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战国策》

  经济战国策

                                                

1、《经济战国策》之战国物产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大地就已被以治水闻名于天下的大禹划分。

大禹他天才地将广袤富饶的华夏大地划分成了九个大州。

九个大州,物产丰富,诸州都有各自的特产,也有共同的物产。

兖州,有它自己的漆、丝、织文。

青州,有枲(麻皮)、絺(细的麻织品)、盐、松、铅,各种海产物、怪石等。

徐州,产蚌中的珠、鱼、磬石、桐、染色的羽毛、经、玄纤缟等。

扬州、荆州,富有金三品(金、银、铜),也有其它地方特色。

豫州,梁州,雍州,徐州,都各有锡、齿、革、杶、幹、栝、柏、铁、银、镂、砮、磬、球、琳、熊、罴等,以及美玉、竹竿、羽毛、草雨衣、织贝,磨石、菁茅、玄纁、玑组、玉石等等,等等(扬宽《战国史》)。

如果将这些物产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画出一幅清晰的古老中国物产分布图。

我们将在图上看到,在古华夏的东方,也就是中国战国时的齐国的方位,主要物产为海产和织物;海产主要是鱼和盐,其织物除普通的布帛之外,还有非常独特的紫、绤等(《荀子·王制篇》),“紫是一种紫色的丝织品,绤是一种粗的麻织品”。

而在古华夏的南方,即中国战国的楚国、越国等的地界,我们会发现那里主要出产的是木材、矿产、鸟兽等。“木材有长松、文梓、楩、柟、豫章等”,“野兽有犀、兕、麋、鹿(以上出产在云梦泽、见《墨子·公输篇》,云梦在今洞庭湖以北地区)、象(《战国策·楚策三》),还有羽、翮(大鸟羽)、齿(象牙)、革(犀、兕的皮)等产品(《荀子·王制篇》),矿产有黄金(《战国策·楚策三》)、铜、锡等”。

我们再看看古华夏的西方,那里就是中国战国时秦国的管辖地,其土特产,“主要为矿产和鸟兽,有皮革、文旄(《荀子·王制篇》)和铁、池盐等”。

燕国的北方,“为家畜和果树。家畜主要为犬、马(《荀子·王制篇》)、橐驼(《战国策·楚策一》)。果树主要为枣、粟等等(《战国策·燕策一》)”。

华夏大地各州不同的丰富物产,为货物的流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是我们知道,这还不能够形成人类大范围的商业活动,要使各地的物产流动起来,还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其中一个——就是要求九州大地具备四通八达的——交通。

                              

2、《经济战国策》之战国交通

虽然到了战国以后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在呐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且大声疾呼“行路难,今安在”;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路不通,无法行”。

为什么诗仙不说这样的话呢?

这是因为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国大地中心地带的交通网络就已经基本建立了。从黄帝时代起,中国古人经过不断的战争和不断扩大的部落、诸侯、地区之间的以物易物乃至贸易,天下的道路已经不断的开辟出来。

到了战国时期,其道路交通比起春秋以来,又有了极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已经形成有横有纵的大十字的宏伟格局,由东向西道路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转而向南北方向不断的延伸,其北方已经达到现在的内蒙古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南方的延伸已经穿越当时的楚国到达现在的云南和广西北部。

可以说,天下已经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大网络,可以乘车坐船或者骑马驾牛到达任何一个诸侯大国和二三流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

而地处中原一带的诸侯国,如魏、赵、韩、卫、宋等,以及周王朝的洛邑城等,由于其地势平坦,位居中央,交通更加发达。据《战国策·魏策》描述魏国交通道路时,它用了八个字:“诸侯四通,条达幅凑”。简练而形象的传达了中原的道路和交通状况。

当时,已经有许多条著名的道路,有的已经通过古文献传世。

比如,有一条道路的名字叫作“褒斜栈道”——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道路之一,它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语·晋语》记载“周幽王伐有褒”。这里的“褒”,即指褒斜道南口(据郭清华《浅谈褒斜栈道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从南口北上,经留坝越分水岭,再沿斜水至今四川眉县西南,全长470里(据殷克勤《褒斜道早期的历史小议》)。

虽然褒斜道早已通行,但到战国中期才对它进行大规模扩建,并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通道,那大约是在公元前289年,秦惠王为了伐蜀,将道路开凿成可以通过军队车马的栈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是《战国策·秦策》留给我们的生动写照;那条路就是后来有名的“金牛道”。除此之外的道路还有多条,不一一列举。

总之,那时的道路,多是由连接主要政治都会和经济中心的交通干线组成,并且以大都市为中心,形成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网。这些道路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均发挥了重要的交通作用。虽然,各国没有“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和提法,修路最先的动机都是为了征战别国。可是,客观上却起到了以道路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用。另外,那个时代虽说还没有环保意识,但是在修路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本能的开始在路旁栽种树木,设立标志,美化环境。

除了陆路,水路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南方水上交通最是便利,在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的周围,水道纵横,四通八达;岷江、长江、汉水以及湘水、资水、沅水、澧水的交通,都很畅通。同时,由于邗沟和鸿沟等南北向的运河的开凿,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水上交通也有大的发展。

随着道路交通的重大推进,给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可供流通的技术前提,使大规模的商贸成为现实的可能,预示中国商业将掀起历史以来新一轮高潮,并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3、《经济战国策》之战国货币

现代的人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一场货币战争,一场由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的阴谋,少数人翻云覆雨,得心应手,酿成危机,是因为货币经过许多年的培育和运用,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成熟,就好像是孩童长大成了男人,能够进行成年人之间的战争。货币战争,也叫金融打击,已经成为“不流血”的新的人类战争。

可是,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货币还像是初生不久的婴儿,刚刚来到人世,显现出的只是绒毛和奶香以及幼稚可爱的娇嫩面容……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下战国时候的七个货币小BABY(宝贝),看它们都长什么模样?

