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讲:正确认识自媒体 || “无冕财经新闻学员班”系列讲座干货
自媒体当前这么火,有人认为自媒体代表了媒体的唯一出路。

看起来好像似乎也是这样,至少,目前自媒体的发展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媒体。

但无冕财经创始人王玉德老师认为,这只是中国特色的问题。“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必然经过自媒体这一环,但它不是终极一环。”
 
什么是自媒体?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从这个定义来看,在没有严格新闻管制的国家里,自媒体的“自”就是指自然人,只有纯粹是自然人开的账号才算自媒体。一旦用公司、机构的身份发布信息,是私营媒体,就不算是自媒体,一般称为新媒体。
 
为什么自媒体这么热?

这个跟中国媒体转型有关,在中国要从事新闻传播行业是有管制的。做报纸杂志,需要有刊号和牌照,出书,需要有书号,这都是新闻出版总局在管。而如果是做互联网,就需要向国家工信部门申请ID。包括最近对于App的管制也变得严格起来。

2000年以后,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大规模冲击。一直延续到2011年以后,很多传统媒体的广告营收都在走下坡路。

2009年新浪微博开通, 以及2012年微信的出现,标志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平台崛起。自然人、私人企业、政府机构和传统的集团门户巨头,纷纷开通自媒体平台,让所谓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成为整个中国媒体转型的风向标。

而传统媒体的不景气,也促使很多传媒人辞职下海,很大一部分人就开始做起了所谓的自媒体,有的是自然人开的账号,有的是工作室成立的账号,也有公司来开设账号,也就产生了很多专业的自媒体机构。

 
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三个方向

  • 产权私有化

很多传统媒体做的自媒体项目,往往只是一个内部项目,实际上仍是国有股东占大头。而互联网创业,其创始团队可以占到80%以上的股份。所以说,如果实现不了责任和权利高度统一,一个互联网项目是无法成长起来的,所以传统媒体转型首先要实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产权私有化。

 
  • 渠道移动互联网化

在技术层面,传统媒体转型必须要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后大家的阅读习惯不再是一条线连着电脑,而是手持终端,不管是手机、kindle,还是将来的可视眼镜或者手表,都是在运用移动阅读。

 
  • 运营机制市场化

必须去掉落后产能,比如印刷厂和科层制。发行渠道是发行商一层层分销,而印刷厂的成本高,所以必须要借助互联网工具把高成本的部门去掉。

 
红利期已过,微信订阅号还要不要做?
 
在有社交媒体或者自媒体平台之前,互联网媒体都是运用PC端,那时候通常讲的是四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腾讯。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当时新浪微博是没有移动端的,要用电脑来登录。在微博140字的信息限制里出现了许多大V,比如薛蛮子、姚晨,被称作意见领袖。
 

到了2012年腾讯微信上线,社交媒体开始向移动端发展,这时候很微博大V都开始向微信转移,开通自己的账号和订阅号。微信刚开通的时候,腾讯通过整合内部流量,把QQ、腾讯网、其他收购公司的流量都导到微信里,那时候有6.7亿流量。

2012年年初,微信里是还没有多少订阅号入驻。腾讯就邀请了很多大V和传统媒体、网站等入驻,比如著名科技媒体36氪,就是微信上入驻的第二个账号;《南方都市报》是传统媒体入驻的代表;冷笑话精选也是从新浪微博向微信转移的大号。腾讯会给予这些大号一定发布上的特权,比如36氪,每天都发布三次;《南方都市报》和微信公关部门保持流畅的沟通。后来入驻的订阅号就没有这些特权了,在这个背景下,微信是处在一个有流量没内容的阶段,这个阶段从2012年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终。

 

在2014年年底,这个情况发生了转折,当时微信的粉丝还是6.7亿左右。这时微信订阅号已经上涨到1000万个。内容很多,但流量没那么多,平均每个微信订阅号能够获得的粉丝量也就少了。

时间到了2015年,尤其是下半年,大家说微信出现了红海。2015年下半年微信的订阅号到了1500万个。2016年后,这个情况更严重了,微信订阅号据说已经超过了2000万个。

 
按照业内人士披露的信息,微信目前2000万个订阅号对应的粉丝流量为7.6亿,每个微信订阅号均摊到几十个粉丝。有大量的内容,却没有足够的流量,这就是红海。微信的打开率下降,从当初的头条打开率12%降到了5%以内。在财经媒体领域这个状况更加严重,很多财经类媒体大号的头条,打开率只有1%-5%。
 
