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豫东农村,“坐桌”的滋味儿

豫东乡下坐桌

 

晨之风

 

     所谓坐桌,不是坐到桌子上。豫东一带,过去逢上红白喜事,主家招待客人吃饭,前往的人聚在一起吃宴席,叫做“坐桌”。想必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坐桌”的经历,现在想起来,那其实是一种源于原始乡情的精神物质聚会

坐桌要有坐桌的理由,这叫做“坐桌有名”。乡下的大规模待客主要有三种,这都是坐桌的机会。一是结婚宴,孩子结婚是必须要大操大办的。对于主家来讲,家里进新人是很光彩的事情,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征兆。所以此时的主家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事先请人商议,制订有具体的策划案。二是丧事宴,这个似乎不在讲拍场上下功夫,只是进行一般的招待,毕竟人死了不能显示出喜悦的气氛来。前来坐桌的人不会在酒席的档次上计较,但是宴席如果很不像话也会招致非议。第三是生子宴。生了孩子,尤其是生了男孩,家里添人是大事,是必须隆重庆贺一番的,不过这个规模比起孩子结婚还是要小些。其他,譬如孩子定亲、看好(择吉日)、升学、当兵,或者父母祝寿,条件允许一般也待客,但是比起前面说的三大宴席,规格要小些。

三大宴在农村的家庭里是头等大事,无论哪个家庭都会把这个事情作为家里的重中之重,忽视不得。孩子结婚或家里添丁,主家要请风水先生选定黄道吉日,提前邀请亲戚朋友,有文化的还会请人写好请柬,恭恭敬敬送给被邀请的嘉宾。现在很方便,主家可以制作电子请柬,通过微信传播,声光俱备,很有冲击力。丧事宴的邀请程序复杂些,豫东一带流传“父母大丧低三辈”的说法。置办丧事,死者的儿女要在司仪的引导下对被邀请人行跪拜大礼,这叫做报丧。前来参加吊唁的要接受主家的跪拜感谢。吊唁完毕,客人一律要招待饭食。丧事宴速度比较快,不像结婚宴,客人可以慢慢坐喝。生子宴也比较隆重,主家必须事先发出请柬,过去必须上门递请帖。现在为了节约时间,主家编个短信,极尽盛情,把话说得客客气气,让被邀请人不好意思推辞,这当然又在考量主家的智慧。

日子定下来,下面开始启动坐桌的程序。在农村,丧事尽管充满悲凄,但是也可以喝酒。尤其是三年祭,叫做半喜半忧,是可以饮酒的。结婚宴和生子宴更是倡导喝酒,没有酒的介入,宴席就似乎就少了情趣,就没有了氛围。农村人似乎特别讲面子,宴席无形中就形成了攀比风。哪家的酒席置办得风光,哪家的主人脸上似乎就很有面子。酒席的档次决定着主人在村里的社会地位,这一点似乎是大家公认的。所谓风光,首先,宴席的食材要风光。过去是就地取材,几乎所有食材都是地里原生态的。肉食的原料也是自家饲养的,辛辛苦苦喂养一年的猪和羊,逢上三大宴,主家会毫不犹豫宰掉,目的是尽可能使宴席风光些。现在的农村宴席逐渐与城里接轨,好多食材和城里没多少区别。可以在食材的品种和质量上衡量农村人的富裕程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生活比较艰苦,待客的食材少得可怜,肉菜成了宴席上最大的亮点,能吃上肉成了最大的奢侈。即便是食材匮乏的年代,为了把宴席办得排场些,肉菜是一定不可少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念念不忘那时肉菜的醇香,因为那时的人肚里缺油水。而今不同了,富起来的农村人坐桌今非昔比,因为平日里营养过剩,“三高”大有人在。宴席上村人开始躲着肉菜,尤其是肥猪肉。除了食材风光,邀请的客人地位尽可能高点,这显示出主人的社会地位,哪家的宴席参与的官员比较多,可以显示出主人的社会人脉关系,无形中给主人的地位加分。

