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昊陵庙会的那些生殖崇拜遗俗符号

太昊陵庙会的那生殖崇拜

遗俗符号

晨之风

无论中国和西方,庙会文化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民间信仰力量的具体体现。在远古时期,民俗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生殖的崇拜,这一点在世界各地最早的人类活动史中都可以得到体现。起源于古代淮阳一代的远古生殖崇拜一直绵延至今,尤其在淮阳太昊陵庙会上得到了最具体的显现。

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在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河南淮阳太昊伏羲陵古庙会上“泥泥狗”、“担经挑”、子孙窑、“还旗杆”均是这种生殖崇拜的物化和象征。


泥泥狗


“泥泥狗”是太昊伏羲陵工艺品的总称,俗称泥泥狗,囊括了自然界和想象中的珍禽异兽,其中许多神话动物又能和《山海经》相互佐证。其夸张的变形显示出图腾的尊严,凝聚着原初的意象和符号。“泥泥狗”中的“一身二首”造型,两头狗、双头燕、双头马、猫拉猴等都是反映了男女相会的场景,另外还有不少夸大了两性生殖器的彩绘,都是生殖图腾崇拜的再现。

泥泥狗还有的是一物两头,或上下,或左右,在《山海经》中称为“并封”、“屏逢”等。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所谓‘两头’者,无论是左右两头,或前后两头,不用讲,都是两蛇交尾状态的误解和曲解……”“‘并封’、‘屏逢’、‘平逢’等名的本字当为‘平逢’,犹如男女私会曰‘姘’。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像亦属此类。”点和线是构成泥泥狗纹饰的基本元素。实线“—”谓阳爻,即乾;点为虚线“--”为阴爻,即坤。《古今图书集成》中说:“一阴一阳为之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常理也。”其纹饰表现出对两性交媾的的暗示和繁衍子孙的渴望,其根底依旧是生殖崇拜的孑遗。伏羲又称太昊,或曰春皇,实际上也包含生殖的本意。

    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 “生殖崇拜”的遗俗,泥泥狗正面女阴符号则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延的永恒主题。


担经挑


“担经挑”又称“担花篮”,在过去,“担经挑”有严格要求。每班四个老斋公(老太太)。三人表演,一人打经板(竹制),在经板声中以说明形式为表演者伴奏。三副经挑中六种花篮,花蓝竹制精巧,有龙、虹、狮子、虎、宝瓶等式样。舞者全身饰黑色服装,偏大襟上衣,大腰裤均镶彩边,黑鞋锈花,黑头纱长约五尺,下缀二寸长穗。但是现在随着时代变化,服装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黑色服装。

“担经挑”舞蹈模仿的就是华胥氏“履巨人迹”以及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及交合的情状。舞姿变化大致有三。一是“剪子股”:一人打经板,三人表演以“十”字路线为中心,对面穿叉,走成剪子股路线;二是“铁索链”:一人走这种路线,二人走另条路线,像拧麻花一样多次相迭;三是“蛇脱皮”:一人在前,三人(包括打经板者)朝一个方向沿履而舞,然后,每二人从中交叉而过,像蛇逶迤而行一样。这三种队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舞蹈者走到中间定要靠背而过,身后的黑纱长尾碰绕在一起。伏羲女娲相传为“人首蛇身”,“担经挑”模仿的就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情状,以这种形式纪念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

另外,“担经挑”既是颂扬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等功绩的祭祖形式,也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如果求子成功,要请三年担花篮还愿。


子孙窑


太昊陵庙的显仁殿东北角青石台基上,有一圆孔,游人香客称之为“窑”。它实际表现的是女性生殖器。凡来太昊陵的游香客,尤其是女性,都要用手摸一摸这个“窑”,人的手指即成了男性生殖器的符号,摸子孙窑实际上是喻指男女性交之意。后来既可以多子多孙,又可以使子孙健康,所以被称为“子孙窑”。

“子孙窑”在一块长70厘米,厚40厘米的青石中间。它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古人有把灵石作为女性神或生育神来膜拜的习俗,有“乞子石”、“祈子石”、“阴阳石”一类的祭祀对象。

相传,伏羲在富饶美丽的宛丘(今河南淮阳)定都后,建都治天下。他定姓氏,制嫁娶之礼,匹配夫妻。他打破氏族的群婚观念,每到仲春之月,用“会”的形式把男女青年召集到一块,会场中间立一块大石头(类似子孙窑),上附一小“孔”,男女若是互相有意,双方都用手摸子孙窑以表意,说明两人有了感情,愿结为夫妻。在此基础上,伏羲“以俪皮为礼”固定婚配。即把一张鹿皮用刀划为两半,男女各执一半以为婚姻信物。从此,人类结束了群婚和族内婚的历史。

因为摸子孙窑的人很多,青石的上部往往被手指摸穿,子孙窑也随着陵庙的整修不断更换。


还旗杆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古来称男子为顶梁柱,认为男孩支撑门户,是其门户的旗帜。在太昊陵又有“旗杆”、“还旗杆”、“抢旗杆”的风俗。所谓旗杆,是用一根木杆,以此象征男性阴茎,在顶部刻成阴茎龟头的形状,穿过不封顶的木盒。木盒是方形的,方形象征地,地是女性的象征,木杆插过不封的顶,表示顶天立地。木杆和木盒都涂成红色,以此喻指强大的生殖能力。

太昊陵庙会进香拜祖的人山人海中,一个个披红挂绿的男孩特别醒目,在家人的簇拥中,乐滋滋地向“人祖爷”报喜还愿来了。谁家在太昊陵摸“子孙窑”或拴娃娃、抢旗杆得子后,待孩子长到12岁时,意即地支一个轮回,必定要来“还旗杆”。把孩子披红挂绿打扮起来,又是放鞭炮、又是吹唢呐,喜气洋洋地向“人祖爷”答谢恩赐,报告祖宗已吉祥得子,祷告“人祖爷”保佑孩子长大成人,望子成龙。而另一些企图得子者,不等旗杆烧掉,争抢吉祥。抢到手者兴高采烈地扬旗而去,这叫“抢旗杆”。此时,“还旗杆”者也十分高兴。

黑格尔认为“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普遍的生命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生殖力的看法是由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也就是说他认为重视生殖是东方文化的特征。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提到“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历史现象。”远古时期还不能科学地解释生殖的原理,认为有一种伟大的神力在起作用,在这种神力面前,人是渺小的。说白了,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

流传至今的太昊陵庙会生殖崇拜和世界各地的生殖崇拜表明:生殖崇拜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事象,几乎所有的文明都经历过这一阶段。生殖崇拜文化是一个母题,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生殖崇拜成为了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成了太昊陵庙会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大大丰富了淮阳一代的神话学、民俗学和社会人类学,这一点在淮阳本地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实物遗迹和大量的文献资料里可以得到印证。


(晨之风参阅有关历史文献整理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昊陵庙会文化透视
一天八十万人朝圣太昊陵,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为啥恁热闹?
河南这个陵厉害了!曾一天82万人祭拜,据说求子很灵验哦!
太昊伏羲陵与老子故里
闭馆不打烊——淮阳“泥泥狗”云上鉴赏
全世界最旺的寺庙,香火太多每天要用铲车铲,却不是少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