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者张云生
儒者张云生


  ■董素芝

  与老书法家张云生先生在一起,脑子里时不时会蹦出一个词——儒者。

  儒者是什么样的?自然是温文儒雅,谦恭礼让,睿智博学。当然,儒者更重要的是刚毅、进取、担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岁月早洗去写在他脸上的棱角和刚毅,留下来的只有谦和与安详。但秉性终究难移,不久前见到他,还在很认真地反省自己,说此生只做了两件事,自然,这两件事都关乎淮阳文化教育。

  他的自省让我心生感慨:一个将笔墨写到淮阳无处不在、写到成为深圳景观的当代书法大家,一个对地方文化熟稔到如数家珍的文化老者,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两件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担当?他的自谦,也再次印证了我关于儒者的感觉,看到了“士不可以不弘毅”、“养其身以有为也”的儒家精神。

  云生先生名进卿,生于1922年,堪称世纪老人了。在我青年时,他就是淮阳书画界泰斗,笔墨无处不在的文化老者。从淮阳革命英雄纪念碑到《淮阳县志》的封面,从太昊陵庙、伏羲碑林到弦歌台、陈胡公陵园及龙湖等风景名胜的刻木、刻石……随便走一遭,没准他就在那神采奕奕等着你。

  书法能创造一种淮阳文化现象,云生先生足够“牛”,他也堪称地地道道的书界高人了。

  

  结缘翰墨 头角初展

  

  说起自己的成长,云生先生最先想到的是父亲。

  云生先生出生在淮阳城关一个书香门第,家境算不上富裕,但父亲是位开明的士绅,父亲的字写得好,四五岁就教他写字,对他的教育耐心又严厉,这些儿时的熏陶奠定了他对书画艺术终身的热爱。

  云生先生在家是长子,性格倔强,做事极其认真。特别是练字,大小字都一丝不苟。他曾把“磨练出精神”这几个字题到练字的仿本封面上鞭策自己。怎么磨练?他在笔杆上插一根铁丝,往上面放铜钱,写一天套一个,天长日久,笔杆上套出了半尺高的铜钱。这样,他每天举着半尺高的铜钱写字,悬肘的力度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写得平稳了,才把铜钱去掉。写大字时,他自扎麻刷做笔,用水和泥为墨,以家中的门和墙作纸,家中所有的院墙被他写得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这个时期的苦练,让他以后无论写斗大的字或百字长卷,都能雄浑豪放,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家中没多余的钱为他买名帖临摩习字,他有办法。淮阳是历代州府所在地,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官家府祠。除太昊陵外,还有三处著名的地方:袁家祠堂——端敏袁公祠、弦歌台和袁家坟。袁家祠堂是曾任漕运总督袁甲三(袁世凯的祖父)的府祠,袁家坟(俗称)是袁甲山的墓园。当时,这三处都碑石林立。诸如五代书家杨凝式的韭花帖,岳飞的“前后出师表”石刻,还有清代天津的大书法家华世奎的。袁甲三的墓碑是一代大儒曾国藩亲自写的。

  那时,云生先生一有空就拉着年岁稍大的妹妹或弟弟去拓碑。去时带上馍和水壶,饿了,吃上几口再接着拓,“三处大院”被他趟得熟透。碑拓完后,他把这些拓片拓裱成一本一本的字帖。稍后,他在当地书法家刘象豹指导下,先颜字后柳书,又自拜当时的淮阳文化名人兼书法家段正则为师学隶书和篆书,自习了“二王”及米芾、赵孟頫诸体,到30岁时,云生先生已是真、草、隶、篆、行皆能的书法多面手了。

  

  半生树人  翰墨抒情

  

  1940年,云生先生被淮阳成达中学(现项城水寨)分校聘为教师,此时的他年方18岁。从此,他拉开了述学立说、传道解惑的序幕。1946年抗战结束后,张云生从水寨回到淮阳,当时淮阳正处于“拉锯时期”,中小学停办,学生失学,教育没人过问,他决定放弃自己报考国立杭州美专的画家梦,从事教育。

