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樟园】邓敏| 俊美深至的正中词


品质    语文     生活



俊美深至的正中词

——邓老师讲《人间词话》之十三

邓敏

      中学课本中很少选冯延巳的词,所以知道冯延巳的人并不多。但无论是在词作成就还是词坛影响力上,都不得不说冯延巳也是数一数二、名列前茅的。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一中就赞誉:“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先以其一首著名的《鹊踏枝》来领略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鹊踏枝

【五代】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基本不用讲,你只需用心感受它的美好,就足矣。甚至调动起你的人生经验,是不是也偶有这样的情感触动,是不是喜欢用其中的一两句来抒发一下当下说得清抑或道不明的忧愁。再比较一下它与“花间词”在环境与风格上已然有别,它开始走出温庭筠的绮罗香泽、绸缪婉转,渐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抒情境界。冯词已不单是娱宾遣兴、相思恨别之作,它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了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不单表现个人的悲欢离合,更在这些欢乐忧伤中体现出人生的悲剧感,所以他的作品不用去解决语言理解上的问题,而直击人的内心深处。其中类似“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样的景物描写,读来有看丰子恺漫画似的清新俊逸之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十一则里说“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王国维认为“深美闳约”这个词应该冠之于冯延巳。什么是“深美闳约”呢?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评价,即在艺术表现上的精进深刻、美赡巧妙和内容情感上的精深宏大、简约含蓄,总体上是质实厚重、趋臻完美之境。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我们看冯词担得起吗?

南乡子

【五代】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词,“烟锁凤楼”“鸾镜鸳衾”与“花间派”颇似,不足称奇,“深美闳约”之境也不在此。那在哪里呢?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一个人在细雨绵绵的春日独立高楼,满怀幽怨地看着庭前芳草被雨打湿,这在闺怨词中本是极寻常的情形。春愁如雨般细密,如春草绵长,这也是“花间词”中写思妇怀人时常用的意象,不算得什么。那这一句的“深美闳约”,深厚广博的思想内容和简约美赡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妙就妙在,绵绵春雨与逝水流年的意象组合,让你眼见着不是雨的滴落,而是时光的陨落和消逝,此其一。奇就奇在,流光不仅随春水消散,流光还在春雨中被打湿,带着春的寒意,带着伤春、惜春的哀愁,分外湿冷,分外厚重,此其二。在这里,流光不仅可视,电卷星飞;不仅可闻,潺潺湲湲;而且可触,阴冷潮湿;可感,萧瑟悲凉,仿佛所有美好的生命都在巨大的时光洪流里,被打得落花流水,被击得体无完肤。春花落了,可以再开;太阳下山,还会再来。唯独时光是不会逆转的,哪怕你贵为天子、国相,命令它回来,它依然一去不返。细雨湿天地,细雨湿流光,流光湿人心,沉重了人无可挽回的生命流逝。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三则中说,“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细密的春雨湿润着万物,芳草也在春雨的润泽下郁郁葱葱,但在小楼上独守这一切的人,她的感受却不是这样的。她看到萋萋芳草“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就像自己心中的愁绪在时光的催逼下,旧恨新愁,年年滋长,仿佛这芳草与愁怨是同一个时空的联结,不知是草随恨长,还是愁共草生,总之年年芳草、年年愁怨同生共长,相伴相随,而且在细雨流光中,疯狂滋长。“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两句不光手法上摄春草之魂,思想境界上更是别有洞天。

      该词下片“睡起杨花满绣床”的迷离惝恍景象,及末句明知期盼不到仍半掩门扉,最终“负你残春泪几行”的细节描写表现得尤为幽怨动人,这也是与“花间词”的纯写艳情的风格决然不同的。冯词开始关注人的深层心理和潜在意识,也许这与他在南唐两朝宰相的身世和政治经历有关,冯词不是将精力放在女子的容貌与服饰描绘上,而是转向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借着自然之情景将人的心态襟怀委婉诗意传达出来,同时也将词的境界和格调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这恐怕即是冯词“深美闳约”的魅力所在吧。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二则以“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一句来评价冯词的品格。“和泪试严妆”句来自冯延巳的《菩萨蛮》,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词。

