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最丑”数学老师爆红网络,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
 文丨 优宝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每年考高总不乏出现许多“奇人轶事”,看来今年也不例外。
 
这两天,网络上、身边的人都在讨论一个人——北京大学的“数学大神”韦东奕
   

                       
关于他的传闻网络上已经有了不少报道:
 
曾获得两届数学世界奥林匹克竞赛的满分金牌,在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当中以一己之力击败整个清华数学队,并成为该赛事历史上唯一一名大满贯的纪录保持者……
 
然而能在清华北大被“封神”的人,都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才华或是那些惊人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们被人尊敬、崇拜的为人。
 

天才亦是怪胎
 
韦东奕沉迷于自己的数学世界,外界对他的报道非常少,如果没有最近的那次意外报道,恐怕永远只有身边的同学才知道他有多么的厉害。


很多人都听过奥数比赛,但对比赛的困难程度恐怕毫无概念。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金牌获得者张一甲曾这样描述:
 
“那时我常有在4小时内只完成2道甚至1道的情况(比赛一共有6道题),但我依然不感觉到惭愧。”
 
而韦东奕参加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每年的报名人数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高考的报名人数。


这是一场国与国的较量,但先要由最出色的学者、教授带队,在全国选出32位天之骄子,集训24天,进行8次大考,每次考4小时,只解3道题,总分前六名才能代表国家队出征。
 
随便拿一道比赛题大家感受一下:


当时韦东奕的队友有精通各种球类运动的全能型天才、有数学计算机物理皆进入国家集训队的竞赛型天才、有能一边做题一边每天写一封情书的双商天才……
 
而韦东奕则是大家眼中那个“死读书的山东学生”,他不喜欢与人交际,整天背着个双肩包沉默寡言。


但正是这个刚上高中不合群的怪胎,在正式比赛中6道大题全部做对,以满分的成绩碾压了几乎所有国家选手以及同组的队员(那一年全世界仅有3个满分)
 
和其他竞赛选手相比,他之前从未参加任何培训,许多解题方法都是自创的,往往比标准解答更简洁,然而当年国家队的副领队用了3个小时才证明了韦东奕的解法。
 
可以说他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虽然性情有些古怪。


有他在的赛场总能看到这样一幕奇观——考试时间过半后,韦东奕总喜欢左手握一只钢笔,右手握一支铅笔,双臂高悬于空中带动两支笔缓慢地曲线交错穿行着。
 
身体随之前仰后合、上下起伏,仿佛模拟着自己心中的另一个平行时空或高维空间。
 
就连见过无数天才怪才的国家队老师也惊讶不已,甚至有所老师都开始以他进入“平行时空”状态的时间早晚,来推算这次出题的难易程度。


而在韦东奕的许多怪异行为中,也有些是十分不讨喜的。
 
14岁时,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他站了起来告诉老师:“错了,太麻烦,我来讲。”
 
结果不仅比老师讲得简单还更好理解,这让老师一度十分尴尬,而这种“课堂习惯”一直保持到他上大学也依然如此,简直就是中国版的谢尔顿。
 
天才或许性情古怪、情商不高、不通人情事故,但这些问题总会因为他们的才华而被容忍、优待。


考上北大的第一年,很多老师都来投诉他的课程纪律问题,但总有老师能够接受怪异的韦东奕,更欣赏他对数学的耿直和不加掩饰的热爱。
 
有了身边人的包容与理解,韦东奕在北大也继续着他在数学上的奇迹,八年时间他读完了本硕博的所有课程、拿到了华罗庚金奖、创了丘成桐数学竞赛历史上唯一满贯的成绩。
 
很快,国外的哈佛大学听到消息,来到中国挖角,并为了他打破了百年的校规——免试英语,超规格的待遇,甚至愿意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只要他肯来哈佛。
 
然而就像每一个被封神的人一样,他拒绝了哈佛的邀请,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从此学院里到处流传着他的传说:


他在讲台上讲课,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都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人能够听懂,只好求助任课老师再讲一遍,但老师只能无奈的笑笑:“我也没听懂……”
 
担任助教的课上,他独立于所有学生与教授之外,教授和全班同学说:“如果你们有任何不会的问题请来问我,如果我也不会,我会问我的助理,如果他也不会那一定是题印错了。”
 
那个让韦东奕火起来的采访视频中,他拿着2个馒头、一大桶开水,这就是他走红的原因,也是他日常的午饭。
 

 
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多余的“杂物”毫无意义,他只想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
 
看到此令人不禁感慨,面对这样一个出色却另类的孩子,为人父母者是该欢喜还是忧愁呢?
 

