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观清华园

参观清华园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不仅超过历史之最,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国庆节后带上外孙女们去趟北京,是我们早就策划好的一次行程。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只有周末两天的时间到北京看什么哪?天安门,升国旗,游故宫博物院,一家人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这些意见终于在出发前一天达成了统一认识:去清华大学、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这四个地方。而到清华大学参观是临时的决议,用当下流行的说法叫游学,一个由老伴、女儿、女婿和两外孙女组成的北京二日游家庭团出发了。

没有想到的是,参观清华大学也不是想去就去的,而是需要预约才能成行的。好在出发的清晨就开始在网上进行预约操作,終于幸运地约上了当天下午的参观时间。于是全家打点行装直奔火车站,一个多小时的高铁风驰电掣来到了北京西站,随后乘坐地铁9号线转1号线来到了清华大学的正门。啊!这就是那个名闻遐迩的知识殿堂吗?眼前就是这座不算高大的校门,是一座细看有点发旧的水磨石浅灰色的单孔大门,只有门首上端的“清华大学”四个金色大字非常醒目,门口的保安正在忙碌地解答人们的问询和维持秩序。此情此景,让我有一点小失望,这就是堂堂的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吗?然而,这里确实就是我要来参观的清华大学。

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深受广大青年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它坐落于北京城西北部的海淀区,与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和举世闻名的另一座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为邻。据说,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三分之二是研究生,很多治国理政、科学研究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佼佼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毕业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校友。

我们预约的参观时间是下午两点,当我们按照时间到了清华大学门口时,清华大学的正门前熙熙攘攘的参观者早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在询问了他人后,知道了这些排队的都是前几天预约而来的。

进入校园参观的第一个程序是排队进行安检,这时等待的长龙一般的参观队伍开始慢慢地向前蠕动了。在一旁维持秩序的保安不停地提醒人们拿出身份证进行身份识别,与预约信息一致的参观者才能进行安检,合格后开始进入校园,参观队伍里的人们对安检的速度慢有点抱怨。我们身后的是一家来自深圳的三代人,一对小夫妻带着父母和5岁的女儿来参观,他们的母亲由于昨天没有预约,今天又来了。这时,在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安检队伍里,我开玩笑地对外孙女萌萌说:“萌萌,你看我们参观都这么难,要是考进来得多难!只有好好学习,人们才有可能来这里上学!”20分钟过去了,我们终于顺利通过了安检。

下午两点半,我们进入了清华大学校园里参观。有意思的是,这么多的参观者或者说游客,不像在故宫博物院和天安门广场那样人山人海,而是一下子像海绵吸水没有了踪影。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公园:眼前一条横贯校园东西方向的清华路一眼望不到头。

清华路边,树木高大挺拔,绿草茵茵,左右排列的一条条小路通向了一座座教学楼和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建筑。一条从颐和园流进来的清澈见底的小河,由石栏杆围挡,与清华路并肩而行。

校内公路上停着的一辆大客车,走下来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一会儿公路对面又走过来一队朝气蓬蓬欢声笑语的中学生。校园里,还不时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夹着书本在路上行走,偶然间还能看到几个外国留学生骑着共享自行车在飞奔。此刻的清华校园内,没有喧嚣,没有匆忙,没有功利,有的是一种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静谧。看着只有六岁今年刚上小学的外孙女萌萌和她三岁的妹妹在路旁草地上追逐奔跑,我心里想,希望我的两个小宝贝孙女通过今天的参观,从小就树立爱知识、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天天向上!

由于我们的参观时间很短,经向路边的保洁师傅打听一番后,我们来到了在影视和照片中常常看到的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清华园大门。它座落在清华路的左侧,这是一个单体的白色门形建筑,其不远处就是建成于百年前的清华学堂。这里是每个参观者必须的打卡之地,眼前呈现出一番人们争相拍照片留念的热闹景象。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清华学堂草坪广场了,这是一个寛阔的绿草坪,草坪四周是一座座欧式建筑群。草坪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标志性建筑纪念石碑,站在这座石碑前,放眼四周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让人不免有一点历史穿越感,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清华大学。尤其是右手边的一座两层建筑,上面的“清华学堂”四个大字充满了历史沧桑。在这座清华学堂前,一群怀揣梦想的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三五成群的参观者在每一座建筑前留影纪念。

在绿树成荫的清华路边,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细节,路边的便道上布满了公园里常见的长条座椅,非常方便行人和学生休息读书。

在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中,我们漫步在这座知识的殿堂,细细品味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文化气息。为了纪念这次清华之行,我们和众多的参观者一样,特意来到写着“清华园”的白色大门前,拍下了几张照片以作清华之行的留念。

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完全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参观结束,当我们从东门离开清华大学时,马路对面走过来了一对中年夫妻模样的人向我们打问去往清华大学的路,他们自我介绍说来自江苏,也想去清华大学参观。我告诉他们,参观需要预约今天恐怕不行了,他们说我们想去大门口看看。我说,我们出来的是东门,参观是从西门进入。他们连声谢谢后,依旧继续向前走了。看着远去的两个人的背影,联想到进门时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我不禁感慨万分,之所以出现这种参观著名学府的现象,表明如今的人们产生了一种新的旅游观念和认识,那就是对文化知识的尊重和渴望,这也是我参观清华大学的一点收获。

写于2019年10月25日。

作者:王书谦

◆王书谦:萌萌入学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北京之:清华大学
清华园掠影
这里是清华!
清华的秋季,景美如画,穿越百年的静好,这里藏着北京城绝美的秋色
百年名校清华园——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清华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