猪场、人、设备、猪之间的设备智联,实现数据智能。

2019年5月,在第十七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农信互联提出“三大体系+两大模式”的智能防非综合解决方案。三大体系是控源、智能和保险,两大模式是智能猪场模式(针对300头以上母猪的规模猪场)和助养猪场模式(针对300头以下母猪的猪场或专业的育肥猪场)。

AI可视化巡检

图片来源:农信互联

于莹向35斗解释道,“防控非洲猪瘟,应该从源头把关,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农信互联通过农信优选、农信集采精选防非级厂商,并提供可追溯服务,监控洗消过程、对接洗消数据,提供洗消评测等服务,从而构筑出非洲猪瘟的最初防线。

智能是第二道防线,“在未来的智能猪场里,人、设备、猪之间通过数据进行智能化连接”,其中包括三个层次:

  • 通过猪小智系统,减少人畜的接触,实现自动化养猪;

  • 通过猪联网进行过程管理和数据分析,实现数字化管猪,提升养猪效率;

  • 养猪大脑帮助养殖企业,远程监控猪场,具有预警提醒、生产指导等功能。

第三个体系是保险,这可能是当前没有非洲猪瘟疫苗的情况下,猪场养殖户能够切实抓住的救命稻草。

农信互联与中国人保等保险公司合作,定制六大专属产品——灾害保障产品(养殖综合保险-助养保险、疾病疫病强制扑杀保险)、市场风险保障产品(生猪价格保险、饲料成本指数保险)、产业升级产品(能繁母猪PSY保险、智能猪场保险)。

联合共生的黄金时代

谈到农业互联网的发展,于莹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快速普及,新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应用成本持续降低,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相对传统的农业,瞄准具有10万亿市场规模的农业互联网赛道,这是农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最好时代。

另一方面,农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中美贸易局势紧张、非洲猪瘟突袭、食品安全隐患、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劳动力缺失等问题,都在迫使农业行业快速转型升级。

农业从业人员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方式,更加积极地拥抱新技术、新模式,以改变行业现状,解决行业痛点。

如何让新技术更快地触达农业各个环节的生产主体,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于莹看来,农业中不同领域的产业链差异较大,新兴技术、创新模式最好能扎根在细分领域,打通单个领域的产业链。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于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可以促进更多新技术在农业特定环节上实现应用创新。

除此之外,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基于产业链提供线上数字化服务,并整合资源提供线下推广和服务渠道,积累大量用户、场景和数据,有助于新技术的迭代升级。未来,新技术加快“农业+互联网”应用落地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作为农业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农信互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公司将“数据智能”视为核心业务,所以在数字生态的运营方面,农信互联无疑是这一赛道里的头部企业。

农信互联现已初步建成 “数据+电商+金融”三大业务平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而且是提早布局、抢占先机,并拥有金融领域、物流领域等相关牌照。

农信互联有能力、也有实力搭建完备的基础设施,因为起步早,公司目前的发展已遥遥领先于后来的入局者。

数据来源:农信互联,35斗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话|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农信互联公司不烧钱,挑战与机会都来自大数据】
农信互联:“生猪价格保险”震撼发布 获赞无数
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公布,农信互联上榜
数智化养猪将是未来趋势? 农信互联猪联网5.0,为未来而来!
【喜报】国家生猪市场—内江市场盛大开业 助推内江猪走向全国
等风来?不如造风——农信互联:造一个产业互联网新风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