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朱元璋的“梦想之城”,被拍成了纪录片,播出三集火上热搜

历史纪录片,一直是央视出品的一张王牌。

每逢有新片播出,几乎部部口碑爆棚。

比如:连更三季、干货与趣味共存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

再比如:用真人演绎形式讲述国宝“前世今生”的《国家宝藏》。

前段时间,富大龙还因为在该节目上饰演嬴政一角,收获了一大把好评。

最近,央视又发布了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

一共三集,每集50分钟,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2分,火上热搜——

故宫的建造模板,是源于安徽凤阳?

故宫的房顶真的不落鸟、不长草吗?

乾隆为何在85岁才允其他人进入长春宫?

中国最早的水族馆是什么?

……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些有趣的历史问题,都有了答案

01

1420年,紫禁城建成。

这六百年来,它见证过太多浩荡的历史,如今它也成了历史本身。

下面,就让我们从午门到神武门,“上天入地”,把那些宫殿的故事一一点亮。

首先,是入地——去寻找紫禁城最初的模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紫禁城最初的模板在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安徽凤阳。

这里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

洪武二年,朱元璋衣锦还乡,在自己的老家,按照“京师之制”兴建明中都。

既然已经是皇帝了,那就一定啥都要最好的,于是明中都的建造极尽奢华之能事。

但六年后,不知道为啥,朱元璋紧急喊停了这项工程,“丹宸永固”的秘密,就这样被藏在了地底。

皇帝的心事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这块土地上,有着明初宫殿“土作”工艺的最高标准——八大作。

这里的台基为层层碎石、夯土,交替夯筑而成。

具体有多少层呢,咱也不知道,反正光是现在挖出来的,已经有18层了,紫禁城太和殿的台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优化改进而成的,建造更加精密。

也只有这种敦实的基地,紫禁城才能历经六百年历史而岿然不动,才能丹宸永固。

朱元璋的梦想之城,在五十年后由他儿子朱棣在北京实现。

但两座城市的会面,却用了整整六百年的时间。

当吊车吊着明中都的建筑配件抵达故宫的那一刻,我们在磅礴无垠的历史面前,触碰到了时间的伟大和神奇。

当然啦,这也不都是地基的功劳,还离不开故宫屋顶上那些金灿灿,一看就很值钱很贵气的琉璃瓦的守护。

这些琉璃瓦,不怕风吹日晒,不怕日照雨淋,只怕——

野草。

哈哈哈哈哈,这个反差有点好笑。

关于故宫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传说故宫的房顶不落鸟、不长草。

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

草木的种子,经过风和鸟粪的运输,就会在皇宫大爷的头顶上落地生根,还会破坏宫殿的防水系统。

从清代开始,内务府就会每年组织专人飞檐走壁,上房揭瓦,除草去!

有趣的是,不同宫殿的顶上长的草还不一样。

比如,自恋鬼乾隆所住的皇极殿的屋顶,是“六味地黄丸”的那个地黄生长的沃土。

野草跟头发可太不一样,生存力极强。如果头发也能“春风吹又生”的话,那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伤心人。

故宫的宝贝,除了琉璃瓦,还有一种特殊的瓦片——

养心殿的贝壳瓦片。

这种瓦片只有养心殿正殿后檐有,偌大的故宫里也就这独一份。

贝壳瓦片极薄,反光时有珍珠的光泽,坚硬又易分层。

总之,就是难找,稀缺。

因为难找,修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至于这种曾经产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贝壳究竟如何进入故宫,也是故宫留给考古专家们的一个问题。

历史的追溯,或许就是沧海拾贝,急不得。

离开养心殿,我们来到长春宫,听一听乾隆帝和富察皇后的爱情故事。

这对帝后cp的情深意重在之前的爆款剧《延禧攻略》中就上演过,其实历史上的乾隆对富察也是真的一片痴心。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下令保留她寝宫的原有陈设。

不时,他还会来此凭吊亡妻。

直到85岁传位于嘉庆时,乾隆才同意其他人住进长春宫。

除了感人的爱情,长春宫房檐上的彩画同样美丽动人。

这画是慈禧住进来时命人画上的,不仅可以防水,还给后人研究清代绘画,留下了详实的史料。

提到慈禧,忍不住想起早已灭亡的大清。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停下来的,还有一栋有着西洋风格的建筑——

