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读书︱魏延安:怎堪战国乱纷纷——柏杨版《资治通鉴》夜读札记1

《资治通鉴》本着远简近繁的思路,略战国先秦,而重唐朝五代,以示殷鉴不远,达到资治的目的。整个战国都说乱,从《资治通鉴》的简短开篇中一瞥,确实乱得可以。

真是乱成一锅粥

  战国乱,究竟怎么个乱,一读《资治通鉴》确实吓一跳。除过个别的年份外,年年都有战争,每个国家与每个国家几乎都有纠纷,真是乱不堪言。比如说,这边赵国与秦国正在苦战,都知道秦国乃虎狼之国,大家帮一把才是,可是燕国却在盘算趁火打劫,也袭击赵国一把,而南面的几个也不消停,趁秦国无暇顾及,咱也玩一把。有时候,你简直就想象不来,打仗的理由简单到只想占点便宜而已,真是毫无廉耻可言,更加上一群江湖术士在各国的游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如同小儿玩过家家一样随意,今天还信誓旦旦,明天可能就兵戎相见。所以,柏杨先生忍不住在翻译时加入自己的旁白,大骂各国的统治者就像猪脑子一般。

智伯的故事不仅仅是为嘲笑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而三家分晋又是以智伯的覆灭为先导。至今为止,我在不同的历史书中读智伯的故事不下五六次,从其讲解的角度看,智伯已经成为一个被嘲笑的历史对象,而智伯功败垂成的一幕也成为经典的军事案例。但我总感觉智伯的反面典型意义不仅仅在于此,从《资治通鉴》的本意看,是要以史为鉴,有劝戒的作用,重点是在道德问题上。智伯的覆灭是在赵家最后的城池即将陷落之际,智伯的贪婪和无德最终导致魏、韩二家临阵倒戈。因而,智伯的故事最大的意义在于警示后世,如果不修身立德,不管怎样强大,最终难免身死国灭的结局。智伯不是用来嘲笑的,而是用来警示的如果不能从智伯的悲剧中悟出来一些东西,是遗憾的。

沙丘真是不祥之地

  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沙丘这个地方就有见证。赵武灵王在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从此在军事上异常强大,但晚年却像患了老年痴呆一般,提出了当太上皇的奇怪想法,最终在沙丘被儿子饿死。又过了九十年,又一位在身后问题上犯了错误的皇帝在此命丧黄泉,这就是秦始皇。他的错误是一直相信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坚持不立太子,更不要说去早早的当太上皇,结果巡游到沙丘这个地方,终于想到自己可能将离开人世,这才发了诏书,想让扶苏继承皇位,但一切都已太晚,赵高鼓动李斯篡改诏书,让胡亥继位,庞大的秦帝国从此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只两年便宣告覆灭。从沙丘对两个风云帝王宿命的见证中可以看出,继承人的问题还真是封建王朝的根本大计,不可不慎。

岂可不给皇上面子

  白起死的时候说,他该死,因为他杀了秦国的四十万降将,命如此。其实不然,他一点也不给皇上情面是根本的死因。在对外出兵的方略上白起有自己的想法,结果与秦王的意见不太一致,但他还要坚持,秦王没有应允,这白起就干脆撂了挑子,于是秦王就决定把白起先晾一晾;结果证明,没有用白起的计策不对,秦王回头来请白起再出山,可白起不干,硬是和秦王顶起牛来,一请不行、二请不行、三请还不行,这让秦王失去了最后的耐心,只好动用王上的权威,勒令自杀。白起的悲剧在于,他对封建权威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给帝王脸面,这个后果很严重。

李斯悲剧的历史恶劣影响

  李斯的悲剧,一般人都集中在李斯个人问题上,认为其因贪恋权势而陷入赵高的阴谋之中,最后形成被族灭的惨烈结局。而柏杨先生显然想到了更多,李斯被族灭的理由是谋反,从此,谋反就成了中国最有杀伤力的罪名,以李斯为开始,有数不尽的能臣循吏被以此名义而绞杀,几乎百发百中。因而,李斯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年的悲剧,留下了恶劣的历史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成于才华,亡于功利——李斯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精明李斯为何选了昏庸的秦二世?原来一切早已注定
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的白起,为何被秦王所杀?
白起之死的真实原因 原来是这样的
大才李斯输在哪里?
商鞅,白起,王翦,李斯,谁对秦朝的统一大业做出的贡献最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