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有“黏人”宝宝,快要被逼疯?机智妈妈都会这4招~

妈妈爱宝宝,宝宝恋妈妈。

这是让所有人感觉很幸福的亲子感情。

不过如果这种依恋过了头,就会让彼此都有点吃不消。

有不少宝宝,不愿意妈妈离开自己身边半步。

有时哪怕是妈妈洗个澡,上个厕所,都会“嘤嘤嘤”“嗷嗷嗷”,哭着喊着要妈妈。

“我家有个娃,不光是个吞金兽,还是个超强粘人精。”

“独立游戏能力差,干啥都得家长在一旁看着。”

“家长干点自己事儿都跟做贼似的。”

在小区也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走到妈妈身边来,要妈妈抱抱或者过来蹭蹭妈妈,腻歪了一会儿后又屁颠屁颠跑去玩了。更别提离开妈妈上幼儿园了。



图片来源soogif

对于这种胶皮糖式宝宝,很多妈妈表示又爱又累。如何才能让孩子不那么“黏人”呢?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宝宝为什么那么黏人的原因吧~

为什么宝宝那么爱黏人?

孩子出生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处在妈妈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妈妈的依赖。

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所以说,孩子黏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是对熟悉的亲人逐渐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孩子和妈妈之间保持温暖,亲密,适度的依恋(即黏人现象)关系,会使孩子既得到满足,又心情愉快。

虽然咱爱娃,但是不代表我们希望24小时跟娃绑定。好多时候,真希望孩子能独立一点儿,勇敢一点儿。

参照依恋关系三个发展阶段,如果宝宝过了三岁还是过分地黏人,对妈妈或其他人缠住寸步不离,那就需要家长适当地纠正了。

依恋关系三个发展阶段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宝宝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没有区别,会用抓握、微笑等几乎完全相同的方式来“回应”。

第二阶段:3个月到8个月,宝宝开始与人建立真正的依恋关系,他一反过去对任何人都友好的态度,而变得有所选择,能够辨别熟人和陌生人了。

第三阶段:8个月到3岁,宝宝开始特别粘妈妈,对妈妈以外的人很少有亲近的举动,并把妈妈作为唯一的安全保障。

黏人宝宝的“心理放大镜”

Part.1

没见到妈妈就哭闹着找妈妈

宝宝心声:“我爱妈妈!”

我最爱我的妈妈,只要和妈妈在一起,我就快乐,我就感觉很安全;看不见妈妈,我就着急。

妈妈的爱是我的心灵成长素,我越小就越需要它。所以,妈妈,你可千万别冷落我!

✖妈妈错误做法:宝宝太粘我了,这样不好,我得赶紧把他纠正过来。

以后我不在家的时候谁能管住他?所以我要狠心,让他哭着找不到我,哭着哭着就习惯了。

✔给妈妈的建议:依恋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安全感是宝宝健全人格的基础。

妈妈和其他家人的陪伴最能给宝宝带来安全感。

如果放任宝宝哭闹不管,在宝宝心里会造成创伤,留下“妈妈不是一个可靠的照顾者”的阴影。

Part.2

妈妈上班时总是哭着不肯放手

宝宝心声:“妈妈不见了,我好害怕!”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不见,她不要我了吗?我犯了什么错误吗?为什么一不留神,妈妈就不见了!

❌妈妈错误做法:上班又要迟到了,宝宝这样闹什么时候才消停啊,我还是悄悄地走吧。明天我要趁宝宝还没起床就离开,免得又缠着我不放。

✔给妈妈的建议:上班族妈妈们,在和宝宝道别时,请面带微笑,即使宝宝再哭闹,也要平静地告诉他:“妈妈去上班了,下班就回来。”

要让宝宝意识到:你们两个偶尔分开是件很自然的事。

Part.3

妈妈做家务或者工作时总是缠着妈妈


宝宝心声:
“妈妈快和我玩吧。”

我很想和妈妈玩,可妈妈总是在做其他事。难道擦地板、洗衣服比我还重要吗?妈妈把我忘了吗?

