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 碑(3)

  3)

(三)

母亲出生在北红安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一个哥哥,两个弟弟。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勤劳乐观善良能吃苦。

出嫁到崔家后,内伺候一家老小,外担负家业农活先后生了我们姊妹5个(二哥早年夭折)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忙个不停。

我从小就很惯很调皮可在外面吵了嘴打了架,回到家母亲总是先说我的不是,每次都让我罚站。母亲平时喜欢给别人家帮忙做点针线活儿亲戚邻里之间的物品,对自己母亲勤借勤还对他人母亲就算借了不还也从来不让去催要。所以,凭着人缘好,一年四季我家里来来往往不断人,有啥活儿,都愿意过来帮忙。

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哥哥后来也工作在外。家里农活有的忙不过来,就会去找亲戚邻里帮忙(管饭不给钱)亲戚邻里一时过不来,母亲有时就先担当了。

记得很小时候,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和姐到地里犁地,我们紧跟在她身后,从闻着母亲的味道,渐渐地,开始闻到了泥土的气息。只见那犁铧翻起一层层的地皮,层层叠叠向前延伸,形成一道道相似相依的壕沟。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母亲脸上的汗珠闪闪发光。仅仅一趟还没有到头,就歇了几次,汗流如注

幸亏本家一个兄长及时赶来,替换了母亲。

休息时,母亲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我的手喃喃自语:“老儿子,你快点儿长吧!长大了,替娘干活

忘不了,我5岁多时,得了一场大病:肺炎。大姐二姐忙里忙外亲戚邻里干着急没办法。于是就烧香,摆贡,神婆驱邪,什么办法都用了,还不见好,连埋我的水缸也准备好了。

给父亲的信早就捎去了,还没有结果。

母亲昼夜守着我,一会儿摸摸头,一会儿摸摸脚,一会儿摸摸手。

那年月,医生少,药品更缺。所幸的是,从外地回村的一个西医刚到家不久,父亲从市里捎回的盘尼西林(青霉素)也送来了他便立刻注射。当天晚上,我的病情就出现了好转。

过了些天,病刚好,腿软,下不来炕,我正沿着炕里边手扶着墙学走路呢!母亲看见了,就凑上前去,习惯地抚摸我的头,抚摸我的手,说:

“这回可把我吓坏了!娘的心肝,你快点长大吧,你要有个好歹,我怎么活呀!

可是,还没有等我长大成人,母亲却病了。这一病,就是好几年。有人说是生我月子里得的,也有人说是干活劳累的。但,无论怎么说,我也是与这患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什么病?不清楚。现在看,大概是属于心肺病一类吧。

不过,那时,母亲好像从不把自己的病当回事儿,成天乐哈哈的,想干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别人说她也不顶用。

就这样,母亲的病,一拖再拖了好几年。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的一个春天,经过多少次好说歹说,母亲终于同意到市里来看病。

哥哥和大姐都先后成了家,工作了。

我和二姐住父亲机关宿舍,相依为命,隔些天就可以到医院去看看母亲。

母亲住了一段医院,病情大有好转。

每次亲戚朋友去看望,她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没有事,死不了!”

又过了些日子,母亲出院了。我们全家住在位于新华路上一条胡同里的机关宿舍我和二姐在与胡同一墙之隔的新华路小学上学。一家人平平淡淡,和和睦睦。

母亲断断续续吃些中药,病情时好时犯。哪知到了1957年底,母亲的病又犯了,感冒、咳嗽、胸闷,越来越重,没有多少天竟起不了床

二姑带着表弟来了,母亲非常高兴。那些天,她精神格外好,还要亲自和面、炸油条这使得父亲、三姑、哥哥、两个姐姐和我对她度过这一难关充满着乐观的看法。尤其是我,完全被这一时的彩虹假象迷惑住了。哪成想,年后不久病情急剧恶化,所有人都无力回天了……

年仅53岁的母亲与我们永别时情形永远刻在我11岁的幼小心灵上,定格在戊戌年正月十四的凌晨:

我与二姐伸出双手,握住母亲熟悉却干枯的手,耳朵贴在她的耳旁,听见她微弱的断断续续的言语:“……娘……不行了……要听……你爹的话……”

我的母亲,面对土地、家庭和儿女勇敢了一辈子面对疾病折磨的生活乐观了近10年到老的时候,却依恋着人生,胆小就像一个舍不得离开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的孩子!

人们都说,孩子的生日,母亲的难日。可是,我小时候,除了盼过年,就盼过生日。因为,我和母亲生日是同一天——正月十九,能一块吃好的,一块吃长寿面。

记得那时每到生日这天,母亲总是自己亲自做饭,总是亲自擀面条总是先看着我吃饱了,然后她再吃。为我炒个葱花鸡蛋,拌个咸菜丝,调个豆芽,再滴上两滴香油,那味儿,太香了!

母亲一边吃,一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我的小手:

“俺老生小子,又长大了一岁。将来娶媳妇时,咱们要12个吹鼓手,8顶大花轿,杀一头猪,吃白面大米!”

“娘,别说了!快讲'狼来了’故事吧!”我打断了母亲的话。

“都讲了没数遍了!”母亲装作生气的样子,停顿了一会儿,看了看我,“沾,娘给你讲……”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母亲抚摸我的头我的手讲“狼来了”的故事时的样子。而在那时,我就知道贪吃贪玩,那知道“娶媳妇”是啥意思呢!

可是,等到我真的懂得了“娶媳妇”的含义,真要结婚的那年秋天,并没有母亲所说的“吹鼓手”,也没有坐她期望的“大花轿”只是由两个姐姐帮着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我和媳妇每人买了1元2角汽车票回了一趟老家,就算是“旅行结婚”了。

而此时,距离母亲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17个年头……

直到今天,当我思念母亲的时候,就在心灵点亮蜡烛,想想月亮,感受太阳,望望星星。因为我知道:烛光里的母亲是慈祥的,月光里的母亲是温柔的,阳光里的母亲是伟大的,而星光里的母亲是永恒的——那是因为,母亲就是最亮的那颗星!未完待续)

作者崔承志

◆崔承志:立  碑(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作品大奖赛暨《新时代作家名录》展播:崔承志
俺娘
「散文城 ┊丛台风」马永成:望春风
糊涂老娘的清楚事
婆婆六十大寿媳妇两手空空去祝寿,给岳母娘祝寿却拿两万红包
施训洋 | 姐姐的嫁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