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之道】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能颠覆全球汽车格局吗?(二)——产业研究系列之九

文/李方

上期在这

【企业之道】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能颠覆全球汽车格局吗?(一)


中国智能汽车厂商成败案例分析(失败案例)

 

第二个要介绍的案例是烧光84亿的拜腾

首先
拜腾 Byton 这个品牌是怎么出世的就是个迷
公开资料显示
拜腾汽车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是洋面孔
一位是著名电动车专家
“宝马i8之父” 毕福康博士
另一位是著名汽车企业运营管理专家戴雷
可是据笔者多年企业研究的经验感觉
这个根扎在中国南京的电动车公司
不太可能是这两个老外发起的
经过深入研究
果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冯长革
一个来自河南的神秘商人
也是中国第二大豪华车经销商和谐汽车的董事长
拜腾的幕后大老板
图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毕福康、冯长革、戴雷
从三位在图片中所站的位置即可看出
拜腾的老板是谁
这位冯sir是学法律出身
毕业后在司法界干了10年
由于对体制内的种种限制不满毅然下海
在那之后如鱼得水
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
开始是做汽车经销
他的和谐汽车品牌
做到了中国第二大汽车经销商
并于201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他还经营房地产
虽然他在房地产方面没有河南建业胡葆森有名,
可是在郑州一块著名房地产地块争夺战中
他战胜了胡葆森
从此在地产界一战成名!
不知何时开始
冯长革对智能电动车感兴趣了
从这张照片来看
应该是在2014年初
三位不同领域的大佬
郭台铭、冯长革、马化腾笑容满面拉手结盟
这场不平凡的会面
就是为了一辆车
一辆互联网+智能电动车
冯长革想造车
最先搞定的是郭台铭
仅特斯拉
富士康代工的汽车配件就达128个
拉上郭台铭
做电动车就很容易了
后来经郭台铭引荐
2015年1月中旬
冯长革、郭台铭、马化腾在腾讯总部会面
成立50人的工作团队
沟通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
郭台铭带着马化腾亲飞河南
在冯长革的主导下
三家公司签订《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框架协议》
积极展开“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创新合作
宣布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和谐富腾
投资10亿元人民币
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
 
2016年3月到5月
和谐富腾先后布局旗下两家企业
在香港注册成立
FutureMobility Corporation(简称FMC)
主打高端电动车市场
毕福康出任公司CEO
戴雷出任COO
爱车公司主攻中低端电动车市场
这个FMC就是“拜腾”的前身
随着2016年底
河南官场的一起贪腐案牵扯到冯长革
冯sir被带走调查
很长一段时间失联
就这样
郭冯马的智能车联盟搞不成了
郭马二人只好说
哥们你顶住,我们撤了哈……

到2017年初
在“销声匿迹”半年之久后冯sir重出江湖
FMC注册了新主体公司“知行”
以全新面貌亮相
宣布与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30万产能制造基地
后面的事情就比较顺利了
2017年9月
毕福康、戴雷在上海
携手“BYTON拜腾”全新品牌正式亮相
这才有了前面毕福康、冯长革、戴雷同台照片
拜腾早期进展较顺利
位于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全球生产基地占地1200亩
总投资逾110亿元
搞得也是风生水起
首款车型型
BYTON M-Byte Concept
在2018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亮相
之后还在多处“巡演”
十分拉风
可到了2019年
公司内部就出了问题
毕福康博士突然宣布辞职
去了贾跃亭那个FF汽车任CEO
他在离职后坦言
“中国一汽作为拜腾投资方干预过多”
毕富康离开后不久
戴雷宣布首款车型市场反响不错
获得了5万张全球订单
预计在2019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似乎很有希望
然而
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微妙的状况
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
拜腾什么事都以外包的方式去实现
比如车型设计外包
工厂设计外包
做方案外包
人力与纳税外包
做PPT和订机票外包
连翻译文件和订酒店都外包
甚至有评论认为拜腾是一家“黄牛公司”
后来又出现了技术问题
以及专利侵权案
2018年6月11日完成了B轮融资
此后的C轮多次跳票
2019年5月
拜腾宣布将在年中完成C轮融资
可是C轮融资再也没有下文了
最后终于在2020年7月1日宣布业务暂停

