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孤独的孤独者 ——读《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他漫步在林间小路上,他行走在花田间,他行走在大自然中,他踱步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孤独者,他是不孤独的孤独者——让·雅克·卢梭。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作于卢梭的晚年,他用一种平和的心态诠释了不幸遭遇,他的隐逸生活,他的内心世界。他身处困境,他却能够安于此中,并表现出一种平和的超脱。他觉得,越是挣扎越会受制,所以他决定,接受现实,不在与外界抗争,转而投奔大自然去寻求内心世界的平和。他不厌恶孤独,反而喜欢享受孤独,因为孤独给他带来了内心的宁静与安逸,从此他的敏感心灵也可免受外界迫害之苦,使他能够在自然中体悟自己的内心。

         当然,回到现实,在我们自己的身边,也不免受到相似的遭遇,但像卢梭这种态度和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还不能做到那样“洒脱”,我们还拘束于家庭、朋友、师生各种关系。卢梭之所以能投身于大自然不孤独,是因为他在人们脸上看到的只是仇恨,而大自然对他才是笑脸相迎。如果我们达不到这种高度,就不要去模仿,毕竟我们身处的社会与卢梭不同,卢梭还是那个社会极其特殊的例子。

        说到孤独,孤独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一颗能够忍受,甚至享受孤独的心灵应是何其高洁而丰溢。内心越是丰富,就越不会害怕孤独,越亲近孤独。卢梭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说过:“人在世上越离开尘俗,越接近自己,就越幸福。”而对于这位热爱大自然的人而言,他在自己不幸的命运中获得了这样的幸福。

         很多人在通本读完后,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失败者的垂死挣扎和连声抱怨。但在我看来,我并不觉得他晚年颠沛的生活是可悲的,他从自己的悲剧中寻找力量,并且毫不保留的在孤独中释放。

         这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他,并不孤独。

         点评:孤独与寂寞不同,前者是精神生活的,后者是日常生活的。苏欢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读《娱乐至死》

高二17班  杨志豪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为了论述这一观点,本书用了一百多页的文字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短短的一句话贯穿了整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到现在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尼尔波兹曼所想要揭示的道理,“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阅读完本书,它给了我出乎意料的震撼。

       刚看到本书的标题《娱乐至死》我就联想起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会高喊的口号“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我也曾一度认为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的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大概就是为了活着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体验,体验喜怒哀乐的变化、体验生老病死的过程、体验爱恨情仇的交替,而在这种种体验之中,我们内心潜意识中最向往的还是情绪上的快乐、健康的生活和美好的情感,这是符合人性的。那么娱乐究竟为何会至死呢?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个时代的的确确存在娱乐的危机:我们不再向往娱乐,我们已经无法离开娱乐了。

       初读本书,本书就为我们界定了概念,“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这一切都是为了下文更好地叙述“娱乐”到底是如何摧毁我们的精神生活,如何替代生活中的种种文化。“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从根本上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作者在本书批判对象就是“电视”。大概是因为在本书出版的那个时代,电脑与手机还不像如今这样发达,所以作者所批判的并不是电脑或手机而是电视,如果是在这个时代,也许波兹曼可以写出第二本《娱乐至死》。但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电视,它们都有公共点,也是作者极力强调的,“话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这是其中一个引发我深度思考的观点。在现如今,恐怕大多数我们所认识的名人如果不是学校灌输给我们的,我们都是通过网络认识他们的名字,而在网络,它用以展现给我们的方式往往是这位名人华丽的形象或者是这位名人所参与的重大事项(往往是有着新奇的标题吸引我们的关注)。我们很难因为一句话曾经给了你巨大的震撼或者某件事给了你灵魂上的触动而让你深刻地记住某一个名字而不是他的样貌形象。比如说,我们可能知道罗玉凤这个名字,但你此时联想到的恐怕应该是她那哗众取丑的可笑形象,而不是她想出名背后的种种原因。又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人物的名字,但你很可能是先知道爱因斯坦这个名字然后才知道他的许多伟大成就,而不是因为他的伟大成就而认识了这么一个伟大人物(甚至你可能没想起他的伟大成就而是想起他那张吐着舌头的滑稽形象)。

      还有一个观点使我印象深刻:“读者要能够发现谎言,明察作者笔头流露的迷惑,分清过于笼统的概括,找出滥用逻辑和常识的地方。同时,读者还要具有评判能力,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发现了什么警句妙语而欣喜若狂或情不自禁地鼓掌——一个忙于分析的读者恐怕无暇顾及这些。”我曾一度认定在演讲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观点时,给予他我们毫无遮掩的掌声是对他最大的尊重,而本书告诉我的是,我给予的仅仅是对演讲者的尊重,而不是对他所传达的内容的尊重。这个观点一开始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但在一番深思熟虑过后,我竟然发现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位优秀的演讲者值得你为他献出掌声,但在他的演讲过程中,沉默的不停思考比经久不息的掌声应该更具力量。我想,演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听了演讲者的讲说之后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与演讲者站在同一立场也好,处于对立面也罢,思考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只记得为他献出掌声或者不断发出嘘声,这除了能表明你的立场之外,还表明了你已经放弃继续分析思考的状态,短时间内不再会辩证看待接下来的论点,而是会一面倒的倾向于刚刚所认定的立场,无法正确提取接下来的话语中有意义的信息。

      本书能引发我思考的地方还有甚多,但上文两个观点应该是最能打动我的。《娱乐至死》为我们指明了危机,使我们看清了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我们应该把握好自己。

     点评:本文作者真正做到了学而思,故能不罔(被欺骗)也不殆(危险)。苏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经典语录
#乔茗星ART#最优秀的法兰西独语散文《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解读漫步与孤独给生活带来的十个思考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卢梭
阅读思考--卢梭《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卢梭的名言警句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