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离焦虑、集体生活、以师为母:家有幼儿园一年生的心理备忘录

用生命影响生命 ·2019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志愿者招新

你会画画呀!你会拍视频呀!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家庭亲子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93篇文章

文章编号:B2019CD05

AC专栏

囤书指南:给普通人的心理好书|值得收藏

作者&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本文核心提示
通过阅读本文你可以知道:
1、3-4岁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及父母注意事项
2、如何理解进入幼儿园阶段的分离焦虑及妥善处理建议
3、如何理解和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4、如何理解及对待孩子把某些幼儿园老师当做“妈妈”

自有娃已来,深深的感受到养娃的不易,终于,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新手妈妈,懵懵懂懂,经过N个电话咨询,了解价格、环境、设备,终于选定了入什么幼儿园。你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

峰峰和婷婷同一年出生,今年秋季一同进入附近的幼儿园,成了幼儿园的一年生。作为同一栋楼的邻居,因此两个孩子常被两家人家拿来一同“比较”。

婷婷很乖,一声不吭呆在幼儿园,等奶奶准时去接她。而峰峰每次去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十分不情愿,要爸妈哄老半天才肯迈入幼儿园。

两位妈妈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峰峰妈妈好一顿夸奖婷婷,羡慕婷婷妈妈,在孩子入幼儿园这件事上“省心”。但是婷婷妈妈自己并不这么觉得,她觉得婷婷才三岁,但好像心事很重,上幼儿园这件事,对她来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孩子到了3岁,正是入幼儿园的年纪,对父母和孩子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了做好各项物质准备之外,更为需要的是做好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如何帮助自家幼儿园一年生适应环境?这里是一份幼儿园一年生家庭的心理备忘录,分享给你。


 如何理解3-4岁上幼儿园年纪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从家到幼儿园,是一种既兴奋又充满挑战的经验。家是他们熟悉的环境,而且他们多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玩具或物品。在幼儿园里,他们处在一个全新且让人兴奋的环境中,要和一大群小朋友一同分享玩具、设备和老师的关注。不过,也会有很多的代偿,像是新的玩具和活动,宽敞的户外游戏空间,以及可能会认识一群全然不同的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游戏。但这也让孩子感到害怕,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说友善的,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或者在一天当中的某个安静的时刻(如吃饭或睡午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想念自己的父母。

这里有必要隆重介绍一下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鲍尔比认为,儿童的基本需要不仅是食物和住所,还有情感温暖、安慰、自尊及独立自主的发展。孩子的需要包括靠近家长寻求安慰的需要,和离开家长自信探索世界的需要。因此,父母要扮演“安全基地”的角色,也要扮演“安全港湾”的角色

这里的“安全基地”是能够支持孩子进行对外探索,并发挥这样的作用:

1、看护孩子。

2、因孩子的表现而喜悦。

3、能帮助孩子。

4、能和孩子一起享受。

这里的“安全港湾”是当孩子探索回来,对孩子表达对父母的需要表示欢迎:

1、能保护孩子。

2、安慰孩子。

3、能整理孩子的感受。

对于一个3-4岁,成为幼儿园“一年生”的孩子来说,正是到了需要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年纪,对他们来说,对外的探索迫切需要一个“安全基地”,同时又有一个能够欢迎他们探索归来的“安全港湾”。

所以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你需要:

1、在不过高期待和给予发展机会找到平衡

任何一个跟3-4岁的孩子相处过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个年纪的孩子在心智、身体和个性上快速发展,他们似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而且他们也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他们有了初步答案。

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父母或主要照料者都回归职场,孩子通常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上幼儿园。这当然是一件大事,而且当孩子即将离开婴儿和学步期时,大人对于3岁幼儿的期待也会增加。

但是孩子真的已经长大成熟了吗?

当孩子身处熟悉的环境中且寻求关注时,他们有时候会显得相当有能力和受控制,有时候甚至变得爱指挥他人,会专制蛮横不讲理地指使父母,而有的时候,他们会有更为年幼、婴儿的一面:他们忽而会喜欢冒险,有机会就要尝试突破底线,忽而就很依赖他人。

对这些孩子,父母既不能抱着太高的期待,又要确保给予孩子足够的机会,让其扩展能力。如何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相当不容易。

2、不要拒绝孩子的依赖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不再总是吵着要求亲密接触,不再那么频繁地拉着你、拖着你、黏在你身上。现在他们会更多地离开父母探索外界,这是积极的心理发展现象。

但是如果他们有时候突然黏着你,你可能会拒绝孩子的这种行为,把孩子推开。爸爸妈妈此时对亲密接触的拒绝通常是善意的,却是基于一种错误的观念——不应该鼓励学前儿童的依赖性。

的确,孩子此时应该越来越少地依赖父母,但是也不用惩罚孩子的亲密需要。如果孩子在需要温暖爱护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会导致依赖行为的增加,因为孩子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得到温暖爱护,感到处在安全和保护之中,他们就会进一步探索外界,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温暖的安全港湾。


如何处理入园“分离焦虑”

