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真的有那么难当吗”|关注全球性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用生命影响生命 ·2019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志愿者招新

你会画画呀!你会拍视频呀!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文章编号:F20190911/12

2019年 教师节特刊
心理信息共享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299 篇文章
翻译心灵语言:一杯咖啡英语编译组员招募中(2019版)
囤书指南:给普通人的心理好书|值得收藏

作者 |Jenny Grant Rankin博士, 现任剑桥大学讲师和学者,著有《与全世界分享你的教育知识》一书。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杰尼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王欢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本文核心提示
通过阅读本文,你可以知道:1、教师职业倦怠是全球普遍现象2、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3、教师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4、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影响5、改善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做些什么

39岁的陈琪是湖南省某县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平时工作任务很重,经常加班。陈琪在连续加班10天合并重感冒后突发手脚活动障碍,不能言语,直至昏倒。被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后,医生将其诊断为“脑梗死”(即中风)。

今年陈琪开始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比较繁重。为了整理学习资料和试卷,陈琪连续加班,经常加班至晚上10点以后,由于劳累和抵抗力下降,还患了重感冒。经过积极地抢救后,生命体征已稳定,但是遗留了四肢瘫痪、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系列症状。


陈琪是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当老师,不仅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身体容易疲劳,除了备课,上课,开各种会,还要在休息时间,和学生家长进行细致的沟通而且还承担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老师们不免产生难以言表的倦怠感。

Teachers' Day
一 全球化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韦氏字典在解释“倦怠”这个词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例子:
“教师是个很有压力的工作,许多老师最终难免会经历职业倦怠。教师们的职业倦怠率是…”

 

看样子连字典都知道职业倦怠折磨着天下的老师们。


倦怠一词指的是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和耗竭,这样一说也就理解为什么老师这一职业会发生倦怠了。

要做一个好老师,很多人都觉得是件非常难的事情。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现实治疗法创始人威廉·格拉瑟在1992年提出,教育是我们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最难的一个工种。

有学者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全世界都很普遍,非洲、亚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中东,新西兰和南美,世界各地都在不断研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这个议题:

印度有将近一半的老师正因倦怠而痛苦,而在约旦南部,作为研究对象的老师群体中近半数经历着倦怠带来的心灵耗竭。英国教育工作者健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校老师在过去的两年中感受到压力过大,74%的老师受焦虑情绪困扰;91%的调查对象称自己这些情绪的主要原因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这个比例与再之前的6年相比提高了13%)。

在美国,这一情况也不例外:美国每年约100万教师(占所有教师15%)会离开这个行业。超过41%的教师在入行后5年内会选择离开,而且该行业流失率在过去20年大幅上升。新手老师有40%~50%会在他们入职5年内离开。美国的新教师项目(The New Teacher Project/TNTP)公布了研究结果说几乎66%最优秀老师还是会选择改行。


在中国,似乎从没有权威机构公布过教师离职率,但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调查表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教师有着中等以上程度的辞职意向,其中中学教师高于小学教师,教龄在4-15年的教师高于教龄在21年以上的教师。

此外,郑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远明指出:当前学校还有不少“隐性离职”的教师存在着。从表面上看,这些教师依然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满足于现状,与世无争。其实在这些教师的内心深处,早就又了离职的心理和准备,只是他们还缺少了一份勇气或者合适的机会。网络辞职信的名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作者顾少强,其实原本就是一名郑州的老师。

这种隐性离职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指望“灵魂出窍”的教师培养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学生。而这种这种心不在焉的背后,就是倦怠心理作祟:

1.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大型调查:8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

2.2006-2007北师大民主促进会对北师大(大中小幼)抽样调查结果:78%的教师反映压力过大,50%的教师缺乏工作成就感。

3.学校频发的教师安全事故(案件):心理疾病已成为教师的职业病,教师的心理健康缺少关注。

4.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第一次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教师的倦怠程度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公务员与物流/运输人员。 

显然,老师们面临着挣扎,但我们不该责备他们。我们要做的是思考一下教师这个工作的要求是什么以及它的不可持续性源于何处

Teachers' Day
二 教师真的有那么难当吗?

