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少年故事:北京妈妈怎么教育孩子?原来不只“鸡娃”一种方式

文丨 优宝

网上有这样一部纪录片——《中国少年故事》。
 
节目组跑遍中国337个城市采访了1001位中国少年,记录并分享他们眼中的世界、心里的未来。
 
在前几期的故事中,几个北京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引人关注。
 

所有图源《中国少年故事》截图

从牛娃集中营的海淀、学业繁重的朝阳,再到号称北京教育高原的西城,不知有多少家庭深陷在内卷的焦虑当中。
 
不拼,孩子肯定上不了好学校;拼吧,又心疼孩子的辛苦,担心孩子压力太大。
 
到底要不要鸡娃?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怎样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普通家庭,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方面?
 
这些让很多父母纠结、困扰的问题,在4个北京家庭中得到了解答。
 
从高知父母到普通上班族,他们用同样优秀的4个孩子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
 

活得精彩的普通人

10岁丰台男孩,椒椒,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四年级。
 

椒椒家在片中应该算是最佛系的家庭了,但椒椒获得的成绩可不少:
 
全国青少年编程等级考试双证、管乐展演二等奖、世界华人架子鼓金奖......
 
他周六会连上四个兴趣班,编程、架子鼓、书法、击剑,却唯独没有文化课。
 
这种育儿方式在“鸡娃”界还有个专业名词——素鸡。
 
椒椒周末的时间都被这些特长班塞满了,至少有一天12小时在连轴转,但椒椒依旧过得很开心。
 
毕竟这些都是他当初非常想去尝试,并很感兴趣的事情,没想到妈妈全都支持到底。
 
父母不担心孩子的文化课吗?对于椒椒妈妈而言,还真不怎么担心,因为她早就做好了让儿子当一个普通人的准备。
 
唯一不同的是,她希望孩子未来普通的生活中能多一些亮点。
 

这是她与老公早就商量好的,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多元性,认为兴趣爱好也可以成为安身立命之本。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了,单靠文化知识在未来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养活自己,综合能力强的人反而能在未来过得更好。”
 
所以,椒椒的成长中,体验了各种不同的兴趣课程,
 
他们对椒椒的生活安排,也会留出足够的玩耍时间。关注点,也更多是他的优点。
 
妈妈的眼光长远,不纠结当下孩子的成绩,更关注孩子经历的事情,对未来有没有帮助,能不能让他遇到困难不退缩。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椒椒从容且自信,在互相打分的环节里,他毫不犹豫给妈妈打了10分。
 

妈妈对儿子目前的状态也非常满意,不过她还是给椒椒留了0.5分的进步空间。
 
在孩子走过第一个十年的时候,妈妈对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期望。
 

“爸爸妈妈希望将来你能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能在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乐趣,遇到低谷的时候能够战胜自己,做一个即便生活平凡也能获得出彩的人。”
 

父母留下的成长痕迹

9岁朝阳男孩,多乐,就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三年级。
 

多乐家,有一点内卷,全家的生活都围绕育娃为主线展开。
 
他家有个明确的分工:妈妈管学习,爸爸管生活。
 
平时一日三餐,各种家务都是由爸爸一手包办,而妈妈除了负责儿子学业外,还要负责孩子的兴趣发展。
 

她从多乐感兴趣的阅读入手,不仅提供了涵盖历史、科学、文学、自然等丰富的书籍,还有各种各样的杂志。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奥数、大语文、英语。
 
虽然学校里也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但多乐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升学对于他家有着不小的压力,多乐作为朝阳的孩子想跨区到海淀上学很难。
 
于是妈妈就加了很多家长群,把一些特殊的招生渠道摸得透透的,带孩子参加各种有利于升学的考试。
 
纪录片拍摄时,恰好碰上多乐参加人大附中早培班初试。
 
这个少年班是人大附中超常儿童早期培养实验项目,招生对象为北京市学籍十岁左右的小学生,通过考试挑选一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的孩子,人数不超过180人。
 
如此费尽心机规划儿子的学业,多乐妈妈一定有很多育儿焦虑吧?
 
