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子滑板车被霸占,宝妈上前理论,反被对方家长讥讽“不懂分享”

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个话题总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分享”。提倡孩子分享其实是一项很重要的教育理念,但问题就出在,很多家长没搞懂分享的意义。

“分享不代表一味忍让”

最近十一放假,大家都在家休息,小区里也比平时热闹一些,总能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散步玩耍。皮皮妈就是其中一员,正带和儿子带着刚买回来的滑板车在院里玩耍。

小区里还有一些其他家长和孩子,皮皮的滑板车还挺吸引人的,好几个小孩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其中有个小女孩更是壮着胆子询问皮皮,能不能把滑板车借给她玩一玩。

皮皮看是一个比他小的妹妹,想起来妈妈教导他要懂得分享,于是毫不犹豫的把滑板车借给了小女孩。皮皮妈在一旁看着还挺欣慰。

这本来是是件挺暖的事情,可皮皮妈逐渐发现苗头不对,儿子的滑板车被小女孩霸占了,玩了好久也不还给儿子,儿子几次想去索要都被拒绝了,这让她有些头疼。

想了一下就喊儿子,“皮皮,去把滑板车要回来,我们要回家了,下次再跟小妹妹玩吧。”听到了母亲的话,皮皮顿时精神一震,直接去找小女孩要滑板车,可小女孩还不想给。

皮皮妈见状只好亲自去和女孩沟通,“小妹妹,我们要回家了,把滑板车还回来吧,下次再借你玩。”结果小姑娘非但不听,还死死的抓住滑板车不肯撒手。眼神甚至充满敌意。

这让皮皮妈有些生气,便准备直接把滑板车夺回来,这时候小女孩的奶奶阴阳怪气的开腔了,“呦呦呦,一个滑板车而已,又不值几个钱,至于这么小气么,没教过孩子要懂得分享吗?”

这话一出皮皮妈直接怒了,也没在意小姑娘,直接劈手从女孩手里抢回了滑板车,然后冷冷的怼了回去,“愿不愿意分享那是我们的事,再说,老师教的是和懂礼貌的孩子分享,没家教的孩子还要好意思说分享?说分享怎么不见得你孩子把玩具拿出来给我儿子玩呢?”

后来在群里皮皮妈还吐槽了这个事,结果不少人都说知道那个小姑娘和老太太,大家都说孩子被老人惯坏了。

还有宝妈现身说法,“那孩子哪有什么分享的概念啊,上次还熊了我儿子一个玩具。因为东西也不贵,我就没计较,结果老太太一点儿感谢意思都没有,还一脸的理所应当。”

类似的事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而皮皮妈的做法也确实“没毛病”。

分享的前提是物权意识的建立

即便我们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首先也应该给娃建立明确的“物权意识”。 即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物品自己有支配和处置的权利”这样再去教孩子分享才有意义。

当然,在这之前,得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比如自己的玩具、绘本、衣服等是他自己的,别人如果要使用,就得征得他的同意。

而父母的手机、电脑是父母的,如果孩子想使用,就要先征得父母同意。公共场合的各种设施,比如滑梯、健身器械、公交车上的座椅等等,都是大众的,如果要使用,就得遵守“公共秩序”按顺序轮流来。

久而久之,在这种教育熏陶之下,孩子的物权意识才能准确的建立。这样,当孩子再选择“分享”时,才是发自内心的分享。

孩子“分享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便是家长,也不应该强迫孩子分享。“分享”这件事本事就是物权问题,跟礼貌不挨着,很多家长都把它和礼貌、美德混为一谈了。

面对抢玩具的熊娃,家长该咋办?

有的家长会无奈的表示,我们倒是愿意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但有时候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如熊孩子抢孩子的玩具,或者像上面皮皮妈遇到的小女孩,拿了玩具不归还,这又该咋办?

不妨尝试KICK干预法,即心平气和(Kind)、及时(Immediate)、一致(Consistent)以及进一步的心平气和(Kind)这四个步骤。

1)心态平和

面对这类问题时,家长千万别陷入情绪旋涡,要么觉得孩子做的不对太小气,要么觉得孩子太怂挨欺负都不会反抗。无论是哪一种想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该有的情绪。

家长首先应该心态平和,采用不批评、不审判、不判断的态度去询问两个孩子,“你们需要我的帮助吗?”

2)反应及时

有时候家长遇到别人孩子抢自己孩子玩具,都会抱着锻炼孩子的心态不去插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两个孩子势均力敌,这也无所谓。但如果对方都欺负到孩子头上了,你就别绷着锻炼孩子的心态了,赶紧站出来,不至于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3)口径一致

这里指的是,面对问题最后的解决方式,孩子和家长要达成一致,不是完全听父母的,或者完全听孩子的,哪怕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玩具,那也没什么错的。

你可以帮孩子跟对方小朋友沟通一下,缓解一下激烈的气氛,但凡对方家长明一些事理,都会和平解决问题。

4)心平气和

经过前面三点,事情看似解决了,但其实还没结束。宝妈还应该引导孩子“心平气和”的退出这次纷争。这才算完成了这件事。教育孩子分享之前,我们家长应该让孩子搞懂物权的概念,其次我们自己也应该明白,分享与否是孩子的权利,跟美德和礼貌没关系,家长千万别因此“道德绑架”孩子,更不应该以此“绑架”别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7种危险玩具,你家孩子至少有一种!
孩子间的社交
袁弘晒儿子花式玩滑板,长得高动作帅让人羡慕,附两岁娃发育特点
别急!奇迹就会出现
玩玩具,当心儿童意外伤害
孩子成长必经的三个叛逆期,这样管成就孩子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