要成为一名老师,其实很不容易:

老师首先,必须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必须满足专业领域要求(比如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评估才能获得相应的教学资历),同时他们还必须持有大学学位,在很多地区甚至需要硕士、博士学位。


我们相信,老师当初选择这一职业也都是怀揣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2014年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调研时,访问“当初为什么想当老师”,有85%的受访者都说,那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对孩子一生有所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们也确实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2014年,美国西北评价协会做过一项调研,发现90%的学生相信老师真的很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


既然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是如此的奉献和投入,那一定存在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才浇灭了老师原先的一腔热血,迫使他作出离开的决定。


下面这些原因,很可能因为它们这份工作才变得如此艰难,也导致了老师产生倦怠的情绪:

1.工作量问题

要做的事太多,时间却不够——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个很普遍的会引发倦怠情绪的问题

2.教学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充足和过度刺激,要么太少,要么太多,以至于应接不暇。

3.工作内容枯燥问题

这通常会在那些资历较深的老师身上发生,年轻教师不会,因为资历深的老师会渐渐发现,他们年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4.学生行为规范问题

包括课堂管理问题,家庭对孩子缺乏管教问题,还有些学生甚至品行不端,参与拉帮结伙等。

5.学校的行政管理问题

要么不起效,要么起反作用。

6.整个社会的多重关系

包括媒体、家长和学校的关系等,所有这些周遭的相关方都有可能对教师尊重不够,或对他们工作的支持配合不够。

还有许多其他问题不断挑战着这一号称全人类最崇高职业,但上述的这些是直接触发教师倦怠情绪的主要原因。


Teachers' Day
三 教师是个做不长久的工作?

上面列举的可能引发倦怠情绪的主要原因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教师行业现状就需要老师在一个不可持续的节奏和压力水平上工作?换句话说,教师本身就不是个能做得长久的工作?

就拿“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时间不够”这个原因来说。

某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

“我必须时刻‘在线’。刚进学校,学生就在门口等着我,接着迎接我的就是孩子和家长一整天的“暴击”,他们向我抛来各种问题和需求……我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即使回去睡觉也心神不宁。

就好像上面这个例子,其实每一个触发倦怠情绪的因素对老师的影响都很大。试着想想老师们要满足的要求何其多啊。

当试行新的教学工具和课程时,老师们必须跟着一起调整方向,还要不断地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方法。
如果你读到某本关于教学的书,通常它只涉及教学中的某一方面,书中会提供做好这一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建议(这些方面可能包括:差异化教学,如何留心班级中少数群体的需求,如何使用数据帮助决策过程等等)。

但是,那么多建议还仅仅是教学的某一方面,可老师要做好的是这个工作的方方面面,随便一想就能有上百个领域。


如果把每件事做到像书中建议得那么好列为老师的责任之一,那对他们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

试着想想,一个老师一下子要面对200多个学生(对于初中学校,这个师生比很正常),而老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和完善教学指令。

这个老师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评估打分,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作出反馈,要和每个学生的家长和照料者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同时应付其他工作要求,还要在其学科领域与时俱进,等等。

毛坦厂中学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名校,因为其极高的升学率十分出名。但一个距离最近的城镇也要两个小时车程的学校,远离一切教育资源,还能保持高升学率就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要在高压下学习

毛坦厂中学的郭厚年老师,连续10年担任高三班主任,教龄35年,是毛坦厂中学中最资深班主任,今年已经是他带高三学生的第十个年头了。
2014年郭厚年老师的妻子查出罹患脑部胶质瘤,但他却从未请过一天假,缺过一节课。“班里都是全省各地来的孩子,很多基础很差,必须得看着。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在此期间,他每天早晨6点到校,晚上11点忙完后,才从学校赶往50多公里外的六安市医院,看望妻子。这样的长途跋涉,每周三次。


美国教师联盟在2015年调研了3万名教师,受访的所有老师都同意:当初入行时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但等到参加这个调研时只有53%的老师同意无论什么时候对这份工作热情依旧

那些 “强烈同意”的比例从原先的89%下降到了15%。作老师比看起来难多了,工作比听起来要求要高得多,需要同时满足各种要求能把老师压得喘不过气,而这工作对那么多孩子的生活会有很大影响的可能性又非常得高。
哪怕老师们热情依旧,在一个高压环境下还是会让他们身心俱疲,而这种疲劳的状态很难招架,进一步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要和学生们相处一天也变得更难了。

那么,工作条件对它的可持续性影响是怎样的?