✖妈妈错误做法:我的宝宝啊,妈妈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完呢!你自己去玩吧,让妈妈把这些事情做完。

✔给妈妈的建议:妈妈要充分利用你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和宝宝达到足够的交流。

和他一起玩耍,给他读故事,全心全意地关注他。

美国依赖情感研究专家霍华德·斯蒂尔教授解释说:“这样做会让孩子知道:你多么可靠,多么愿意和他在一起,那么他的焦虑最终会慢慢平息。”

Part.4

没见到妈妈就哭闹着找妈妈

宝宝心声:“我一哭,妈妈就会回来。”

每次妈妈要离开我的时候,我一哭她就回来了,这次我还是故伎重施吧,哭就是我的法宝。其实我哭也只是让妈妈多陪陪我嘛!

✖妈妈错误做法:宝宝的眼泪是我最致命的弱点,他一哭,我就不忍心走开了。还是时刻陪着我的宝贝吧。

✔给妈妈的建议:宝宝一哭就心软,或是心情好的时候由着宝宝“粘”,而心情不好时就又把宝宝推开,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对待宝宝,这种不一致的态度会让宝宝无所适从,不知道“妈妈到底爱不爱我?”

宝宝的想法是从经验中得到的,如果妈妈被他的哭闹征服,并因此而留下来,那么等于你教给他眼泪能够留住你,也就教他每次在你离开的时候哭闹。

相反,你应该立刻离开,但要在走之前告诉他:“一会儿见”或者“我下了班就回来”,这样做会让他意识到:你总会回来的。

妈妈专享「娃不哭闹脱身指南」

No.1

提前预演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尽早的适应没有妈妈围在身边的日子。

刚开始可以简单的玩一些「找妈妈」的游戏,让宝宝自己坐在客厅里玩玩具,妈妈坐在远一些的沙发上,宝宝一转身就能看见。

慢慢的,可以延长分离时间,可以在家里「躲猫猫」,只要宝宝找,就及时回应,逐渐让宝宝适应这种短暂的分离。

或者一起外出的时候,让爸爸抱着,告诉宝宝,妈妈去给你买吃的,回来后告诉他,妈妈回来了,妈妈没有消失不见哦。

多玩几次,宝宝就能适应妈妈不在的时光了。

No.2

找爸爸合作

平时在家里,爸爸也要多陪宝宝一起玩,看喜欢看的绘本,玩喜欢玩的游戏,做户外活动等,这样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度就不会那么强烈,分离焦虑也相对的不会那么严重。

No.3

允许宝宝发泄情绪

孩子有分离焦虑的情绪时,一定不能粗暴对待,否则只会加重他/她的焦虑。

当宝宝发脾气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给宝宝发个语音、视频,陪他聊聊天,分享一下有趣的事情,耐心安抚宝宝,同时也可以告诉宝宝再等多久自己就会回去。


这时候,陪在宝宝身边的大人也可以「助攻」一下:你看妈妈也很想宝宝啊,等宝宝睡醒觉,就能见到妈妈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宝宝知道,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是时刻都想着他/她的。

No.4

送上惊喜

妈妈回到家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给宝宝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告诉他/她,妈妈也想宝宝!

这样不仅能增加亲子感情,还能快速地安慰宝宝。

或者,妈妈在回家的时候,给宝宝准备一个小礼物,手工卡片、冰箱贴、小点心等,给宝宝制造一个surprise,他/她会更加开心。

但这也不是每次都给,不然宝宝会认为分离=礼物,形成定性思维就不好了。


对孩子巧用方法来面对分离,坦诚、信守承诺,才能更好地缓解分离焦虑感。不过想一想, 孩子对你的依赖其实也就这几年时间,所以趁着宝宝还粘你,好好享受这甜蜜的负担吧~

今日互动留言

您家孩子是“黏人精”吗?您是怎样引导的呢?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离焦虑背后的窃喜与恐惧
“妈妈,请等等我”——来自3岁宝宝的心声
4岁女孩因病离世前,妈妈哭着拍下与她告别的最后视频...看哭无数人
1岁宝宝爱黏人,妈妈每次离开堪比“生离死别”,用4招帮你解决
唇腭裂真那么可怕!来自一位腭裂宝宝妈妈的心声
妈妈请等等我?一个3岁孩子的心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