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默,不是懦弱——《沉默的大多数》书评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青春年少时遇到了文革,成为一个知青,到云南插队。在文革结束后考进大学,先后学习了化学、数学,后又留美求学,经历丰富。其中收录了他从94年到96年发表的各种文章。《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

“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我个人十分赞同他的观点。一个人选择沉默,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心中藏有忌讳,比如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向对方坦白,会对对方造成伤害,而若是撒谎,对方得知真相后双方所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加严重,于是只好保持沉默。恰当的沉默,是为了不伤害他人,是值得认同的。但是在需要有人站出来打破沉默的时候,可以打破沉默的人却选择了沉默,那这种沉默是令人唾弃的,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王小波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因为沉默可以使人冷静下来,冷静地思考、分析,从而得到结论。一个人,只会说个不停,却不会沉默,那么这个人,很难能从别人的话语中获取信息,因为他冷静不下来,与此相反,对方反而可以从他的滔滔不绝中捕捉到更多对其有利的信息,让自己知己知彼,处于上风之处。沉默之重要,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个时代有太多太多喧嚣了,因此,我们更需要谨慎与理智,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沉默,绝不是懦弱的代名词,我们沉默,是为了去伪存真,我们沉默,是为了尊重选择的权利。当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定将打破沉默。

   点评:有质疑的意识,也能言之有理,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沉默:交流中的秘诀
放手吧,沉默是他对你最好的回答
触摸心灵 沟通你我.ppt
精妙话语之感悟
最煽情的话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