1.工作出色的老师所在的工作环境通常不具备可持续性(例如,每周工作时间60小时,可压力是不间断的,教育资源不充足,时间十分有限,缺乏支持等等)。

2.学校全然就是理想化的,靠着精力充沛的老师加班加点地帮着学生努力,过了几年这些老师通常就离开学校了。

3.在一些要求更高的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和强度大到根本不实际,老师可能撑不了2到3年就会辞职。

一方面大多数老师在表达自己承受着持续的压力,以及工作环境令人挫败士气低落,另一方面那些工作非常出色的老师其实已经工作过度,这种状况这个工作已经做不久了。

因此,教师这个职业目前看来并没有给老师提供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工作环境。

Teachers' Day
四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影响

即使老师不辞职还坚守在这个岗位,教师职业倦怠依然是个问题。

比如,如果老师不减压,就不太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产出。如果老师自己压力重重,工作过度,士气低迷,他们就不太可能和学生产生积极的链接,也不太可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如果老师辞职,教师职业倦怠也还是个问题。老师辞职,就需要重新去找老师去为新上岗的人选作准备,这个过程对学生有不好的影响,还会花费学校大量经费。

教师行业的高流动率也剥夺了学生的稳定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成绩,破坏学校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尤其不好,因为这会严重破坏师生之间的信任。这样的流失率对于家境较差的孩子也是伤害最大。教师流失率在贫困地区的学校比例远比经济情况较好地区的学校要高。
Teachers' Day
五  我们能对教师职业倦怠做些什么

首先,老师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也会起些作用,但这并非说老师应该对这样艰难的处境想开一些就好了(而所有其他人对改变这样的处境袖手旁观),因为这样做不能避免职业倦怠。

不过,在与教师职业倦怠斗争的这场战役中,老师应该练习一种成长性的思维比如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强有力的助攻。

在避免倦怠情绪方面,老师们能作出一些很重要的努力。

例如,克服超负荷工作量问题就可以采取一些更好的评分方式,有效合作,对工作避免过度承诺,开设更好的课程而且要利用好的资源来更快、更方便地发现这样好的课程,合理运用技术工具让老师的工作变得轻松一些。

但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如此普遍,所以单靠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以外的群体作出努力让这份工作的可持续性更强(例如,学校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媒体,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那些可以影响学校的政策制定者也能作些努力让教师这个工作变得更具有可持续性。

最近,年届花甲的浙江杭州中学老师陈立群拒绝百万年薪,远赴14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义务支教的新闻,登上了热搜。除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之外,他作为学校管理者,善于从制度层面改进问题的方法,更值得推崇:

原来这所学校是国家级贫困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就外出打工了,对孩子不管不顾。开家长会,出席的家长还没有老师多。教师迟到早退,甚至45分钟的课20分钟草草讲完,回办公室休息。学生上课睡觉、聊天、吃东西,放学之后抽烟、泡网吧。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辍学。

陈立群做的是:制定出台了16项管理制度,严格整顿校风教风,全校学生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并且果断地辞退了不合格教师。在他的管理下,教师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高三英语老师任伟娟说:“陈校长管理很严,学习特别多,忙到没空谈恋爱,但大家备课、上课都认真很多,教学上确实成长很快。”随之,55间闹哄哄的教室逐渐安静起来,学生整体成绩也从排名垫底到第一。由此可见,一名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生素养的关联性。

政策制定者可以做的有

1.对老师工作要求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列、整合,优化管理,避免老师像无头苍蝇一样需要面面俱到。

2.鼓励采用一些经过审查的教学资源(例如,经过缜密设计符合教学标准的综合性课程,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技术手段)。


3.提高老师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需求的匹配度和相关性,确保实际教学中的需求在教师培养计划中就直接覆盖,也能让新手老师在实际工作前就能有相关的训练。

比如可以做的培训有:如何使用学生数据帮助决策过程,如何选取并利用教学技术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还能优化管理老师的工作,比如更恰当地评估学生表现,更好地作出形成性反馈等等。

只有当大家都能意识到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那么他们才能更好地支持我们这些校园里的园丁们。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情绪的变化三角:回到真实自我的一张地图

请用事实说话

愿你也能黄晓明“附身”,有勇气说出“我要我觉得”

想要修复一段关系, 你欠缺的是说上这几句“好话”

打破重复魔咒:如何识别和跨越童年埋下的性格陷阱

“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童年过度放纵的危害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公益线上|跟一杯咖啡共同学习《把握0-9岁儿童心理成长》

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灵聚会|心理防身术:识别潜伏身边的心理变态

2019中秋闲聊联欢聚会:手机摄影+断舍离+正能量交友!

仅剩3个名额!2019下半年朋辈咨询:适合大众自助助人心理课

仅剩3个名额!2019年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学习@上海

仅剩4个名额!平民价上好课:LGBT友善咨询师上海周末2天

暑假公益 · 线上学习报名|啃书帮:共读《儿童叙事家庭治疗》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19最新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薛文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教师:幸福在哪里?
谁动了教师的“奶酪”
中国教师近半存在心理问题 6成想跳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