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母亲的读书教诲

难忘母亲的读书教诲

今天,已经退休五年多的我突然间萌发了写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的欲望2004年的10月8日,时年80岁高龄的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老人家永远离开了我们,那悲痛的时刻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老人家一生勤勤恳恳,用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我们兄妹四人。

所以此时撰文,是因为人们祭奠逝去的亲人,为亲人送寒衣的日子——农历十月一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这传统习俗中祭奠逝去亲人的重要节日,作为儿子,我十分怀念自己儿时和母亲生活的时光,特别是对我读书的教诲的一幕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现在的社会我们看到了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学习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年轻父母们的高度一致的共识:上名校,学区房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把天真的娃娃们抛进了知识的大海中,让孩子们过早离开了欢乐离开了童年。对比如今的社会现象我十分感谢母亲养育之恩的同时,更感谢母亲对我读书成长的影响,让小时候厌学逃课的我,转变成了愿意上学读书的孩子。时光转瞬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的教诲至今历历在心,受益终身。

母亲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河北平原上的农村,我的姥姥姥爷务农为生,家境贫寒。母亲和她的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从小没有读过书,小孩子不上学在那个年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们弟兄姐妹中只有她的小弟上过完小。在那时上过完小可是个“大知识分子”了,我记得五六十年代我的小舅舅因为有文化在村子里担任过村支书的职务。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中期,农村的人们对孩子读书根本不重视。可能是母亲深知自己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难处,所以对我们弟兄姐妹的读书却情有独钟。大哥、二哥读了初中,我和妹妹读了高中。就凭这点小文化,大哥在那时的生产队当了很多年的生产队会计,二哥成了一名小学的公办老师。

而我则是因母亲的那句话才喜欢上了读书学习。记得我上小学时,我的父亲远在河南省的铁路单位上工作,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由于老人孩子劳动力不足,我们家一年辛苦下来肯定分不到钱,全家六口人在农村吃饭就算加上父亲挣的钱向生产队交钱来买工分、挣口粮,日子还是很紧巴拮据,虽然这样但是我们的童年很快乐。那时的农村,普遍的家庭都是让孩子早早弃学在家挣工分。

当时农村的孩子上学都晚,我整天和伙伴们在大街上疯跑滚铁环儿玩儿玻璃球摔四角(一种用旧书、旧报纸叠成的四方形纸包)。直到七岁那年才在本村上了小学一年级。开学时,母亲给我找了姑姑上学时用的一个旧书包,从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几张一开的大白纸裁成小,再用线将它们缝在一起这样就算备齐了上学的家当。

记着有一天,只上了一上午课,到了下午我背着书包出了门但不是去学校而是又去找小伙伴们玩去了。我们用泥巴捏汽车、拖拉机,又装轮子又按烟囱,玩正高兴时发现母亲正和社员们一起拉车路过这里。

拉车是当时的农村里的一种积肥工作,是不在农田里的农劳动在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的今天是不可思议的。工具是一辆胶轮大车,中间一个男社员驾车,其余七、八个女社员每人一条绳子在两侧用力拉把从田里翻出来的土运回村里倒在猪圈里沤肥料,经过一段时间把肥料从猪圈里用人挖出来,我们那里叫“起圈”,是年轻的壮劳力干的工分最多的农活。

这时我害怕母亲发现自己没上学,赶紧躲到了路边的一颗树后,等车过去才出来。

到了天黑,我背着书包像往常一样回到家里。吃饭时母亲问起我上学的事儿,我支支吾吾,心想坏了,非得挨一顿打不可了。然而母亲是一边吃饭一边说:“我拉车时看见你们玩了,你一定要好好上学读书,没文化可不行,看我没有上过学,一辈子连个字也不认识,就是有眼的‘睁眼瞎’,你可不要当‘睁眼瞎’呀!”

当时,母亲并没有发火生气,更没有动手打我但是“不要当睁眼瞎”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从此以后,母亲利用好多机会跟我们讲一些学习的道理:我一辈子不识字,吃了没文化的苦咱家日子再苦我也要供你们读书,没有文化怎么行呢!现在想起来母亲是多么的有远见,认识已经达到了今天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高度。

虽然当时只有七八岁,但是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深的爱。看看现在的年轻父母们对孩子教育非常专注和重视,从幼儿园开始了抢跑行动大声训斥,物质引诱,知识填鸭,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完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育“驯兽师”。联想到这些,我非常感激母亲对我们读书的教育。

母亲说完那句话的第二天我就踏踏实实坐进了课堂,这句话从此就时刻激励着我,内心里埋下了对文化知识的渴望的种子。从那以后上学再也没有逃过学

那个年代,除了学习文化课,还要搞教育改革,文化课很少,许多时间是到田间学农,到社办工厂学工。于是趁机我开始阅读课外的书籍,读一些现代作家的小说等读物,像《青春之歌》《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当年还一时兴起赶时髦读起了所谓的刊授大学,订个杂志自学,结果是可想而知。

参加工作后尽管工作繁忙,读书写作一直成为了我的业余爱好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身边的好人好事写成稿件,投给新闻单位,分别在《石家庄日报》《北京铁道报》等发表。后来又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走上了担任铁路基层站段的党支部书记、负责单位文化宣传等管理工作岗位。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并不能完全理解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但是这句话却让我喜欢上了学习读书。我心里十分的清楚,自己能够从事多年文字工作,与母亲当年的那句话和她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

所以今天在怀念母亲对我的教诲的同时,就经常把我小时候母亲那句话激励我走上喜欢学习、读书之路的故事讲给我的女儿和我的外孙女们听,用来激发她们努力学习不断克服困难向知识的高峰攀登的兴趣,也算作是我对母亲老人家的一种具体的怀念。

2020年10月24日

作者:王书谦

◆王书谦疫情下的守家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照片:生产队记公分,人民公社大锅饭,再现那个年代景象
我讲一下安徽的前三十年的农村田地都是生产队的,但按人口每户分点自
乡村往事:记工分
“另类”的大叔,永远的怀念
【011】“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丁东作品
生产队长||范庆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