菩萨蛮

【五代】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这首闺怨词前部分与“花间词”更接近了,也写了一位从梦中醒来后陷入深深孤寂的思妇,也一样用华美的景致来表现思妇的年轻貌美和烘托她的孤苦哀愁。但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位女子虽相思到天明,虽强挨到天亮,却没有“懒起画蛾眉,梳妆弄洗迟”的任性,反而催生出她在万千愁绪包裹下和着眼泪梳洗打扮的那份坚强和倔强。尽管“和泪试严妆”后,面对的也只是飘扬在霜雪中的片片梅花,但也正如梅花傲霜雪所示人的精神那样,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霜雨雪和命运摧折,这位女子不知哪来的这股犟劲,她始终傲然挺立,她一直凌寒独放,不苟妆容,她永远保持着凛然不可侵犯之姿。冯延巳的这首《菩萨蛮》中有一种华美而不失庄严,凄楚缠绵又隐忍顽强,悲戚无奈中透着一股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也许身处国势飘摇中的冯延巳一直在用词书写着难以抗拒的命运悲剧,同时又以词中的形象艰难对抗着难掩的人生悲凉,不管过去、未来怎样,在冯词中一直岿然独立着不屈的灵魂。由此,冯词在五代词柔婉绮丽、香软缠绵之风中也自成了一种端容清丽、俊美深至的品格。

      《人间词话》第十九则称许“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此则中有两层意思。

      第一,评价了冯词的格局及其承前启后的意义。所谓“堂庑特大”即指冯词的境界开阔、格局高大、气势恢宏的特点。我们通过前面三首词的欣赏,已然能感受到冯词无论是辞藻、还是艺术手法、思想情感上都较“花间词”阔大明朗。但冯延巳生活年代和生活方式与“花间词”盛行的时间大体相近,故而前面我们也体会得到冯词中“不失五代风格”的一面。然而,山高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词人身份的不同,南唐冯延巳的眼界和领悟也与西蜀温庭筠他们有了差别。冯词的表现力更深厚、境界更开阔,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北宋初期的许多著名词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冯延巳的词,晏殊在词句清新俊逸上得之,欧阳修在韵味深切隽永上得之。后世常将冯词与欧词混淆,可见他们的风格比较接近。

      第二,《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集,为后蜀贵族子弟赵崇祚所编,大部分收录的是后蜀词人的词。我们现在知道,五代除了花间词派外,还有以南唐二主和冯延巳为首的南唐词派。(许是清人不知有南唐词派。)花间派作品繁盛,其势头盖过了南唐词派,让人觉得花间词的风格就代表了五代词的特点。起先,王国维对三人不在《花间集》范围还有点不平,但从风格、格局和对五代词绮靡之风的转变和突破意义的角度,王国维后来反倒庆幸了,“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其实,两层意思合起来还是一个总的意思,就是南唐词风有别于花间词派,其格局更大,冯词在词史上有因循出新、承前启后的意义。下面来读这首《上行杯》。

上行杯

【五代】冯延巳

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其实,这首词有很浓的花间词的味道,比如“罗幕遮香”的室内氛围,“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写女子的装饰和了无意绪的慵懒心境,这些都与“花间词”的风格很相似。故而王国维说“不失五代风格”。但即便这样一篇写得较为普通的男女相思相别之词,仍然有“堂庑特大”处。

      第一,这首词中蕴藏着一条花褪残红的自然时序线。词人将更多的视野放在了户外,置于自然之中感受生命的流逝。先是“落梅著雨”,大地落红点点,触目惊心;接着是“寒食近”,意味着冬去春来、春来夏近,已经满树柳绿,已经可以踏青了;而“飞絮入帘”,白色的杨花漫天飞舞之时,正是春光将尽之日,日子变得更长,人也容易犯困。寥寥几句,竟道尽古今男女都不堪的韶华流逝之憾。从冬到春,从春到夏,这么快,这么短促,美好的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曾经满地残红,曾经满树柳绿,曾经漫天白絮……都在孤寂无聊的生活里消磨殆尽了。

      第二,该词虽仍是闺情词,其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并不囿于居室之内。正如前面所写,其大部分视野是落在广阔的自然之中的,其中尤以“柳外秋千出画墙”一句意境最佳。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日,古人有郊外踏青的习俗。行人穿梭在绿树浓荫处,突然从烟柳画墙里传出秋千少女银铃般的笑声。“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此一有心,彼一无意,总在一墙之隔间,春愁也总缠缠绵绵,惹人恼。“柳外秋千出画墙”,有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有意趣,还有无限遐想,所以这一句常常被模仿,还启迪了后人的名句。比如《人间词话》第二十一则就提到“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欧阳修的这一千古名句可以追溯到冯延巳,这也算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的明证吧。

