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靳凯乡土散文《老家的饭场》

老家的饭场

       我的老家在淮阳靳楼,说是楼,其实是没有楼房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

       村子的前面是一块开阔的空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它为饭场儿。每到开饭的时候,人们从各自的家里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围成一圈,或坐或蹲,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吃饭,只有这样吃着才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是逢年过节,人们是端不出大鱼大肉的,基本是清一色的素饭:早饭是馍菜汤,馍一般是玉米面饼子,菜是自制的咸菜,酱豆或者蒜泥辣椒泥,汤就是面汤,是没有米可以下锅的。午饭是一点半左右,一般都是面条。男劳力会一手端着面条,一手拿着玉米面饼子,能有盘炒豆芽就是很不错的伙食了。我们小孩子会端着一小碗面条在饭场中间走来走去,那个有豆芽吃的大伯会主动夹给我几根,那个吃咸菜的大娘夹给我我不要,有豆芽吃,谁还稀罕吃你的不知道剩了几天的咸菜?大娘呻怒道,这孩子,真是知道吃好哩好咽,穿好哩好看哩。那个年代,不论你有多少好吃的,是不会招来嫉妒的,有好吃的那家,会端到饭场和孩子们一起吃,我们围蹲在他的面前,等着他给夹菜,那个等不及的孩子,已经自己给自己夹上了。条件不好的家里,会时不时端出炒鸡蛋,蛋是自家老母鸡下的,一个鸡蛋可以炒上一碗,因为里面放了很多的玉米面,说是炒,是放很少很少油的,也可以说是用水炒的,碗里有很多的汤,要用勺子捞,也只是比咸菜好吃一点点,可这毕竟是炒鸡蛋,是他家唯一可以拿出来让孩子们吃的饭菜。那时候,我们每顿可以吃好几家的饭,菜还是每天不重样的。咳!那个纯真的年代,那些朴实的乡亲,那个好吃的豆芽香,那勺特别的炒鸡蛋,那个坐在自己鞋上的大伯,那个坐在半块砖头上的大娘,那个依在树旁的姑娘,那个站着喝面汤的小伙,那个温馨的场面,那个萦绕在我梦里的饭场儿,就这样烙印在的心里,我的梦里,我儿时的记忆里,给我带来多少的温馨,多少的感伤。

      那个时候,人们是不吃晚饭的,父亲在乡里工作,只有他回家时,我们才有晚饭吃。那时称吃晚饭为吃剩馍,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手里拿着用废纸叠的面包,问母亲,为什么不能天天吃剩馍呢?母亲搂紧了我,轻轻地亲了我一下:“咱天插黑就睡觉了,‘人是一盘磨,睡着就不饿’了,你父亲在乡里,乡里天天都要吃剩馍,不吃会饿的。”“那我要去了乡里,是不是就能天天吃到剩馍了?”“是啊,所以你上学了要好好学习啊,好好学习才让去乡里的”。童年的我忽然有了理想,就是好好学习,去乡里有剩馍吃。

        那时候我是很盼望父亲能天天回来的,父亲回来了,不但有剩馍吃,时不时还能从兜里摸出几块糖块给我,那可是当时最好吃的东西,最高级别的奖品,是我最大的惊喜呢。

       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哄小孩子时,仍会说那句最具有诱惑力的话,“别哭了,不哭就给你买糖块,”“让我抱抱,我给你糖吃,”正在哭闹的孩子被秒杀,立马停止哭叫,用袖子和手背擦了擦流到嘴边的鼻涕,讨好地笑着,眼巴巴的等着你递过来的糖块;那个对你陌生的孩子,会乖乖地伸出双手,萌萌哒地扑进你的怀里。

       饭场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农闲的时候,是乡亲们的聚会场所。这里便成了从口新闻联播,很多的消息,都是在这里听到的,东村的狗蛋明天就要娶亲了,西村的老李家母亲去世了,后街的粪礅生了个大胖小子。妇女们端着各式各样的鞋筐,围坐在一起边议论边做活,为各自的家人纳鞋底,缝补衣服。我清晰的记得,母亲的鞋筐是用藤条手工编织的,为了更耐用些,藤条上刷满了黑色的油漆,封口用破布缠绕,这就是母亲的聚宝盆,里面放满了针线旧布条,纳好的鞋底,成型的鞋帮,给我扎头用的红毛线,母亲的仅剩下脚面的旧袜子,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一支袜子的袜口,母亲说,再捡一支,就给我缝到棉衣袖口上,又暖和又好看,还能保护袖口呢。新媳妇的鞋筐是枣红色的,在饭场很是显眼,里面也没有很破的东西,我很羡慕她,偷偷的想,以后我长大了,成了新媳妇,就可以有一个这样好看的鞋筐了。

        饭场的旁边有一棵桑葚树,桑葚成熟的季节,我们爬上去,吃着青涩的果实(还没有成熟就被吃掉了),唱着那首不知名的歌谣:“大妗子,二妗子,都到俺家吃葚子,吃饱了,夹着尾巴逃跑了”。

        写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那个梦牵魂系的老家,那个我再也回不去的岁月,那个骑在树杈上的女孩,那首消失在时空里的歌谣,那些存放着没舍得吃最后融化掉的糖块,那个天真无邪的童年!那所有的一切啊,都慢慢地淡化成一缕缕的回忆,渐行渐远了。

        而今几十年过去了,那些个给我夹菜的老人们都已过世,再也没有人到那个饭场吃饭了,那棵桑葚树也早已不知了去向,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在外地买了房,我也成了大城市里的一员。可是,不论岁月怎样轮转,老家的味道是一抹微甜,侵蚀在我幼年的记忆里,珍藏在我的心底。老家的饭场是一股清流,在我的血液里奔畅,给我温暖,给我力量。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很自豪地说,我的老家在淮阳靳楼,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记忆】董敷忠:红薯谣
饭箩
自己动手发绿豆芽
杨东升|搭裆(小说)
小小豆芽成长记
桑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