灵沼轩。

1908年,清朝开始修建灵沼轩,谁知道还未完工,清朝就没了。

如果当时能建成的话,灵沼轩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水族馆。

这个古色古香有着年代感的名字,和水族馆并不搭,很像穿越文里的情节。

更有趣的是,建筑上的瓷砖,来自一家初创于1740年代的德国陶瓷企业。

而这家企业直至今日依旧在营业。

一块小小的瓷砖上居然承载着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真是神奇。

看过了这边的瓷砖,那边的透风砖里还藏着一卷百年前的戏折。

透风砖是古人为了保持立柱通风而设计的砖石。

一百年前,不知道是哪位王公贵族,还是皇亲国戚,把看完戏的戏折随手塞进了砖里。

这一无心之举,像跨越时间的漂流瓶一样,给负责修复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个巨大惊喜。

02

这次“丹宸永固”大展中,养心殿的修缮是其中的明星工程。

养心殿,初建于明嘉靖间,这里的雕梁画壁和草木砖石,至今都已经有四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了。

这历史中,还有一些连皇帝都不知道的秘密。

正殿的房梁中央的扶脊木,原本应该有一个一个的椽窝卡在里面,但是养心殿的这根椽子就浮搁在上面,是用钉子钉住的。

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不符合工程标准。

连皇帝也敢糊弄,胆子也太大了。

修缮人员一看,断定这肯定是嘉庆之后国力衰退时糊弄的。如果有条件的话,稍微体面一点的大户人家都不会这么干。

除了换掉朽坏的木头,养心殿的修缮还包括更换琉璃瓦、拓印瓦片、修补墙内立柱……

工程量很巨大。

在文物修复时,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什么是修复,修复到什么程度。

纪录片中,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一定要最大程度地保留能用的部分,即使当时所用的材料因为国力不济可能算不上上乘,工艺也相对马虎。

不过在这马虎之中,后人得到的才是历史和时间的信息。

当年轻的工程师们,把新旧不一的木头标记好日期后装上房顶之时,我们感受到了,这些木头上所承载的时间的重量。

故宫除了损坏的文物,还有一些萌哒哒的东西。

牙口很好的狮子;

生气得转过头去的老人;

很像《星球大战》尤达大师的摆件;

以及宫殿房角这些看起来“游手好闲”的“五脊六兽”。

天天搁那看天啥也不做,不就是游手好闲嘛。

其实,这些“五脊六兽”们都有着各自的使命。

有的负责吉祥,有的负责灭火,有的负责公正,有的负责凶猛……

明中都的脊兽、晚清长春宫的游廊彩画、养心殿的透风砖、以及砖里塞着的那卷清中晚期的戏折.......

百件文物抚摸时空而来,为这座六百岁的城池庆生。

中国和中国人民在2020年所经历的一切艰难、忧伤、感动和鼓舞,在六百年的历史面前,终只是弹指一挥间,而我们也终会像修复每一块砖瓦、每一寸彩画那样,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03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我在故宫六百年》,两者的主语都是“我”。

故宫六百年历史的背后,站着的是数代故宫人。文物的背后,是一颗颗炙热的匠心。

在《我在故宫六百年》中,我们能看到经历过数次故宫大修的老匠人。

一个又一个新一代的文保人。

80后的考古工作者、名校毕业的修缮材料青年专家

宫门前的保安,房顶上的建筑工人,运送松木的司机,拖走垃圾的清洁工,制作瓦片的师傅……

绝妙的智慧、高超的技艺、非凡的耐心以及对文物的敬畏之心,这是老人与新人之间的教授与学习。

正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奉献与付出,文物和历史才能在当下绽放光彩,故宫才能屹立于北京的正中央,在下一个六百年中丹宸永固。

如今,故宫文物医院已经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

纪录片中那些在继承中不断更新的修缮技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共振,是我们手中紧握的当下。

快节奏的消费时代,似乎没有什么不可替代。但在故宫和故宫人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与物接力所造就的永恒。

当大众不断舍弃,喜新厌旧时,他们们用真实的力量提醒我们,一定有某些事物,是经久不衰的。

或许,这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我在故宫六百年》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8高分纪录片,上来就冲破红线?这一次,央视爸爸终于出手了···
六集电视纪录片《颐和园》
豆瓣9.1,一年才出一集
纪录片《紫禁城》:12个篇章,串联600年历史
收藏|关于故宫不可不看的十大纪录片
有哪些与《我在故宫修文物》类似的纪录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