成为你自己
 
韦东奕与常人的格格不入自然早就落在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眼中,他的父亲韦忠礼也是数学教授,可以说儿子对数学的热爱离不开他的启蒙。
 
韦东奕七岁那年,父亲带回一本《华罗庚数学学校》给他,这本书竟然让韦东奕痴迷得忘乎所以,他的数学帝国也从此开始建立。


父亲的书房成了他最常光顾的地方,同龄人在看动画、玩游戏时,他却在解数学题,老师要求写日记,别的孩子都写着流水账一般的内容,他却记录着家楼下的一只青蛙:
 
“看见一只青蛙在那里一蹦一蹦,它的运动轨迹多么像双曲螺旋线,引理1、2、3、4。证明:xxxx……”
 
除了做题他几乎没有任何一般孩子的欲望,对此他的父母也曾感到焦虑,但在和儿子一番深入交流后,他们竟默认了这个现实。
 
是的,父亲也不善于社交,所以非常理解儿子的内心,他们决定任由儿子遵循自己的兴趣发展。


性格内向、木讷、不喜欢社交、严重偏科这些都没关系,他们只要求儿子不要拒绝别人的接近,因此在韦东奕任何一个成名时期,他都从未因为那些成绩有任何态度上的变化。
 
他永远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欣然接受任何一个找他寻求帮助的人,哪怕只是保洁阿姨家那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哪怕他并不理解为何有人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题目。
 
在同学眼里,他一直是一个谦虚、低调、对别人极其友好并且有些可爱的学神。


或许我们不必害怕孩子的与众不同,那可能是他不凡人生的开始。
 
对于每一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普通人难以模仿甚至难以借鉴的,我们可以学习的或许只有那份坚定做自己的决心。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探讨过如何更好地支持内向孩子成长问题,她认为:
 
1、性格没有好坏只有不同,和孩子谈谈气质类型。
 
让他了解内向和外向都只是一种性格特质,让他知道自己的反应和需求都是正常的。
 
会用客观眼光看待自己的气质类型,从而减少对自我的批判和否定。
 
2、帮助他们做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们变得外向。
 
家长不会因为孩子内向而感觉担忧难过或者没面子,觉得你怎么这么拿不出手,你为什么总躲在人身后。
 
3、创造一个内在稳固和安全的基地,内向的孩子信赖熟悉可靠、平和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公开争吵会削弱这种安全感。
 
从小到大,身边会有无数亲人、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求你去改变自己。
 
有些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有些则是因为那样不符合常人眼中的“正常表现”,哪怕有些出格的举动并未影响到他人,但说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好”


诚然,我们因为一些改变而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不少人混迹社会多年后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每当看着越来越人情世故的自己,都越发记不清自己当初的模样。
 
我们用长大、成熟来安慰自己,却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路将何去何从,自己的余生又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父母未必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父母必然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过上他喜欢的生活。
 
只是有些时候,真正自由的代价非常昂贵,要禁得起诱惑、看得清自己、付得起代价、忍得了现实,但无论变得如何都应该是自己所选择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起点,却并不是终点,我们终将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退出孩子人生的舞台,这远比爱他要付出更多的深情,更困难也更必要。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东奕: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在北大当教授,他到底有多厉害?
90后北大老师“韦神”韦东奕爆红 哈佛曾为他打破校规
韦东奕降维打击再上热搜,哈佛曾为其打破校规,却被他断然拒绝!
他将国际奥赛变成个人秀, 哈佛为他打破校规, 他的选择让国人骄傲
拒绝哈佛offer,留任北大的最“丑”教授经历刷屏:看完才发现,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北大奇才找不到女友?碾压清华拒绝哈佛,韦东奕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