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规矩】 茶七、饭八、酒十成

【老北京的规矩】

茶七、饭八、酒十成

2011年12月27日

老北京人很讲究,老礼儿特别的多。就拿招待客人时,茶杯中倒入水量的多少、宴请时给客人斟酒的满浅、为客人盛米饭或粥时的多少,都有很明确的规矩。这三件待客规矩有个顺口溜,那就是:“茶七、饭八、酒十成”。

这个顺口溜的意思就是:给客人倒茶时,茶杯中的水以七、八成满为宜,因为老北京有句俗语是“酒满敬人,茶满送人”,您要是把茶水倒得流沿儿了,客人会认为您是在逐客;;在宴请客人时,给客人斟酒必须要斟的满满的,按老北京人讲话,杯子里的酒必须要“潎流潎流的”,“酒不满,心不实”;在给客人盛饭时,碗里的饭最多只能盛到八分满,否则客人会认为主家儿把自己看为下等人。

这些规矩是因何而来呢?应该说这些规矩纯属民俗,在典籍上一查找不到。

我觉得“酒十成”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因为餐桌之上,大家喝酒就是为了尽兴,这时需要的就是个性的张扬。当您手举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的时候,那种豪爽之气便充分的显示出来;这时如果杯中的酒很少,估计您就找不到那种豪爽的感觉了。

 “饭八”这条规矩也较好理解。老北京人吃饭时必须要用手端着饭碗吃饭,碗里的饭盛到八分满,便于客人端碗,同时也方便客人将菜肴夹到碗中食用。这是从主家儿的角度为客人着想。

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虽然现在看来这条原因带有歧视体力劳动者的色彩,但当年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就是老北京人认为,吃饭时,将饭碗里的饭盛得很满的人,都是所谓的“下等人”、“小力笨”。家里人吃饭时盛饭盛的很满,老家儿会斥责:你这是饿了几天了?没见过饭啊?所以主家儿要是給客人盛饭时,把客人碗里的饭盛得十分满的话,客人会认为主家儿看不起自己,把自己当成“下等人”对待。

为什么倒茶必须要“浅”呢?这个规矩又是如何而来的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两点原因促成了这个规矩的产生:

一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认识,茶是属于寒性食品。但是如果您在喝茶时喝的是热茶的话,则可以减少茶的“寒性”。

明朝名医李时珍曾说过:“真茶性冷”,但“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使人神思气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这就是说,茶虽是寒性食品,但您要是趁热喝的话,可以借人的自身火气,使寒性在体内升散,这样还可使人头脑清醒。《本草纲目》中记载:一位叫李廷飞的名医也曾说过:“水入肾经”,为了保证身体不受损,“大抵饮茶宜热”。唐朝一位名叫陈藏器的名医也说过:“茶性苦寒”,“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喝凉茶会生痰的。由此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提倡饮热茶。所以待客饮茶时,为了保证客人总能喝到热茶,那就需要少添勤续,使杯中的茶水总是热的。

二是喝茶最讲究的是品味,中国人还特别讲究喝“前三泡茶”。因为一壶沏泡出来茶,每次续水后的口感均不一样。

明朝的茶文化专家许次纾在所著的《茶疏》中,曾这样形容过自己对前三泡茶的感觉:“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则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头一泡茶品味出的是茶的清香鲜美,第二泡茶品味出的是茶的甘甜醇香,第三泡茶品味出的是茶的余香沁心。所以许次纾说到:饮茶时“若巨器屡巡”,“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这也就是说,品茶时每次续水要少一点,使饮茶人能够品味出茶香来。

主人如此地对待客人,那么客人在朋友家做客,一般喝茶仅为品味香茗,不可大杯狂饮。当然,在十分要好的朋友家,或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另当别论。

这两个原因应该形成了“茶要浅”的饮茶规矩。

实际上,茶要浅、酒要满和饭盛八分满的这些规矩,在全国各地、各个民族中似乎都有这样的说法,并且日常生活中也都按照此规矩办事。看来这个规矩不单纯是老北京的规矩,应该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老话,“酒要满,茶要浅”,待客斟洒倒茶有什么讲究?
老话说“茶七饭八酒常满”,民间老话中的人生智慧你了解多少?
为什么茶七、饭八、酒十分?
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十大规矩,看了第一个我就收藏了!
老北京的规矩,到底是文化珍宝还是没事瞎讲究?
?人走茶凉~太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