统一的观点就是,微信红利期已经过去。订阅号已经成了一片红海,所谓的内容创业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微信订阅号还要不要做呢?我的回答是还是要做的。我们同行经常会说,没有更多的平台像微信这么强势,没有别的自媒体工具像微信社交属性这么强。你的内容要引起关注,只有微信这一个地方。别的平台就像帽子,帽子可以不戴,但是微信订阅号是裤子,裤子不能不穿。而且在微信订阅号有2000万个订阅号,30%要停止更新,但是对应的另一个现象是,按统计报告来看,大概有60%的微信使用者每天还是要打开30~40次,它依然是一家独大的强势自媒体平台 。
 
自媒体的变现

  • 广告

这是自媒体变现的第一种方式。有了一定粉丝和影响力,就有客户来投广告。一种是像传统媒体做平面广告的方式新媒体也可以有,另一种是客户写好的帖子通过你的号发布出去。这就是目前的主流广告形式,也是所有自媒体主流的变现方式。

 
  • 内容变现

1)付费订阅或打赏。这就是内容就地变现的方式,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产品,付费订阅或者打赏,就是用户在购买内容产品。像传统媒体的发行收入,用户买报纸、买杂志,就是在买内容。
 
2)平台补贴。各个平台都在吸引优质的内容入驻,是有补贴的,这个也是一种内容变现的方式。无冕财经六月份跟今日头条签订内容合作协议,每个月补贴两万块钱,这其实就是平台向我们采购内容产品。
 

3)约稿。其实就是替某个产品、品牌或者活动撰写稿件,再发布在自己的公号上,另一种说法就是软文。

在这个年代,内容实现变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传统媒体的优秀采编四处流散。传统的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是不擅长做内容的。甲方客户的公关、品牌部门做出来的内容也多数是一些策划文案内容,并没有办法深入、专业而有逻辑得打动消费者。自媒体的一些高手们,他们就有这种内容能力。

内容定制、约稿、软文,这是自媒体一块重要的营收范围,也是无冕财经目前很大的一块收入。

 
  • 用户服务

自媒体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好执行力的时候,就可以做会员收费、公关传播和线下论坛等服务了。

罗辑思维最开始的时候召集了6000个粉丝,每个粉丝交1000元的年费,他们也相应的享受会员服务。

虎嗅网每年1300万主营收,上市公告显示,其主要营收方式是整合传播,也就是公关服务。

i黑马的上市招股书里,它在2013-2015年的主营收方式,—个是广告,一个是会员服务。这个会员服务是指黑马大赛、投融对接等。当然,它的服务里面还包含了为这个创业项目进行路演包装等。i黑马1.67 亿的收入里,2013年广告占到了60%多,会员服务占到不到40%。而到了2015年之后,这两个数字正好反转过来,会员服务变成60%,广告、传播这些业务就变成不到40%。

 
  • 内容电商

这是自媒体变现的第四种形式,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种。

有很多电商号称是内容电商,基本原理是拿内容吸引粉丝关注,有了流量后,通过内容推荐产品或者发起活动。比如吴晓波频道的千人大课门票,10000块钱1张票;比如卖吴酒,72个小时卖出来5000瓶。

但是这条路,只有少数自媒体走得通。大家回到商业常识来看,假设你是个实体企业,自己做了一家媒体,这个媒体吸引了很多粉丝,通过自媒体来说服粉丝去购买你的服装,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这种可能性其实是不大的。因为一个企业的销售有很多环节,从原材料生产、仓储、分销、促销,然后在终端的销售员讲解,在淘宝上有淘宝小二,售后还有客服,这样才能完成销售。

大多数自媒体出发的内容电商,流量转化为销售是非常艰难的。以我搭档的例子来看,他是做一家社群电商,也是先从自媒体这个角度出发的。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攒起来80多万粉丝,等到去年9月份要发动这些粉丝去买产品或者是开微店的时候,很难,两个月也不过发动起来5000个消费者,这消费者每天产生的购买量也不过就几千块钱。

 

传统企业经过了漫长的产业链,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经过很长的产业链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和服务。再经过大量的广告和推广,才能产生销售。通过一个自媒体,哪怕是一个几百万级的大号,究竟能转化多少销售呢?