魏、赵、韩源于晋国,像是血脉相连的三兄弟。

所以,三国的货币也像是哥仨,外形极其相近。

所以,我将它们戏称为“货币三宝”。

大宝——魏国货币。

二宝——赵国货币。

三宝——韩国货币。

魏国货币至少有三个大类:

1、“圆肩、方足、圆跨的”。

2、“方肩、方足、圆跨的”。

3、“方肩、尖足、圆跨的”。

赵国货币的形状也是三种以上:

1、“方肩、尖足、圆跨的”,跟魏国的第3类外形完全相同(我称其为“赵1类”)。

2、有“圆肩、圆足的布”,这是魏国没有的。

3、还有一种安阳“方足布”。

其它,一种“小刀币”以及更小的袖珍形刀币。

韩国货币:

的主要形状是“方肩、方足、方跨的”。

一切都是方的,不会圆滑拐弯。

跟魏、赵的布有那么一点儿区别。

如果我们要分辨三国货币,当然要知道它们的出生地,就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遭遇妖精时,总可以从天地间查找到它们来至何处?

魏国的第1类币来至七个地方,它们是:

1)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2)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

3)蒲阪(今山西永济西)。

4)晋阳(今山西永济西南)。

5)共(今河南辉县)。

6)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

7)虞(或吴,今山西平陆北)。

第2类币却来至魏国的阴晋(今陕西华阴东),是那里的铸币作坊特别铸造的。

第3类的家乡在有垣(今山西垣曲西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皮氏(今山西河津东)、高都(今山西晋城)、宅阳(今河南州北)等五座城市。

赵国最常用的货币是赵1类。

生产它的地方是赵国首都邯郸造币厂(坊间)。

邯郸币上所铸的铭文将邯郸简写成了“甘丹”。

赵国的另一座城市晋阳(虽然跟魏国的晋阳同名,但不是一个地方,这里指的是今山西太原),和一座叫“蔺”的城市,其铜币的铭文作“焛”,还有赵国城市离石铸的货币,其铜币铭文是在林字下加个离字,成了个许多字典都找不到的字,后面还紧连个“石”。赵的“方足布”,当为西安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公庙沟口)所铸,还有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中阳(今山西中阳)、武平(今河北霸县北)、安平(今河北安平)、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等地。

韩国的“三方”布铸于旧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城市高都(今洛阳西南)、屯留(今山西屯留南)、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涅(今山西武乡西北)、卢氏(今河南卢氏)、邓(今河南孟县西)所铸的布都是这样一种形状。城市卢氏所铸的布,也有空首的,铭文除“卢氏”外,还有作“卢氏涅金”的字样。

齐、秦、楚、燕的货币,也是非常的耐看也耐细品的艺术品。

品之后,你可以发现,它们都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品位。

这四个大国的货币,最富特色的当然是楚币。

楚币,色彩斑斓,质地上乘,品种繁多。

赤白黄齐全,即所谓的“金三品”——

黄色金为黄金,白色金为白金,赤色金为铜。

所以,楚国的金属币有金币、银币、青铜币。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楚币,大都从江苏的丹阳和浙江的杭州出土的。

齐国通行的主要是刀币,币上铸有“齐夻(法)化(货)”、或者“齐建都帮造夻(法)化”的铭文,一看就知道应该是齐国都城临淄铸造的。重量都在五十克左右。也有即墨(山东平度东南)和安阳(今山东阳谷东北)造币作坊铸造的。

燕国主要流通的是铜币,是方首有“明”字的刀,即所谓明刀;主要有两种:一种弧背,一种折背。另有一种平肩方足的半釿布,铸有地名襄平(今辽宁辽阳),曾出土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北部,是受到三晋币的影响所铸造的。

秦国原来的经济比较落后,商品交换并不发达。战国初期,魏、赵、韩都已在变法图强,秦国还是以一定尺寸的布幅(麻布)作为货币来使用,也就是说“布币”是名符其实的,是布匹,而不是金属。

到了公元前336年,秦惠文君二年时,才施行“初行钱”(《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年国年表》),国内才开始铸钱交流,用以代替“布幅”作货币。《金布律》规定“布袤八尺,幅广二尺五寸”作为“布”的货币单位,又规定“钱十一当一布”,是以新行的“钱”折合旧的“布”的币值比例。之后,一切物价才均以钱计算。

秦国通用的是最便于携带的圆钱,主要是方孔无郭的半两。

秦钱的形状最能够让人接受,所以后来居上,“孔方兄”伴随中国,一直使用到中国清末。

战国秦钱均以半两为单位。传世古钱有“文信”圆钱,是河南洛阳王城1955年出土的,应当是秦相文信侯封邑河南时所铸造的……

除此外,其它诸侯国比如宋国等也铸有本国货币。

商业发展离不开货币,商业发展程度与货币发展程度是同步的。

所以,七种以上货币大量的频繁的使用,表明华夏中国已经进入高经济增长时期。

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文明,都出现在商业高度发展的地方。

战国时期也不例外,商业的发展刺激了货币使用,也使中国后来的商业城市迅猛成长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币收藏(一八五)——战国时期魏国与魏国货币
司马迁不为中山国写史之谜
图解交通标志
姓氏图腾:魏
为什么是赵国
泉流四:韩、魏货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