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再中孩子这些“圈套”了,听懂孩子的话外音才是真正的有效沟通

文丨 优宝


“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了。”
这是很多父母都会有的感慨与困惑。
 
我们以为是年龄、科技带来的代沟让我们越来越不了解孩子的想法。
 
但其实,或许我们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开始,就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

 

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带着孩子路过冰淇淋店,孩子突然说:“妈妈,我好热啊!我口渴了。”

妈妈说:
“快走几步,马上就到家了。”
 
你有没有仔细想想,孩子说“好热啊”“口渴了”,果真是他真的口渴了吗?未必是!他的话外音是“我想吃冰淇淋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很多时候他们不好意思直接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听不懂他们的话外音,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妈妈你知道吗?IPad平板特别好用,不仅能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还能下载别的学习软件自己进行学习。”
 
妈妈:“你那个步步高学习机不是也有好多功能吗?”
 
超市里,妈妈和明明推着购物车在购物。当走到玩具货架前,妈妈指着一部《赛尔号》的赛车问明明:“明明,你不是最喜欢看《赛尔号》吗?”
 
明明看着赛车,慢吞吞地说:“价浅太贵了,不要了吧!”
 
“妈妈,有个男生给我送礼物,我拒收了,您说我这样做对吗?”
 
妈妈:“拒收就对了,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要搞一些没用的!”
 
这些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在使用话外音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
 
孩子说IPad好用的目的是想换一台学习机;
嘴上说赛车的价钱太贵,心里还是想要的;
表面上是问你拒收礼物对不对,实际上是在问你面对喜欢自己的男生应该怎么办。
 
所以,同孩子谈话的技巧,有时候让做父母的不得不仔细揣摩。
 
但其实,这些也都只是人的常性,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因此孩子的话也都有深层的含义。
 
可能比较好让父母猜透的就是孩子的“反话”了。


比如孩子明明很想吃苹果,却说不喜欢吃。
 
是他真的不想吃苹果吗?不是,有可能是他没有洗手,而你让他先去洗手,他就会不高兴地说“不想吃了”。
 
如果你哄他说快来吃苹果吧,他会坚持说不吃;如果你说“那就别吃了”,他可能会又哭又闹,说要吃。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都处在成长期,他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推理问题,以自我为中心。
 
而巧合的是,很多父母也总是以自身的思维方式去猜测孩子。
 
两者碰撞之下,父母又如何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我想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却有很多不懂孩子的父母。
 

了解话外音背后孩子的心理
 
孩子都很渴望被孩子所理解,都很渴望向父母倾吐心声,然而又由于维护自己的面子,不好意说出口。
 
在孩子使用话外音的时候,父母要用力去感受,不要不加分析地去指责或者批评孩子。
 
甚至于,孩子的“吹牛皮”,也有可能蕴含着话外音,这表现出了孩子的好胜心理,好强心理。
 
在孩子认为一些重要的事情上,父母必须完全遵从他的想法,如果大人反复询问或者给出更多的选择,孩子就会感到困扰,认为你没有认同他的想法。
 
当孩子的想法没有被理解,没有被人执行的时候,他就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用虚假的信息来保护自己。
 
如果你拒绝了他,他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负担,严重的还会出现焦躁易怒的心理问题。
 
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说话总喜欢拐弯抹角,那么十之八九,是你家的孩子在使用话外音了。
 
所有的反话、话外音,都包含着孩子渴望被肯定的需求,身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明白孩子的感受。
 
只有读懂孩子的话外音,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孩子,进而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
 
有个小朋友拿了两个苹果,妈妈问,宝贝可以给妈妈一个苹果么?
 
小朋友看着妈妈的脸,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妈妈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小朋友咀嚼着苹果,一会儿对妈妈说,妈妈,我把这个更甜的苹果给你吃。
 
做一个有耐心懂得倾听的父母,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放慢我们的脚步,陪孩子一起长大,最后你会发现收获的是一整颗苹果树。
 

聆听,给孩子说的机会
 
与孩子沟通,首先要先听孩子把话说完,听孩子把事情原委和孩子的想法说完,不要插话或打断孩子的话,做个安静的倾听者,尊重孩子。
 
但“听”也是分层次的,大概有这么5层“境界”:
 
第一个层次是"听而不闻",耳边有声音传过,但是内容是什么并没有听到;
 
第二个层次是"敷衍地听",似乎在听,嘴里"嗯""啊"等附和着,脑子却没在这;
 
第三个层次是"选择性地听",只听到自己想听的;
 
第四个层次是"专注地听",说的每句话都听进去了,但是却没有听懂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五个层次是"设身处地地听",耳朵在这儿,心在这儿,情感也在这儿。
 
做到了第五层才能有继续沟通、引导的机会,如何父母想要提高这个效率,那就要学会巧妙发问。


在沟通中也有一个二八法则,即80%的时间用于倾听,20%的时间用于发言,而在这20%的时间中,80%的时间用于提问。
 
比如对没听懂的地方发问;对孩子没考虑到的地方发问;对有不同观点的地方发问等等。
 
巧妙的发问可以使沟通更有针对性,而通过问问题,也可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营造和谐的亲子沟通气氛。
 
如果父母想要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他的内心,这里也有一个设计心理学上的小技巧仅供参考。
 
从设计角度看,每个人都是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概括为三种:视觉、听觉和感觉。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人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球转动模式来判断Ta属于哪种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可以分为视觉性思维模式、听觉型思维模式和感觉型思维模式,每种思维模式孩子的特点不同,家长的沟通方式也应相应不同。
 
视觉型思维模式:这类人在和人谈话时常常眼球往左上角或右上角看。
 
家长与这样的孩子交流时,要多用肢体动作来表达,简明随意,轻松活泼,少讲道理。
 
听觉型思维模式:这类人在和人交谈时常常眼球往左边或右边看。
 
家长与这样的孩子沟通时可采取发信息、打电话的方式,把规则、做法说清楚,并采用名人名言。
 
感觉型思维模式:这类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常常把眼球往下或往左下、右下看。
 
家长与这样的孩子交流时要多一些身体接触,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多肯定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用缓慢的语调跟孩子说话。
 
但总的来说,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管是说反话还是有画外音,都包含着孩子渴望被肯定的需求。
 
就像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所说:
 
“理解才是最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而倾听则是关键。”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要孩子从小养成阅习惯,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这样说话 孩子准会听!
这样说,孩子才愿意听你的!
聆听孩子|《深度沟通》案例点评
青春期孩子沉迷于手机,父母有哪些招数应对?
如何改变不想干活、不顾家的男人丨精读《非暴力沟通》第11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