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嗨翻全场做最靓的仔!父母与娃的万圣节狂欢派对指南

今年的万圣节和双十一又接踵而至,你还在准备“剁手”的狂欢?没有娃的人请随意,请视自己手的剩余量力而为~


但有娃的父母们何不先和宝宝来一场真正的节日狂欢?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又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中,和孩子留下一段难忘的节日回忆!

1
过洋节,是亲子欢乐的好时机

怎么过洋节,才能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也学点儿知识或者提升亲子关系呢?

各位父母注意啦!在给孩子过洋节的时候,除了要给孩子准备吃的喝的玩的外,更要借助过节的机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增进亲子间的关系。

比如在过万圣节的时候,爸爸妈妈买来小南瓜和孩子一起掏瓜瓤,刻三角形的眼睛,锯齿形的嘴巴,放上蜡烛做南瓜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交流。

在爸爸妈妈与孩子制作的过程中,和孩子说一说万圣节的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开拓创意思路,也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韵味,而孩子看到制作好的南瓜灯也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因为工作的原因,缺乏和孩子共进晚餐、交流的机会,不妨借助过节的契机,一起共进晚餐,送上彼此的礼物和祝福,讲个小故事,听听音乐聊聊天,将会带给孩子一个难忘而又温馨的节日!

优宝已经贴心的为各位父母准备了讲给孩子的万圣节起源故事以及各种DIY装扮攻略哦~


2
万圣节起源与装扮
 

万圣节源于古代克勒特人(Celt,即爱尔兰人祖先)的属阴节。

基督教传入后,为同化异教,就把原有的万圣节(AllSaints'Day或AllHallows)改在同一日,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1月1日,庆祝活动从10月31日晚开始,称为万圣节前夜(Halloween)。

克勒特人原是游牧民族。属阴节,一方面是他们准备冬天来临和迎接新年的节日;另一方面也是宗教节日。

属阴(Samhaim)就是他们所信仰的神明之一,其祭司叫招逸(Druid)。

虽没正式的历史记载,但一般研究者都认为,他们相信在属阴节,人们能看见灵界的事物,其中包括回归的死人灵魂和灵界的邪魔。

这些灵界个体都是属于邪恶的,要在属阴节那天加害于人,所以克勒特人就要讨好(Treat)这些鬼灵,免得它们作恶报仇(Trick)。

例如有人在家门前放置食物,让鬼灵去享用,后来慢慢演变成如今的糖果,而不给糖果就捣乱,其本意也是害怕鬼灵们得不到食物就会来找家人的麻烦。

万圣节的其他习俗也有些邪术和迷信的起源,例如挖了人脸的大南瓜(Jack-O- Lantern)。

据说是个叫积奇(Jack)的人,因为行为极端恶劣,死后连天堂或是地狱都不予接纳,只好到处游荡徘徊,找到一个箩卜 (turnip),挖空了中间,放些烧红的煤块,好在黑暗中找路。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

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所以,万圣节的代表色是黑色和橙色。因为人们相信橙色代表丰收和秋天,而黑色代表死亡和黑暗。

按照风俗,万圣节前夜人们会带上面具、穿上奇异的衣服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家家户户都会用南瓜雕空做成灯。

孩子们会打扮好后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讨要糖果。大家看到很多宣传画上南瓜灯,并不是用来吓人的哦,是用来吓跑出来作恶的鬼怪。

随着文化的流传和发展,万圣节的装扮现在也很随意了,所以可以尽情的发挥父母和孩子的想象去装扮。

如果没有提前在淘宝选购装扮的父母们也不用急,推荐大家几款简单的DIY服装,一样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全场最靓的仔~

做个眼睛头冠和一双纸翅膀,就能让孩子变成绘本里面火爆的fly guy!

纸袋永远的DIY的最佳选择(随手可得),简单几笔不论是科学怪人还是各种鬼脸,轻松搞定~

如果实在动手能力欠缺,那就试试名侦探柯南中的经典角色吧——小黑!

南瓜灯和装饰同样可以轻松DIY,比如下面这个纸杯版的南瓜头、万圣节版的晴天娃娃、厕所纸筒版的木乃伊,都非常适合父母与孩子一同亲手制作。


3
以节日为契机,和孩子讲讲那些难以启齿的人生常识

和性教育一样,死亡这个话题同样让很多父母难以对孩子启齿,然而你却不能避免,孩子的身边总是会出现死亡,孩子未来肯定要面对死亡。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过,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能让他们毫无阴影地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实现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生命质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很多孩子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死亡教育,反而是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慢慢懂得了死亡,可能是在新闻中、可能是在身边人的言谈中、甚至可能是在恐怖片中。
 
这也导致有的孩子异常胆小,怕鬼、怕自己睡、怕自己一个人待着。即使学习了唯物主义,心里还是会本能的害怕。表面上看是怕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对死亡的担忧。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历程,客观平静地认识死亡,不但不会增加我们的恐惧,反而会令我们更懂珍惜。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剧《家庭的模样》中,阳三先生不幸罹患肺癌晚期。当继子浩太问他:“死是怎么一回事?”阳三先生这样回答:
 
“浩太,看到蚂蚁了吗?它正兴高采烈地爬着。虽然现在很有劲儿,但总有一天会都死去然后成为养分。
 
看,这里不是有只瓢虫吗?这只瓢虫总有一天也会死掉,回到土里变成养分。然后啊,新的蚂蚁、新的瓢虫会出生。
 
听着啊浩太,死亡啊,对我们生物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而是谁都会经历的、极其普通的事情。
 
所以,我并不觉得死亡是什么不幸的事情,因为如果这么想的话,我们的出生,不都变成走向不幸的开端了吗?
 
我死了以后,回到土里、成为大家的养分,然后啊会变成风、变成雨,一直陪在浩太的身边。”
 
死亡的焦虑,并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反而更甚。因为越是明白些事情了,越接近死亡的实相。
 
但实相并不是真相,死亡的真相并不恐怖,这是成长的功课,有很多成年人也许仍旧卡在儿童时代对死亡的认识。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早已发现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这词。


美国的家长和教师,却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
 
并且,在美国“死亡教育”中最精彩的一幕,要算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跟大人一起把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们的床榻。
 
一些小学校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由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
 
他们让学生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或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尽管也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了无保留的支持。
 
不要再吓唬孩子,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死亡。
 
请一定要告诉孩子:死亡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规律,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死亡。
 
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IY一个万圣节的小南瓜
万圣节就要DIY~南瓜背心裙
DIY万圣节贺卡 | 怎么手工制作的创意的万圣节南瓜贺卡?
万圣节|你想要的南瓜餐来了,挑食宝宝也要抢着吃
我和南瓜先生的约会
万圣节翻糖蛋糕来了,萌的好可爱有木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