客人坐桌,需要场地,农村有的是广阔天地。天气适合时可以幕天席地,但是冬天和夏天就不行了,要用帆布搭个大棚。男宾女宾分开坐,几百号人坐在一起猜拳行令,起坐喧哗,那场面相当壮观。此时的主人好烟好酒伺候。烟和酒也能体现主人的实力,讲排场的也会在这个上面比拼。主人待喜宴的当天,都会穿上体面的衣服,尽可能打扮得光艳些,尤其注意营造喜庆的氛围。豫东一带前来的客人坐桌前,还会给男方的父母抹花脸,所谓抹花脸,就是为了搞笑,客人会找些油墨把男方父母的脸画成小丑的模样,博得客人哈哈大笑,然后男方父母洗掉,叫做“喜”气洋洋。客人到齐,先入座,喝茶,吃喜糖和瓜子。村里三大宴用的都是村里人,厨师都是长期固定的,也是大家认可的。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但是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些人在过去文化不高,但是精打细算,他们可以神奇地计算好客人和食材的比例,一般不造成浪费,这是很让人称奇的。三大宴的服务员都是临时指派的,农村办事有一整套纪律规则。司仪列个单子,写上前来帮忙人的分工,然后大家各司其职,司仪做好督促。

豫东一带待客,特别是喜宴,食材里鸡子、鱼、大肉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农村待客不约而同形成了套路。凉菜一定上够九个,谐音长久之意。热菜要有大菜,所谓大菜都是肉菜,整个的炖鸡,谐音“吉”祥如意;猪肉谐音“福”满全家;鱼肉谐音连年有“余”。宴席上鹿肉,谐音福“禄”寿喜,当然那不是一般的家庭。有一段时期,还上王八(乌龟)鸡汤,叫做“霸王别姬”,但是后来因为王八这东西犯忌讳,渐渐不上了。为了喜庆,有些食材虽然好,但是不能上,譬如狗肉、驴肉尽管营养胜过鸡肉、鱼肉,但是不能上桌。豫东流传着“狗肉虽好不上桌”的说法,所以猪肉、鸡肉、鱼肉不可或缺,成了大菜的主角。生活富裕了,菜谱逐渐往高大上过渡,必须好烟好酒,引起了农村不少人的担心,待客已经有了铺张浪费的嫌疑。其实农村现在的酒席客人根本吃不完,一大半都会剩下,剩下的基本都倒掉了。好在大家都认识到浪费的不文明,吃不完都会兜着走。

在淮阳一带,汉民待客还会上猪肘子,这是实实在在的大菜。有的宴席竟然上了大雁腿、鹿肉,这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个别地方菜一定要上到32个,取义“四八三十二”“死发”的寓意。于是凉菜上罢是热菜,热菜过后是蒸菜。素菜过后是荤菜,中间穿插着汤菜。现在还时兴本地菜之外加入海鲜野味。因为菜品太丰富,好多菜客人都是动动筷子,只是欣赏一下。吃饱了的客人对着下面的饭菜只能望菜兴叹,毕竟胃口有个极限。结婚宴和生子宴宴席上端上来整个炖鱼后,主家在司仪引领下开始敬酒。为了表达谢意,主家会组团挨桌敬酒,极尽热情,极尽谦恭,让客人感动。丧事宴除了三年祭宴席敬酒,其他是不敬酒的。

喝酒叨菜,酒是宴席中的催化剂,有了酒,激情很快被点燃。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了。酒桌上气氛热烈起来,说话的声调高起来了。村人喝酒,酒后吐真言,说大话。喝了酒老天爷第一,自己就是老二。在过去,喜宴上一般都会因为酒撂倒几个。还有些人大概是平日里有些彼此有怨恨,在酒精的刺激下,情感开始爆发出来,出口伤人,大打出手。这些行为很不文明,尤其是丧事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会招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现在农村坐桌,大概生活节奏快了,大家都忙着挣钱,没有时间在宴席上消磨。酒风比过去文明多了,酗酒的少了,发酒疯的也少了。

随着传统农耕社会的淡出,在农村“坐桌”的氛围渐行渐远,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还将留存在农村的记忆里。它是乡土文化融合的外现,它是乡村群体联欢的秀场,它更是乡情发酵爆发的触发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望那片故土||李涛
朱熹诞生地尤溪饮食习俗-
民间地区的酒规与酒令
中原名宴——卫辉府“三八席”
三亚文化 | 三亚婚俗“搭棚酒”及其他
老家乳山宴席民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