所以说,自媒体做电商,最终做一个小而美电商,比如说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她每次发动粉丝买某一款包包,一下子卖掉几百个上千个没问题。但是要支撑像韩都衣舍这样的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这也就是罗辑思维为什么一直强调,劝所有自媒体的内容电商不要去碰供应链,因为供应链就不是媒体擅长的东西。罗辑思维只想去做定制和分销,订一些小而美、精致的东西。比如他的衣橱,目前每个月产生的分销销售额有三千万,但他始终还是个小型的电商。
 
  • 垂直金融


自媒体拥有用户之后,还可以投资顾问的身份,在投资人和项目之间赚取佣金。一般佣金是项目融资额的3%-5%。如果媒体继续做大,还可以考虑利用媒体资源做孵化器。以36氪和开始众筹为例,整个公司其实已经不再是自媒体公司,不是在媒体产业发展,而是以媒体流量入口为产品作说明书,发动粉丝购买股权性质的产品。
 
做孵化器其实也并不是做金融而是做会员服务,是一种服务形式。这并不意味着进入金融领域无门,有一种方式可以尝试:媒体股权创投。如果选择坚持做一家媒体公司,可以转换思路:首先,媒体是缺客户的,而创业公司,是缺少推广资金的。媒体开发出的广告和内容资源如果是闲置没用的,就可以用去投资创业项目,像风险投资一样,只不过由于缺乏现金往往投资份额较小。一般会同时投资十多二十个项目,一旦有变现机会,就快速撤出换下一批种子项目,如此一来形成正向的循环。这种利用媒体资源去投资创业项目的形式在欧洲已经有了很系统的尝试,无冕财经也有过相关报道。


归纳起来,自媒体营收无非来自于广告、内容、公关、会员服务、电商、垂直金融。如果是媒体发展方向,广告公关和会员服务都可以尝试,但整个公司变成电商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垂直金融领域卖产品,就又回到了媒体做电商的思路里,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股权投资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成熟的例子。

媒体是个独立大产业

现阶段传统媒体向自媒体发展,以后会发展成为机构化、集团化的新媒体。如果把媒体当做一个独立产业来看,现在的面临的尴尬处境是:旧体系不断崩溃,但新体系尚未建成。

  • 体系崩溃


传统媒体正在大量崩溃,报纸杂志亏损严重,电视开机率也大大降低,85后和90后倾向用移动端看视频。大多传统媒体人转型做自媒体后却不想再从事媒体行业,而是利用媒体这个流量入口转移到另一个产业。
 
  • 有内容无流量,有流量无内容


一个自媒体要发展壮大,需要好的记者和编辑,而这两者又是非常稀缺,成长速度也很缓慢。

很多自媒体发展初期资金非常薄弱,一些公司一开始创业连稿费都发不出,也没有综合经营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所以很多自媒体选择采用爆款文章,走网红路线主打明星作家,来吸引读者和流量。然后利用智慧,从一个小切口迅速切换到另一个产业进行变现。

 

而一些移动端比如今日头条建成了技术型平台,但它的内容不太好。他们的团队做的大多是专题内容,也就是做网编网记,并没有专门的内容生产团队。

  • 市场有多大?


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端形成一个大品牌,去掉传统媒体的印刷厂、发行渠道、国有体制的限制,自媒体发展成为新媒体的市场有多大呢?答案是,传统媒体有多大市场,未来的新媒体市场规模就会有多大。
 
从2014年上半年传媒细分行业的数据来看,传统媒体的境遇较为惨淡,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报纸发行收入。报纸广告收入已是连续4年下降,2014年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15%。在整个大经济形势不好、广告营销投入缩减的情况下,广告市场总体还是略有增加并转向了互联网。与此同时,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收入的增长速度尽管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特别是网络广告收入,规模超过1500亿元,首次超过电视广告。向好的大形势下,今日头条2016年的广告创收目标是60亿元。
 
传统媒体如《中国企业家》这样的杂志,在发展巅峰期的广告营收大致在3000万~5000万之间。以国内最大的都市报《南方都市报》来看,现金收入一年能达到20亿元,整个营销收入有时候号称达到了25亿。财经媒体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情况来看,2008年达到顶峰的时候,一张报纸的广告收入能达到7亿。也就是说,如果把媒体当做一家企业来看,它的营业额是可以做到很大的。

基于媒体产业的自媒体内容创业趋势  


  • 鸡汤和鸡血


2012到2014年间微信公众平台产生了很多大号。其中以媒体为特征的一些大号,主要有几种类型。

1)将好的内容原封不动搬上订阅号;

2)将国外的资讯进行翻译,并结合国内同行的资讯进行整合编译;

3)将别人的稿子掐头去尾、东拼西凑,转化为自己的“伪原创”;

4)结合网络材料,加上自己的观点展开评论,比如”京东该何去何从”、“马云的六个坑”;

5)打鸡血或灌鸡汤,比如“帖子如何破十万加”、“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等文章。
 
  • 高手杀入,红海


2014年6月,进入红海之后,吴晓波频道上线。吴晓波本人的优质内容加上名人效应使他迅速走红成为了微信大号,经过运作,他现在已经进入了投资领域;“一条”创始人也是《外滩画报》的总编辑,做传统媒体几十年的内容高手;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是时尚类公众号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咪蒙,本身也是《南方都市报》的资深编辑;财经领域也有很多优质内容生产者,比如亿邦动力网,新三板观察,新经济100人等。

红海之后崛起的提供优质内容的大号,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创始人首先就是内容高手,在转型期崛起的原因就是内容的优质。

 
  • 产业化才是趋势


微信的红利期已过,自媒体一片红海的现阶段,内容创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内容创业靠流量转型做电商的变现存在着巨大困难。那自媒体创业,此时应该如何生存呢?

