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溪写作】邓敏|《论语》微写作(四)

品质    语文     生活

【《论语》微作文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今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在《论语》中有许多警醒后人的名句,可以作为论点,可以作为论据,也可以作为引子,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文。

为政篇第二·为政以德

——《论语》微写作四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微写作】

      有些人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羡慕明星、名人的人人尽知,盲目地过分地表现自己。殊不知自己如跳梁小丑一般哗众取宠、刷存在感的行为实在可笑。像这样能真正做到人人尽知的,少之又少,大多还是负面的信息。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想要别人知你,还不如先去知人。说到“知人”,就不得不提汉高祖刘邦了。少年刘邦游手好闲,没有赖以生存的产业和谋生的技能,但他有个优点——也就是“知人”。他碰到张良,深知张良有“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他碰到萧何,深知萧何有“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管理才能;后来他碰到韩信,深知韩信有“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战斗才能。刘邦拉拢他们,成就了他们,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所以,想要“人知”不如先“知人”。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

孔子说:“用道德治理国政,就好比北极星固守自己的本位,群星会围着它转。”

【微写作】

      道德,是治国之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祖辈通过劳动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人民富裕,水绿天蓝,这是祖辈通过努力换来的美景;巍巍中华,屹立世界,这是国人通过团结筑起的不朽丰碑……在这一切幸福的日子背后,都离不开好的治国方法。

      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要求治国者们以德治国。回首历史,多少治国者的失败都在于没有以德去治国,如先秦时代的纣王,为人残暴,丧失民心,最终葬身鹿台火海;再如秦始皇,也是因暴虐导致不得民心,最终国家瓦解;还有隋炀帝杨广不惜民力,滥用征伐,致使民不聊生、频发暴乱……

      以德治国,以理服人,其中包含着许多道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主持大局,他是以什么来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管理的呢?那就是道德。勤于朝政,以德治国,国家才会出现繁盛局面。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皆是如此。

      道德对于正常人是有劝服作用的,因此以德治国,以理服人,政治才会犹如众星捧月般,才会深入人心。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

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心思不歪)。”

【微写作】

      这句话流露出孔子对历史、社会、时事的看法和对历史的评价,表达了他的真实情感:即使是怨,也是心思纯正。

      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这心贼正是我们心中的负能量。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被这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压得喘不过气时,心中就会在不经意间滋生出许多负能量。而对于这些“不速之客”,我们不能任由其在心中肆虐,要积极采取措施,寻找合适的方法排解它们,这样才符合孔子的思想,才叫心思纯正。

      泰戈尔曾说:“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时,我们才真正活在这世上。”是啊,伟人的思想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我们只有热爱这世界,才能心无邪念,做到心思纯正。愿你心中保有一片绚美的星空。

      什么是“心思不歪”?我能第一想到的便是走火入魔。玄幻中修练过猛,欲念太强,负面执念深深扎根……这些黑暗的情绪皆可变成为邪念的养料,滋养邪念。

      《诗经》作为一本著名的诗歌集,不仅仅在于它是第一个,也在于它的纯朴与自然,没有扭曲情感,抑制思想,敢爱敢言,敢恨敢当,光明正大,磊落大方。没有邪念的思想就像热烈灿烂的太阳,熠熠生辉。

      现代人处于绝境中时,会采取可行的措施,还是黑暗邪恶的举措,只能视个人而定了。其实,所谓的绝境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拐角,转个弯,也许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你会看见三月海棠盛开的花瓣入酒盏青醅与绿蚁;听见四月连翘摇曳风里传来的阵阵古寺铃;闻到五月流水潺潺萦绕石间的草色入帘青,赏到六月毛雨纷飞无需江南绵绵的自然景,享到七月烟花绚烂过熙攘后的宁静;觉察到八月昙花一现,九月云山坪雪……

      “我见过极恶,也见过单纯地看着我,向往着生命的双眼”,因为,前路星河微闪,灯火阑珊。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

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微写作】

      这是孔子所认为的治国方针,它所表述的是刑罚只能让人避免犯罪,而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用道德教化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也反映了德治在治理国家时不同于刑法的特点。

      孔子认为,用礼制来规范、劝导百姓,能有效地抑制犯上作乱动机的形成。他在这里将刑法和礼制进行对比,高下立见,也正如清代名家陆陇在《松阳讲义》中解说的“操术不同,功效各异。路头一差,而风俗由之而输殊,气运由之而变,不可不辨也。”法治以惩罚性手段使人心存畏忌,免于犯法;而礼治德政却使人心悦诚服,顺应了人的廉耻之心。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微写作】

      人生有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是有自己的使命和权利的。每个阶段该做什么就应该干什么,一步一个台阶,凡事都有它所要经历的过程。花需要经历播种、发芽、开花的过程,风需要经历大气间的循环过程。四季在一年年的轮转,人生亦是如此。

      孔子于十五而志于学。十五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段,机会就只有这么一段,圣人抓住了它成其为万年不朽的传奇人物。

      老人们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人的一生随时间飞速向前进,没有刹车。我们现在正值青春阶段,为何不把握住它,运用好它,欣赏着它?人这一生讲究的是把握,每一段都有它的机遇,失去便就不再重来。所以,关键是看大家能否把握住人生的时机。  

      一生一世,人随着时间在成长、在遭遇、在更了解自己。每个阶段,了解不同的自己。只要正确把握住每个时段的机会,总会有一座灯塔,指引你驶向美好的彼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12-21)
论语·颜渊21
论语连载⑲《为政篇》第3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浅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外用
《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善读「论语」12.21:专攻己恶可修慝,先事后得能崇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