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之风随笔《拜谒中共一大会址》

         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历程向来心怀崇敬。每到一处红色遗迹,总是潜心思考,让思绪跨越时空,去抚摸一段血与火的记忆,感怀历史,心有所得。2022年元旦节期间,去上海参与采访,忙里偷闲顺便满足一个心愿,拜谒了中共一大会址,心灵再次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次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就在我们前往被采访者地点的道路上。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家想拜谒圣地的心情却很强烈。最终还是商定,一定不错过这个机会。在出行时导航不可或缺的时代,到达目的地很容易。很快,我们来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我们从地下停车场出来,根据指向标前往中共一大会址。

刚入腊月的上海,天气远没有中原之地的寒冷肃杀。在游人的潮流里,反而有股股春意在涌动。一大会址周边的湖泊、狭窄街道里的法国梧桐行道树似乎没有冬天的萧条,反而透出隐隐生机。这里的景象展示着新时代的繁华,与一百年前相比,当然早已是今非昔比。因为游人多,街道被改造成了步行街,还有不少地方用护栏或者警戒线隔离开游人,目的是避免拥堵的发生。沿街两旁的西式餐店和欧式建筑向游人诉说着一个世纪前这里的现状,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应该是上海比较繁华的地段。不过那时候,这里可是洋人的世界。难以想象,在中国的土地上,当年洋人们肆意妄为,作威作福,而今天这里却是人民的天下,人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尽情享受着国泰民安带来的福祉。

一大会址别致的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在周边建筑的反衬下显得分外醒目。这里早已是旅游点,还是旅游5A景区。因为是红色景点,突出教育性,所以不收费,这让我们很是欣喜。不用掏钱就可以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岂不美哉?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出示完行程码和健康码,没有问题才可以进入参观瞻仰。近处看,一大会址是一幢坐北朝南的沿街砖木结构石库门住宅建筑,在周边那些建筑里显得极其普通,但是因为它的特殊意义,就是这幢建筑物,后来名扬四海。

中国的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21年的723日。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了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13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他们在这里秘密集会,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次大会是在隐蔽情况下召开的,当时的新闻界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没有任何文字图片报道。有人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而言,只是300多个政治团体又多了一个党派而已。当时的中国,据说每天成立的政治组织和每天解散的政治组织一样多,当时谁都不知道这个新成立的党派能维持多久,包括早期的共产党员。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初期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可以这样说,当时中国共产党只是暗夜里的一点火星,在全国大环境里可谓微乎其微,更是不足挂齿。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在中国的各种社会改造思潮学说里,社会主义是边缘性的思想,没有人信服它。因为十月革命爆发没多久,社会主义能否成功只是一个未知数,包括中国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也不看好这一点。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梁启超认为,中国适合君主立宪,搞不成社会主义。即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被奉为“国父”的中山先生也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土壤,搞不成。他们有自己的道理,都认为,中国不存在成功建立共产主义或苏维埃政府的条件。他们的观点很具有普遍性,以致于甚至连共产国际的代表都同意这个看法,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共产国际和苏俄领导人斯大林、列宁等人的意见。然后就是这个不被人关注的很没有存在感的火星在这里熊熊燃烧,直到后来成为“燎原之势”,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一群热血青年在这里庄严宣誓,高唱《国际歌》,要改造旧中国,砸碎万恶的旧世界,高举劳工神圣的大旗,未来实现共产主义。不可思议的是,要知道在当时全国才五十多名党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当时颇为强大的初心。

踏入展览馆的大门,迎面墙壁上雕塑着十五位参加会议人员的半身塑像,与嵌在天花板上红色的立体铁锤镰刀党徽交相辉映,使人肃然起敬。这些人的经历让人驻足深思,感慨万千。13位代表中,从头走到尾的最终迎来胜利曙光的就毛泽东、董必武两个人。从十三位代表的人生走向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何其坎坷艰难,没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勇气,是很难走到底的。所以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能够走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绝不是命运和时代的幸运儿,她迈出的每一步,取得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一大会址展厅通过文献和资料、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成熟、再到执政的全过程。展厅内还复原了当时会议室的摆设,从长餐桌、茶几、椅子、两斗桌以及花瓶、家具等物品都按照当年会议原状布置。透过这些陈旧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史料以及栩栩如生的大型雕塑,增加了不少实感视觉冲击力。会址展厅显然不能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所以在会址不远处建立了规模很大的纪念馆。从会址出来,我们又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一大会址纪念馆。馆内新安装的声、光、电等高科技的先进设备及讲解员生动的讲解,把参观者带到当时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场景。走过每一个展厅,那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史料照片,一幕幕厚重而生动的影像,让大家一起感受了那段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血泪历史。走完纪念馆每个展厅,也就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发展的伟大奋斗足迹。当然时光短暂,我只是走马观花,或者说是浮光掠影地瞻仰了纪念馆,要真切感受那一段历史,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我是一名文史爱好者,纪念馆这些文图内容很早以前就知晓,何况有些文史知识在百度上都可以查到,但是现场的氛围还是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展厅里熙来攘往的人流告诉我,和我一样,大家来这里都是寻找伟大的初心,寻找前行力量的源泉。历史课本在总结中共一大意义时,明确写道:“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从党的章程里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每一位党员的初心不能变,理想也不能变。

遥想当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广大穷苦百姓的利益,在中国近代史上“风雨如晦”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寻求救苦救难的路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到城市,从井冈山出发,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到西柏坡,直到1949年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走过了九曲回肠的道路,艰难地把中国革命引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长夜艰难百战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一大会址,无疑是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梦想的第一步。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无数事实证明,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更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现当代历史实际上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线贯穿起来的历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伟大功绩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一大会址的图文资料是用智慧、鲜血乃至生命浸润而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更是今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观众感受伟大,触摸历史,是在品尝思想的盛宴,是在接受灵魂的洗礼。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从一大会议到今天的二十大会议,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101个春夏秋冬。当年,一大会议的代表,代表了全国的五十多名共产党员。如今,中国共产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共和国的核心力量,今天,它继续以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全国7000多万党员去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依依回首,是为了璀璨的梦想;深深铭记,是为了铿锵的远行。”中共一大会址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道路,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更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它必将光耀千秋,永垂史册。

——2022116日上午

晨之风本名李涛,中国民盟盟员,淮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全国高考作文研究专家、自由媒体独立撰稿人。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旅游散文》《美文》《天涯》等文学杂志及《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报纸刊登,作品曾被国家级图书收录,并被中学选做模拟试题阅读分析素材。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回望那片故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齐77本不同时期的党章!这个纪念馆的新展厅有点厉害
红色之旅 开心一刻
暑期预约不上的中共一大会址现在有名额,魔都红色教育怎么能少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呢?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武昌 中共五大会址
与革命文物面对面 | 守的是秘密 护的是党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