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行评论】启程:善因未必善果

善因未必善果

    有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规律在生物学遗传学范畴,或许是绝对真理;但是放在伦理道德领域,还真是不见得,种下善因就一定能结出善果。

   农夫救了蛇,反而会被蛇咬伤;东郭先生救了狼,反倒要被狼当做食物;苏格拉底,为了维护雅典法律,却被雅典法律判了死刑;戊戌六君子,为国谋变革,却被砍头于菜市口。这些种下的不都是善因吗?但是结出善果了吗?最起码,当时没有。诚然,播种善的种子这种动机没错,但要看你所选择的土壤,气候,干湿度,是否合适。否则的话,出力不讨好是小事,还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前几天,关于湖南沅江中学高三班主任鲍老师被学生罗某杀害一案,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之所以,没在当时也参与到纷纭的评论中去,一是怕自己不够冷静,不够理智,人云亦云,仅仅说些纯然宣泄情绪的话;二是想隔开一段时间后再落笔,以便惊醒一些好了疮疤忘了疼,甚至疮疤未好已经忘了疼的健忘者们。

    而今综合分析评论者们的态度,有悲痛的,有唏嘘的,有愤慨的,有震惊的,有恐惧的,有猛烈抨击当前教育制度的。

    唏嘘悲痛者,自然是为生命的脆弱,前几分钟还是一张鲜活的面孔,时而严厉,时而和蔼,还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庇护着上学的女儿,生病的妻子;转眼之间已经面色苍白,鲜血如注,完全消散了呼吸。而这个生命的消失,不是因疾病,不是因其他的意外事故,而是因为有意的杀戮,而是一名教师被自己的学生杀戮,被自己器重的学生杀戮,被自己器重的学生捅了26刀残忍地杀戮。

    我无法想象鲍老师被捅时,是怎样的心理和眼神,是惊慌失措?不可置信?凄凉绝望?祈求哀伤?或许,他根本来不及想什么,根本没有抬头的机会,就已经被疾风暴雨似的刀子击垮了。 我更无法想象,那个罗某心中郁积了多久,郁积了多深多浓的仇恨,竟然能下的了这样的重手。

    多数的震惊愤慨者们应该是和我有一样的难以想象,学生竟然丧心病狂到了这样的地步,而且是好学生,而且是被老师极为关心器重的好学生。是的,好多人都用了“好学生”这样的标签。那么大家脑海中“好学生”的概念是什么呢?“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难道仅仅就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吗?难道仅仅就是分数高,学科竞赛拿到好名次吗?还有多少人仍然持着这样的观点?还有多少人依然是唯分数论,给学生贴上好坏的标签?德和才一定是成正比的吗?成绩好一定品德好吗?分数高一定教养好吗?还真不一定。

    我们向来将人分为四大类,无才无德者,无才有德者,有才无德者,有才有德者。其间,无才无德者,自是可怜又可恨;无才有德者,尽管笨拙一些,起码还透着些许的憨厚可爱;而有才无德者最是可怕,有聪明的头脑,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却无原则无底线,这样的人做起恶来,让人不寒而栗;有德有才者,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最完美的人,也是我们教育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但是事实上,才,可以由教师尽力传授,而品德的形成,岂止是老师们言传身教就能解决得了的呀。这从余秋雨先生的那段话“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是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力许可的年月里守住那个被称作学校的庭院,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标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但是,面对这个目标,又不能期望过高。”中能看出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有限。