      第三,以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乐。“柳外秋千出画墙”一句色彩明媚,春光灿烂,笑语盈盈,用乐景来反衬前文的伤春、惜春之情,来表现后文思妇深沉持久的忧愁苦闷和抑郁不欢。这样情景的逆向配置,更加重了抒情主人公的悲剧色彩。

      《人间词话》第二十则中改变了前面通过词人间的对比来凸显冯词“深美闳约”、端容清丽、“堂庑特大”特点的写法,而是将冯词中的景与唐代两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写景名句进行对比,我们来看看王国维想要表达什么。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冯延巳最为著名的有十四首《鹊踏枝》和九首《菩萨蛮》,这些词能够比较集中的体现冯词的品格。在这则词话中,王国维摘取冯延巳《醉花间》词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两句,与唐代诗人韦应物和孟浩然两句公认的写景名句对比,并认为冯句有超过之势。很明显,王国维这样的评价带有一点个人的倾向性。“流萤渡高阁”是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中的名句。不看全文,单看此句,就将清冷孤傲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同时又有“无我之境”的超然和闲逸。“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孟浩然的联句,宴会中联到此句满座哗然,直接都搁笔了。因为该句气象清绝、洗脱凡近,大家无以为继了。韦孟的这两句写景名句都是超然物外的“无我之境”的上品名句。王国维拈出冯词的“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两句,意指宴歌酬答的小词里也有已成气派的诗中的大境界,冯词“堂庑特大”还表现在其词作风韵的清新俊逸上。

醉花间

【五代】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这是一首咏春惜别的词,上片写园中早春之景。春要来未到之时,园中还有一层薄薄的晴雪覆盖着大地,池边的梅树却有一两朵悄悄绽放了。白雪红梅,山川风物自然美好。从小园中的雪,到池边的梅,再往上看,春景的生机越来越盎然了。高树上喜鹊飞来飞去,它们在衔泥筑巢呢。燕雀是常见的鸟类,与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因而亦能深深感知时序的变化。诗人常常用它们作为自己的共情物,比如“明月别枝惊鹊”“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等,将自己对环境、对时节敏锐的感知通过它们表现出来。“高树鹊衔巢”,高天之下,一对黑色的精灵在飞进飞出,忙忙碌碌,为晴明的碧空平添了几分灵动和活泼气息。这是小园白日的春景,到了夜晚呢?一弯新月斜挂天边,月辉的清寒铺洒向覆盖着一层白雪的大地,从上到下,天地间洁净明亮、清幽冷寂,即便白夜映照出春草的颜色,那色彩也是充满寒意的冷青。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这两句极写早春之美,一种是美得明艳动人、活泼俏丽;一种是美得冰清玉洁、幽冷绝尘,一动一静,一晴一寒,从白昼到深夜,整个春日都美到无与伦比。于是,词人倾倒于这种美,由山川风景的极美生出人生的极恨。“少年看却老”,江山永恒,人生易老。所以,人生几时易相逢,“莫使金樽空对月”。“别离多,欢会少”,词人又在清寒的早春之夜道尽了多少人的悲苦心事。

      冯词与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歌一样有“无我之境”高蹈绝尘的词句。冯延巳擅长用阔大的格局、高远的境界来表现人类说不清道不明又始终缠绕心头、摆脱不掉的愁绪,且将这些愁情与人生短暂、生命有限这些人类忧患意识联系在一起,所以其词情感内涵显得更丰富,思想境界也更阔大。冯词将囿于一室之内的艳情词,带到了山林,带到了天地间,而成为才子借以抒发情感的“文人词”,拓宽了词的创作境界。这应该是王国维评其词“深美闳约”“堂庑特大”的真正意义吧。

编辑:蔡兆霞

校对:吴中扬

长按识别,关注珠溪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词话》评析——转(2)
简评南唐二主及其词作
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冯延巳词开北宋一代风气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笔记第十七
冯延巳祠集评--
经典重读:词史意义上的《灵谿词说正续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