要想在媒体这一独立领域获得大的发展,还是需要回到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现在拼的不是谁是段子手或者谁的粉丝更多,也不是拼发布的条数或者搬运别人帖子的速度。真正拼的,是无论做文字音频还是视频,有没有提供优质内容的深厚功底。谁能在供给优质内容前提下,实现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制造,形成大的媒体产业,才能在自媒体创业竞争中打开生路。


  • 反向整合传统媒体


作为传统媒体发展为新媒体的过渡阶段,自媒体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呈现出集团化的特征。这个过程有互联网的特征,即“互联网+传统媒体”,通过反向整合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升级。这就包括了收购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吸纳优秀的记者、编辑、经营人员,收购经年积累下的流量、新媒体端的粉丝,甚至租赁或收购刊号。
 
总结:两个趋势——产业升级,兼并整合
 
一个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是,当市场供应出现普及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时,往往会有两个趋势,一是产业升级,一是兼并整合。

  • 产业升级

指好的产品和服务取代差的产品和服务。现在创业成功的公众大号首先都是好的内容提供者,加上匹配的落地服务能力,就可以促使自媒体产业的升级。

 
  • 兼并整合

在市场出现饱和时,资本力量会以资本和股权为纽带,将规模小的自媒体机构进行联合。比如吴晓波领头成立的投资基金,不久之前投资“餐饮老板内参”、“酒业家”、“十点读书”、“12缸汽车”等公众号。



Q&A
 
问:无冕财经在什么时间开始实现了营收平衡?赢利模式除广告、软文外,还有什么?

答:我们在2015年12月开始出现10万多的月度收入,2016年4、5月收入超过20万,6月、7月的月度流水收入达到了30万元,毛利率在50%左右,而我们目前的月度开支是15万元左右。所以,目前距离收支平衡已经很近了。

我们是将媒体当作产业来看的,所以我们是伴随着发展来开拓收入点的,目前我们有的收入方式,是广告、内容订制和公关活动执行,到后面,我们也会开发培训及会员服务、媒体股权投资等方面。年底,我们正在筹划一场大型的论坛。
 
问:如何与自媒体沟通,达到最后置换广告的目的?

答:首先,现在的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了。传统媒体是国有企业,其员工占着资源,但受益权跟自己不太密切,所以,要拿廉价的发稿、广告等,关系好了,还是可以的。但现在的自媒体,多数都是私人性质的了,他们本身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所以,你想获得传播,最基本的还是掏点钱比较顺利,况且,除了一线大号,目前的自媒体刊例价还是比较便宜的。
 
自媒体与自媒体之间,比较容易实现互换,只要是量级差不多,或者是本来就是老熟人,大家还是会互相照顾的。所以,最好你也拥有一个差不多量级的自媒体,互换起来比较容易,也可以你是10万粉丝,我是5万粉丝,你的一个帖子,换我两次。
 

如果是商业企业与自媒体互换资源,最好是你的商品换自媒体的传播资源。譬如,你拿5万元的商品(蛋糕券、演出门票等等),换我10万元的广告版面。这样,大家是平等互换。媒体缺少现金,也缺少实物产品,他们也需要回馈粉丝、搞粉丝活动。

| 新闻策略 |

| 深度报道三段论 | 网红 |

| 合格的专业记者 | 视频创业 |

| 财经媒体发展史 | 新人采写编 |

| 实习那些事儿 | 资深财经记者的炼成 |

| 想做财经记者?先从实践开始 |

| 二锅头的价钱茅台的酒 | 如何做公号 |

| 斜杠中年 | 圈人圈地圈钱 | 娱乐营销 |

| 用心理学做运营 | 挣了钱才能谈品牌 | 

| 白领也可玩“收藏 | 成长型思维 |

| 九段高手教你“财经写作”入门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么利用自媒体进行创业?
新媒体时代,智业如何转身?
传统媒体走下坡路,新媒体走歪路!媒体如何“绝处逢生”?
风口已过,自媒体的风该往哪里吹?
流量昂贵,产品过剩,注意力稀缺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营销?
论报纸的集体倒掉:不是他杀是自杀 不是惨案是洗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