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读素看】​浸润其中的大一统观念——读书笔记

编者按:

有太多的读书名言,多得有点滥。我只想说:读书吧,读书能让你静下来。不然,心浮气躁,神魂散乱,你能看清啥?你能做好啥?

浸润其中的大一统观念

——读书笔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经学十二讲》

《尚书》概说,张福祥。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被看成是帝王教科书式的政治和哲学法典。它包括尚书序和58篇文章,记事实际上始于传说古史上的唐尧,下限迄于春秋中叶的秦穆公,前后相距约在1700年到2000年左右,相当于轴心时代。可见,中国文化的产生并非个别圣人所造,而是几千年奋斗史积累所致。

《尚书》的流传跌宕起伏,几近消亡。西汉初年,文帝求《尚书》,全国只有济南伏生传《尚书》,年已九十,得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后各地献古文《尚书》若干篇,包括孔壁藏书等。“西汉今文经学在相当程度上还保持着前秦齐学的风格,讲求通经致用,留心于所谓微言大义的政治哲学,注重事物和现实功利,而不甚拘泥于一字一句之解,故在官学中曾上期居于主导地位;古文经学则更多地显示先秦鲁学的特质,强调学术本身的价值,注重典籍整理与名物训诂,而不欲付汇政治上的应用,是以其学多在民间流行。”何新认为:今文经学是汉初革新的需要,所以提倡微言大义;而后各国封王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纷纷献书,是为古文经学,不为武帝重视,束之高阁。直到王莽时期,由刘歆将今文古文合并。但是古文今文之辩并未停止,一直延续到清朝。

“这些经典既是中国早期文明两千年间持续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精神和主流价值体系的结晶。已开始渐次被提升为全民族的共识性经典,亦即包含了经久不变的治道原理、生活法则和普遍真理的指导性典籍。深刻浸润其中的大一统观念便是大义中的大义,是价值内核之一。”“《尚书》按虞、夏、商、周四代的顺序编辑,典型地反映出前秦时代民族历史意识的成熟。这种断代无疑突破狭隘的部族国家观念,而上升为清醒的华夏国家意识,从而成为包括全民族历史行程的自觉历史分期。”

《尚书》的主要思想:其一,德治思想。这一思想贯串全书,多为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巩固新朝皆强调治国以德为本。“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其二,民本思想。“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三,任人唯贤的思想。“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其四,中道思想。就是中庸思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说人心总是时有畏惧而难安的,道德宗旨总是隐微而难明的,只有精研专一,掌握中道,不偏执一端,无过无不及,才能治理好天下。其五,轻刑思想。

夏朝之前没有文字,但是不是没有思想。古文今文之辩不在于《尚书》的真假,而是寻找治世的道理。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政治智慧,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作者:韦朝

◆韦朝晖:【简读素看】《周易》是部伟大的作品——读书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经学概述:汉代经学为什么衰落?
两汉经学发展历史概述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定型期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两汉经学纵横谈
明清大一统政治与历史认同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