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迁居然是造谣者?

《史记周本纪》中这样记载: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这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处。这个故事还被冯梦龙写进《东周列国志》一书:第二回《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而这一切有可能是假新闻。

证据一:

《吕氏春秋慎行论》中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

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於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虽然也是博得美人笑,但没有烽火,只有击鼓。《吕氏春秋》的成书于战国末期,比《史记》要早约140年。

证据二:

清华大学于2008年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在2012年出版的整理报告中爆料了一个全新的Story。没有了“烽火戏诸侯”的桥段,导致西周灭亡的战争则变成了由于周幽王主动进攻正宫王后父亲,之后对方联合少数民族将其打败。

原来司马迁是个造谣者。

且慢,从以上证据只能说明是不同版本,说法不一。因为还有可能其他原因:

1、这段可能不是司马迁所写,而是后人杜撰加入的。

司马迁著书后,并没有广泛流行传播,直到东汉中期以后,也是经过朝廷的筛选后传出,并非原本。北京大学的崔适所著《史记探源》、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所著《史记会注考证·史记总论》等学者所著文献中都提到史记中有多篇是后补、所续。

2、司马迁用夸张的写法突出周幽王的灭亡原因。

司马迁这样的写法,其实是他假借这样的情景,为了突出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并不是有意造谣。毕竟击鼓引来附近的援军还不够刺激,而烽火传信的方式,让更远的援军到来才会让人“耳目一新”。这个故事更像是个寓言故事。

写到这里,读者你会相信哪种说法呢?

或许你还有更“骇世听闻”的观点?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是做学问最基本的素养。道听途说、盲从权威、弄虚作假、以讹传讹是做学问的禁忌。

《史记》流传至今,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争议而被唾弃。反观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而能留存在世的东西又能有多少,能让后人引以为傲的“遗产”又有多少。撤销论文的事会被其他新闻给代替,过一阵就烟消云散了,而写论文的人是否该思考为何而写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烽火戏诸侯”历史上并不存在!司马迁有可能也是错的
“烽火台”在汉朝才出现,西周的周幽王拿什么来“烽火戏诸侯”?
历史上真的存在烽火戏诸侯吗?
历史的职场智慧:历史上同样都是喊狼来了,结果却大相径庭!职场要有公信力!
烽火戏诸侯故事的荒谬之处
司马迁文人史笔又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