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她对儿子的期望一点都不高:“希望他能够去上大学就好了。”
 

去参加少年班考试,也并不是真想让儿子走上这条路,但能知道别人在做什么,重在参与,长长见识。
 
比起狠狠地鸡娃,多乐的家庭更注重营造家庭读书学习的氛围。
 
教育就是这样缓慢、坚持、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在日复一日时间的力量下,润物细无声地成长。
 
正如多乐妈妈写给儿子的寄语:
 

“十年后,你应该考上了大学,会离爸爸妈妈越来越远。但爸爸妈妈在这些年留在你身上的成长痕迹,会陪伴你一生,会使你充满力量,让你有更坚定的步伐,迈向自己的人生。”

 

孩子,你一定会去火星的

11岁西城女孩,陈思凝,就读于北京八中少年班。
 

每届的鸡娃中,总有一些天生的牛娃,他们不用父母操心,自己就能特别优秀,思凝无疑是这样的孩子。
 
要知道北京八中少年班可不是谁都能进去的,那里面的孩子会用4年时间学完初高中的所有课程,在14、15岁的年纪,就开始备战冲击清北交复。
 
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儿童,牛娃的背后也不过是“自律”二字,这与父母的教育方针息息相关。
 
思凝妈妈是典型的高知父母——北京某所985大学的副教授+硕导。
 
因此她对孩子的教育,也体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大格局。
 

思凝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表现出了学霸的自律特质,书桌旁的日程表上,写着每天下午要干的事情,有英语学习、数学学习、体育锻炼、少年商学院网课。
 
这是思凝结合自身的薄弱点和兴趣制定的,并且严格执行。
 
妈妈从来不会强势插手女儿的学习,也从不要求女儿必须考100分,即使考得差也不会责怪孩子。
 
但是她会跟孩子一起分析到底错在哪里,给孩子铺垫好环境,引导孩子进入自驱的正循环。
 

她认为,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是愿意学习的,但是父母投射了太多教育上的焦虑和期待,过分注重结果,慢慢地孩子就变得抗拒学习了。
 
“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内驱力。
 
父母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及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推力,及时给予正向的互动反馈,从而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鸡娃的最高境界,就是鸡于无形之中,最好的鸡饲料,一定是孩子学会“自鸡”。
 
思凝妈妈对女儿的期望也是最特别的:
 

“孩子,你一定会去火星的。这个时代,童话是不现实的。面对未来,人类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些挑战的复杂度,定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所面临的。如何在未来不确定的世界里,能够在自己愿意投身的领域里去解决问题,将是你们的使命。”
 

我一直是被爱着的

11岁海淀男孩,小石头,就读于海淀区玉泉小学六年级。
 

在外人眼里,石头妈妈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虎妈。
 
在她的培养下,小石头兴趣广泛,更在语言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
 
10岁时,英语词汇量就达到了五六千,小学二年级通过KET、三年级通过PET。
 
现在四年级在准备FCE,这已经满足大学的英语要求了,相当于雅思5.0-6.5分。
 

除了英语,小石头还在坚持上篮球、橄榄球等体育课程,可谓全面发展,也是典型的海淀牛蛙。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妈妈单方面高压下的结果,他家里任何事,都要通过“讲道理”来决策。
 

道理讲通后,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说起来,这种沟通方式还是受石头的影响才逐渐形成的。
 
曾经有一次,妈妈对儿子发脾气时,石头说了一段话: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水装满了就要溢出来,你们在外面工作,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让你的情绪很不好了,瓶子已经快装满了,到家了以后,看到我任何一点不好,水就会溢出来,最后这个情绪就发泄到我身上了。所以,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回家前先把这个瓶子倒一下。”
 

不知道儿子是从哪里听到这番大道理,但父母都大受震撼,从此他家便多出了一个“瓶子理论”。
 
妈妈把儿子这些话记录下来,时常提醒自己要记得“放空瓶子”,慢慢地,逐渐演化成了家里凡事不许生气,都要“讲道理”。
 
看来有时候,孩子也会给大人上一堂情绪管理课。
 

石头妈妈在最后给儿子的是一个成长电子日记。
 
里面记录着石头从出生到11岁的成长经历,足足有200多页PPT,有许多像“瓶子理论”、“讲道理”这样的故事。
 
这让石头清楚地知道:“我是一直被爱着的,我也要记得感谢他们。”
 
我想这份成长日记,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不同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教养方式: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他最需要的是在生活点滴中发现他的进步,并用语言说出来,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
 
对于过于自大的孩子,他最需要的不是打击,而是放大他的梦想,拓宽他的眼界;
 
对于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让他认识到,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从而学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不完美,甚至可以做到享受自己的不完美。
 
孩子的成长没有严格的对与错,就像这4 个不同的家庭,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培养方向、家庭环境都相差颇大。
 
但这个世界上总会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我们都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他们光明的未来。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课程购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教育 #情绪 #少年的李
原创易烊千玺《一朵小红花》爆火:优秀孩子背后,隐藏着三点教育真相
你的过度教育,正在毁掉孩子的幸福!父母做到这10点,他会很优秀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父母!
牛娃,普娃,渣娃,哪种更需要父母鸡娃呢?
17岁男孩跳桥冲动背后是家庭教育“爱的教育”的缺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