第三个案例要说说烧了66亿的江苏赛麟

这又是另一段故事
虽然情节不同
但也有雷同的部分
主人公不是洋人
而是有美国护照的中国人
故事中也有国资国企的背景
做不下去也是与此关系甚大
男主角王晓麟的教育背景
也与前一故事男主冯长革类似
也是学法律出身
毕业后
在湖南长沙法院任职3年
之后大概也是觉得远没有发挥他的潜力
进而赴美留学
先在俄亥俄大学学习
并取得国际发展研究硕士学位
后在杜克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
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和国际比较法法学硕士学位
学霸王晓麟在美拿到多个学位后开始进入法律界
几年后进入商业
成立了若干公司
与汽车的渊源是从投资汽车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开始的
2014-2015年国内外新能源车是大风口
这个档口王晓麟结识了史蒂夫·赛麟
他是美国赛麟的创始人
不过此时的赛麟公司生存困难
差不多就是空壳公司了
赛麟公司在2015年7月的时候
账面上资金只有2.1万美元
拖欠工资、房租上百万美元
此时王晓麟来跟赛麟合作当然是一拍即合
一个需要造车技术
一个需要有人注资
这样
王晓麟拿到了与赛麟美国的独家授权协议
他就是拿着这个资源回国寻求发展机会的
拿着这些资源那就是香饽饽
四川、广东、浙江等地都曾邀请他过去考察
在争夺赛麟的地方政府中
江苏的县级市如皋是较晚介入的
但表现最为主动
提供的条件也最为优厚
王晓麟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
他正在江苏常州市金坛区考察
接到了当时的如皋市委常委
如皋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马金华的电话
“你都到江苏来了
无论如何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看一看
金坛离我这边不远
我来接你”
第二天早上五六点
马金华就从如皋赶来接王晓麟
路程需要两个多小时
这让王晓麟深受感动
马金华是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推者之一
马金华在车上说
你这样的项目如果落地
肯定是省级重点项目
在车上聊的感觉不错
但到了开发区一看
真的不咋样
当时的开发区
只有陆地方舟、康迪几家企业
没什么正儿八经的大汽车厂
据王晓麟回忆
那时的开发区显得有些荒凉
但江苏如皋当地政府提出了丰厚条件
一是提供汽车生产资质
二是30亿元的股权投资
40亿元的三年流动资金保障
并提供3%贴息
三是土地配套
可是根据笔者多年的企业咨询经验
中外合资企业往往在前期谈的都不错
问题经常出在后面的落地执行
果然,此项目也不例外
蜜月期过后当初承诺的丰厚条件纷纷出问题
除了土地配套未打折扣外
其他条件落地都是艰难万分步步惊心
就说“汽车生产资质”
这是生产汽车的必要条件
不知是当地政府觉得此事太容易?
还是没做过太过轻视“拿资质”的难度?
反正一落地才发现
这个貌似简单的事情变得比登天还难!
当时要办“汽车生产资质”的不仅是江苏赛麟
还有个“青年汽车”
你没听错
就是那个号称要造“加水就跑”
氢能源车的狂人庞青年
他与当地政府打交道早了几年
资质是早就有
问题卡在融资没着落
眼看着厂子开不了工
此时当地政府也是病急乱投医
只能撮合“赛麟”与“青年”合作
怎么合作?
赛麟兼并青年?
青年不干
你要买人家的资质
起步价10个亿
吓死个人!
赛麟认为
一者说好的政府负责资质呢?
二者厂子还没影呢先扔进10个亿?
赛麟也不干那
最后七拉八扯
谈成了“借用”青年的资质
但条件是生产出来的车
屁股上的logo要写成“赛麟.青年汽车”
看着这个样车尾部
差点没把王总裁憋屈死
如果说汽车生产资质
还能以憋屈的方式忍过去的话
那后面关于“股权”、“作价”、“出资”
就是打成一锅粥了
江苏赛麟的总盘子是100亿
股东就是两方
——南通嘉禾与美国赛麟
南通嘉禾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
理委员会全资控股的公司
代表着江苏南通如皋当地政府
而王晓麟则是美国赛麟的全权代表
100亿投资怎么出?
南通嘉禾肯定是真金白银实投的
美国赛麟则用无形资产出资
主要问题就出在这
南通嘉禾占股34%
实投34亿
美国赛麟66%
66亿是无形资产
其中55亿是美国赛麟知识产权作价
而11亿是赛麟微型电动车的知识产权作价
主要争议就出在“作价”上面
中方认为:
王晓麟拿来的美国赛麟知识产权
成本是很低的
其中赛麟汽车的知识产权成本是50万美元
微型电动车的知识产权是2000万美元
那这5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怎么就作价为55亿11亿了呢?
中方根据调查
对知识产权评估提出了强烈质疑
中方指出:
技术出资的实际价值远低于评估值
微型电动车核心技术
是赛麟公司上海研究院
全体工程师努力的结晶
将2018年底才具备量产能力的技术
作为2015年12月31日评估基准日
就存在的技术并据此出资作价11亿
显然违背基本的诚信原则
中方还指出:
资产评估报告由王晓麟实际控制的外资公司
委托第三方作出
而不是由出资方如皋政府委托
三家公司分别是
上海众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万隆(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
中环松德(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评估报告正文不到20页
其中名为“积泰·迈迈·MyCar”的
微型电动车知识产权估值为11.07亿元
其余三款注明为赛麟品牌SUV的车型知识产权
估值分别为18.8亿元、18.9亿元及17.7亿元
总计估值价格为66.5亿元
而且,两家评估公司的评估小组的行程高度一致
现场调查的时间都在同一天
且均持续了一周
这样的“巧合”
很难让人不生疑
 