    既然是有限和无奈的,我们就不必期望学校教育的万能性,别硬逼着一株小草成长为一棵大树,别逼着一株腊梅拥有牡丹的雍容,别逼着一湾小溪变成浩瀚的大海,别逼着一角小亭化为高楼大厦。只要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小草有小草的刚劲翠绿,腊梅有腊梅的顽强幽香,小溪有小溪的清冽宁静,小亭有小亭的古朴灵巧。这就足矣。不必用,也不能用同一的标准衡量一切的孩子。当然,教师们很委屈,不是我们要逼着,是学校逼着,是家长逼着,是硬性的指标逼着;家长们也很委屈,不是我们要逼着,是社会逼的,是现实逼的。是的,这些外在的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是,存在的并不见得就是合理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去提高认识,心平气和地达成共识。一些大政方针我们改变不了,而且,改变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是等不得的。那只能从我们自己的认识开始改变,我们希望孩子成才,我们更希望孩子成人,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想,这应该都是我们的共同出发点,也应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吧。我想,随着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随着受教育的范围的推广,我们的认识也应该会一点一滴慢慢改变的吧。当然,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别想唤醒一个故意装睡的人。我希望,我们都是那个清醒的,理智的,真正想改变点什么的人。而不是只是一味地抱怨,抨击,冷嘲热讽的人,更不应该只是推诿,退避,置身事外。因为,即使你不是教育工作者,你也可能是家长;即使你的孩子现在已经不是学生,但是他们曾经也是学生;即使你的孩子现在还不到入学年龄,但是他们终究会入学。所以,教育问题,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是我们大家的问题。

    说实在的,学习是件苦差事,但是,教育不应该弄得像战场,师生敌对,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敌对起来了呢?是什么让一个孩子的仇恨积累到这样的程度了呢?我们想给的,我们要给的,是他们心里想要的吗?没错,教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管束性,这与人性中向往自由的一面是相冲突的。但是,自由也是需要边线的,教育的目的也正是为了给那野性的自由栓上一根缰绳,让它们有章可循,这才是所谓的社会性。只是,这根缰绳,该用多大的力量去勒着呢,用力甚微,无济于事;用力过狠,人仰马翻。鲍老师估计是将罗某身上的那根缰绳揪得过紧了吧,而揪得过紧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对这位高徒爱之过深吧。爱之过深,自会责之过切。殊不知,过多的爱也会是一种束缚,一种压力,与其说罗某是怕自己被转班丢面子,恼羞成怒或者说怕被转班,失去这样的爱,倒不如说,罗某是被长期以来高度的重视关注压垮了,这从他那把早已准备好的刀能看出,他心存此念应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人说,高三压力大,谁压力不大?仅仅是罗某一人吗?压力大,难道都是操起刀来解决问题吗?所以说,心怀恐惧的同行们也不必对号入座,只能说这是个特例,只能说不幸的鲍老师遇上了个心理扭曲的学生,并且正好碰触了他的情绪爆发点。我甚至觉得,即使不是鲍老师,如果是其他的老师,此刻说了同样的话,倒下的就可能是他。这样的灾难迟早会有的,至于在什么时候,因什么事件,碰上哪个人,应该都是偶然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罗某本身就是恶魔,只能说,他被垃圾情绪的恶魔附身了。罗某的所为,固然可恨,可怕,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他本人也算可怜(纵使我这样说,会招来一片骂声),因为他被垃圾情绪俘虏了,充当了垃圾情绪手头的一把利剑。

    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多关注一下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吧,别让阴云密布,化作狂风暴雨;别让一些碎石沉渣堵塞了他们心理的疏通渠道。像关注气候,路况,空气污染度一般,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吧,因为垃圾情绪的堆积,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绝对不是一件事,两件事上形成的。这一点,家长们尤其要留心,封闭学校的老师们自然更要留心。否则,垃圾情绪会将一些不善于自我疏导排放的孩子淹没,俘虏。这样的孩子最终要么是伤害自己,要么是伤害别人。甚至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人生,比如罗某。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故弄玄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说明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不易,这份不易,不仅仅披星戴月的心血汗水的付出,更因为面对的是一群心性尚未成型的群体。那么,无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们,都不能再盲目用力了。

    离鲍老师被害一事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依旧要面对同样或者不同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从中吸取点什么,借鉴点什么吧,这样,鲍老师的血才不算白流。

图片源于网络

启程:长期战斗在教育一线,擅长诗歌散文评论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的教师用100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
孩子的情绪管理,家长的必修课
教师节当天!16岁尖子生连捅老师26刀:是谁把孩子养成了魔鬼?
跳楼、弑师!现在的学生太脆了……班主任“约见家长”一定要慎重!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让鲍老师事件不再重演
鲍老师的命能值多少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