可以预期,孩子跟家长说再见的时候会觉得难过。但经过协助,他们会逐渐可以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会渴望利用所有的新机会。然而,如果孩子哭个不停且紧黏着妈妈不肯放手,分离的时刻就相当痛苦了,好像“生离死别”。如果孩子在家不乖,他可能会以为妈妈想要遗弃自己。或者,孩子觉得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老是不够,妈妈总是要上班或去买东西,而把自己撇下。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为“分离焦虑”。

有时候,爸妈会决定在孩子忙着玩的时候“溜走”,以避免孩子难过。这样的情况造成的问题是孩子会突然发现父母没有说再见便离开了,然后就会开始对他们什么时候来接自己、甚至到底会不会来接自己回家而感到焦虑。他们可能会无法专心在幼儿园,会不停地观望,担心妈妈无预警地出现或消失。

相较于紧黏家长不放的孩子,有些孩子到幼儿园第一天,便“头也不回”地跑开了,甚至连再见也没有说,就直接转身离开,然后消失,去忙着自己的事情了。虽然他们看起来好像可以顺利地处理分离,但也有可能不是这样的:

不说再见便离开,可能表示孩子觉得分离太难以接受,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转身离开,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这个分离的过程,让人感觉是他们撇下了父母,而不是父母离开了孩子。处理分离的痛苦和好好地道别,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而他们需要其他人的协助来处理这样的任务。如果孩子发展出了一种逃避这类状况的行为模式,那么在未来处理情境转换时,他们也会遭遇困难。

那么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处理“分离焦虑”?

1、如果能让孩子知道谁会送他们去幼儿园以及谁会接他们回来,那么即使接送孩子的不是同一个人,对他们也是有帮助的。孩子对这个大人越熟悉,整个过程就会越简单。就像就寝一样,若有一个固定的仪式,会帮助他们适应。

2、改变是很痛苦的,但也是成长和发展中必经的重要过程。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必须在心中找一个地方,存放对父母的记忆,来帮助自己应付爸妈不在的状况。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能有一个支持和包容他的老师,他们就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表达这些经验,且慢慢学习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利用语言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思维和从经验感受中学习的能力。

3、有些孩子会有自己比较喜欢的玩具或玩偶,他们会常常带在身边,这个替代性的物品,会对帮助他处理“分离焦虑”。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幼稚”,不允许他携带类似的物品到幼儿园去。对有些孩子来说,这个物品可能会沿用到他们十几岁的时候。


幼儿园一年生的集体生活

上幼儿园上有趣的,但是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压力来源。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孩子是领导,有一些孩子受欢迎,有一些孩子有恃强凌弱的行为,有一些孩子会成为代罪羔羊或在融入集体时有点困难。

有时候,父母会听到孩子谈论被打或者被欺负的情况,这时候我们会想直接联络对方的家长。当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时,拒绝涉入这样的状况是很难的。不过,有时候当家长们还在争论时,孩子们可能早就忘记这件事了。

这个时候的孩子,可能开始了对抗和竞争,他们会比较谁的家里比较大、谁家更有钱等,而他们处理嫉妒的方式,就是让其他人来羡慕自己,用一种“挑拨”的方式诉说自己拥有特别的玩具,或者即将要去玩的地方。

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在集体活动中玩“想象”游戏。也就是他们会虚构了一个情节,然后再这个虚构的情节里进行游戏,你也许觉得他们追打很无聊,但是孩子们是有自己的情节的。比如,他们可能会假象一次星球大战,而他们是这场大战中的什么角色,彼此的打闹是为了消灭想象出来的一个坏人。只要他们玩的不过分,你就没有必要阻止他们。

孩子有时候也会觉得集体生活的压力太大,想要逃避一下。孩子可能会做白日梦,或者在某些集体活动中进展缓慢。这都是可以接受的,他只是想用这个办法让自己暂时远离集体生活中喧闹的环境。

四  
允许孩子把老师当“妈妈”:
如何与幼儿园的大人相处

有些孩子很快会对幼儿园对某个老师或工作人员很亲近和依赖,这可能会让爸爸妈妈有点失望,但是这其实是值得鼓励的。

孩子需要感觉到幼儿园有一两个成年人有着亲近二特殊的关系,自己是可以随时向他们求助的。这些大人在孩子眼中,会有点像“妈妈”。如果你发现,孩子可能会突然原因不明地感到伤心难过,可能是因为他们最喜欢的老师生病或请假了。

所以,如果像这样的老师要离开,最好家长能提前掌握,因为孩子会因为这些重要人物突然无预警地消失而感到担心害怕。一些道别仪式,如举行欢送派对或赠送送别礼物,对于留下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画上句号的机会,同时也帮助孩子面对分离和失落的感受。

作者:(英)路易丝·伊曼纽尔(Louise Emanuel) 等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准备手册
快乐入园全攻略—新学期告小班宝宝家长书
娃到底该不该上托班?我最大的两个感受一定没人告诉过你
大宝贝们就要上幼儿园了,家长是不是很担心?速看园长的“入园指南”!
孩子送进园,奶奶却嚎啕大哭,家长的分离焦虑该如何破安放?
幼儿园分离焦虑,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父母也揪心,该如何缓解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