  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由云生先生创办的淮阳第一个私立小学成立了。学校最初叫德化小学,一年后更名惜阴小学。很快学校就招收了200多名儿童。从校长到教导主任他一杆子插到底,哪门课缺老师,他都顶上,语文、美术、体育、音乐课他都上。1948年,教育步入正轨,县政府对学校统一管理,接管了惜阴小学,并改名为淮阳第二完全小学,就是淮师附小的前身。

  从1940年登上教坛到1987年离休,在近半个世纪执教生涯中,云生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退岗后,他和淮阳几位谈笑“鸿儒”一起兴致勃勃地酝酿淮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建陈州伏羲碑林。

  中国的碑林不少,但伏羲文化碑林却没有。鉴于此,他们当即决定,发起征稿启事,向海内外关注人文担当的贤者征集墨宝。云生先生还让自己的胞弟、装帧艺术家兼书画鉴赏家张进贤邀请邵宇、沈鹏、徐邦达、王世襄、刘九庵、钱群匋、赖少奇、张守义等国家级书画家及鉴定专家为淮阳题字,一年多时间内,他们征集作品100多幅。他设计了“龙”字碑墙,与张德生先生一起精选从殷商甲骨文及历代名碑名帖和著名书法家的具有代表性的100个“龙”字,将“龙都淮阳”的每个“龙”字都赋予了生命。

  

  深圳讲学 再创高峰

  

  1990年,碑林征集来稿接近尾声,远在深圳的弟弟张进贤邀请云生先生去深圳逗留游玩,那时,进贤先生在深圳海天出版社任职,不时有书法或装帧讲座,听说其兄是书法家,学院也邀请云生先生做临时“客座”教授。

  可一堂课讲下来,他走不了了。学院立即决定聘请他做教授,而且聘请他做书法部主任,要他主持教学。实在盛情难却,云生先生说那我教教试试吧。这一试,是10年。

  书法创作课,是书法教学里最高端的课。云生先生重登三尺讲台,讲授自己一生挚爱的书法专业,也真格的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了。他不但能没有废话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主张,还能现场表演,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手而就,笔随意转,深受学生喜爱。他还和不少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2000年他回淮阳后,他的深圳弟子伍师元、何良等曾先后四次赶赴淮阳看望云生先生。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本是中国“开放的前沿”,云生先生无意间闯到这个地方来了。深圳十年,是他晚年书法变革的一个转折点,形成他的一个书法高峰。他的书法像“路”、“聲”、“影”、“风”、“涛”等,都在传统基础上加上新的时代的元素,日趋鲜活。特别是他有感于深圳精神的“开荒牛”,像一幅画,形如一头耕牛在负重爬坡,无论章法创意与文字都完美无瑕。

  短短的几年间,他的书体高歌猛进,迅速成为深圳一景。最著名的是他为深圳龙岗区写的洋洋500字碑文“建龙岗记”,秀美劲骨的柳体,气势磅礡。还有深圳大梅沙景区的“海誓山盟”“天长地久”刻石,成了深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见证爱情的拍摄现场,为喜欢他书法的人们津津乐道。

  书如其人,书法世界里的他一样,无论哪种书体,他都纵横开阖,收放自由,游刃有余。就作品而言,幅幅不同,形式多变。云生先生一生都在求新求变,不尾随前人,不重复自己,坚信“我有我法,我自有法”,登岸弃舟,正应了清代画家石涛那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

  丹青难写是精神。写出精神是云生先生终生追求的目标。这和他内敛、不服输、不求人的做人格调一致。无论做人还是写字,云生先生都强调自立,顶天立地,自成一格,因此,他的书法自然天成气势磅礴。云生先生晚年多写行草,书写时点画生动,雄强秀逸,刚柔有致,格法严谨,炉火纯青。

  走近“九十开外”的云生先生,似在读一部书,一部与淮阳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书,有时,那遗失在历史某个节点的困惑会突兀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停下来钩沉索隐,在这种有点类似对历史的打捞中,我也看到了百年沧桑中他明明暗暗的坚毅背影和勇于担当的儒者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淮阳张云生书法
井冈山碑林书法欣赏
【收藏快报】2020年重点推荐书画名家——刘伟
云生华——2020艺术中国国画影响力30家
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导师——黄正明先生
大气中见稚拙,平和中见纯真,现代书法史上第一个将隶书写活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