江苏赛麟为了造车
到底花了多少钱?
中方的说法是
江苏赛麟从南通嘉禾获得的资金为66亿元,
包括货币出资34亿元
生产设备抵押款12亿元
股权质押金额20亿元
而王晓麟的说法是
如皋地方政府国资平台股权投资33亿元
加上25亿的流动资金支持
总额58亿元
湖南白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投资了2.1亿元
但尚未完成股权变更
58个亿里面有接近2亿给了南通嘉禾去做利息
整个使用的资金有56亿~57亿
这些钱花到了哪里?
王晓麟说
建汽车工厂花掉30亿元;
人员开支、营销费用等花掉14亿左右;
剩下的钱用来造车
只剩下12个亿左右的资金
而这12个亿还要开模具
做零部件配套等
在王晓麟看来
这些钱远远不够
他希望通过股权、债券融资的方式
获得更多资金
有很多投资方准备投资赛麟
但是如皋当地政府不同意
最后的问题就在这了
实际资金就是60个亿
厂房加人员成本就造了40多亿
剩下10多亿用来造车已经捉襟见肘
你还别说
虽说那钱不够干正经“赛麟”智能电动车了
但做个城市微型电动车还是可以的
就这样
江苏赛麟推出的第一款车
是续航300多公里的A00级“迈迈”
被市场调侃诟病
“做智能超跑的推出一款老头乐”
“迈迈”经营30天,卖了31辆车
差不多一天一辆车
20年5月签下1.5万辆的销售订单
按照计划我们需要在6月交付300辆
但最后包括车辆在内的所有资产被冻结无法交付
这款唯一可实现量产的老头乐也胎死腹中
江苏赛麟突然关门就是在迈迈卖了一个月后的事
工厂突然被查封关停了
1千多员工被迫辞职
外资大股东法人王晓麟也失联了
中方立场是说外方法人涉嫌虚假技术出资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要全面调查
外方立场是说这个烂摊子不是我留下的
是地方政府留下的
现在我回去毫无意义
双方隔空叫骂
原来的工厂实实在在变成一片荒地
……
 

总结三个失败案例:

贾跃亭那个FF太昭著了不用多说
尽管做黄了拜腾的毕福康又扛起了FF大旗
可是几个失败者聚在一起
失败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拜腾的案子挺可惜的
总结起来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实控人冯长革不是行内人士
曾几何时
外行的大佬投资造车成为时髦
前有贾跃亭、冯长革
后有许家印、姚振华、王健林、董明珠
……
他们的共同点是有钱或者能找钱
另一共同点是造车没做成
或者至少目前没做成
看来“术业有专攻”是对的
至少造车这行不是啥人想干就能成的
二是找的两个洋人都不是实干家
后面造车所有的落地动作
都去外包就有问题了
一般做实业的
在产业链上有些环节可以外包
但重要环节肯定是要自己实锤干的
如果全都是外包
那是不可能做好自己产品的
后面导致拜腾做不下去的技术问题
以及知识产权纠纷就是外包路线惹的祸

赛麟的案子又是另外一段故事
总结起来也有两个重要问题要检讨:
一是关于无形资产评估问题
是个十分专业的问题
你不懂就必须要付出学费
江苏如皋政府到最后急眼了
说王晓麟是骗子
你早干嘛去了呢?
当初谈判时
天天不知怎么推杯换盏呢
再说王晓麟也不是啥骗子
他是学法律的
懂知识产权法
他当初回国想造车初心
也是想把国外的技术实现在国内
怪只怪政府太外行
资产评估不自己找机构
对美国赛麟的调查也不找专业机构做
对评估结果在出了问题后再追究
有什么意义呢?
二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追风口太明显了
政府想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没错
可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以及对产业掌控能力的情况来操作
切不可想当然
什么热就上什么
最终造成在如皋引进的几个车企项目(含赛麟)
都不成功应该不是偶然的吧?
而且一切工作不是认真做在前面
而都是表面功夫
出了问题却赶紧甩锅对方
撇清自己责任
总的来说
三个案子各有各的失败原因
但也有共通的问题
比如不懂业务
只是一味地随意跟风
急功近利想挣风口红利恐怕是一致的心态
总之在这种“不良初心”驱使下
要想得到好结果也是不太可能的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造车?时机已过!
《创事纪》: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造车我们是认真的
赛麟欠薪一个月,管理层集体辞职 400名员工被迫自救? | 聚闻
赛麟汽车,会成为谁的狂欢?
66亿造车骗局剧终:留下一堆老头乐,幕后主使携款逃亡美国
工厂关闭、账户冻结、董事长被立案侦查!又一家“汽车工厂”要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