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艾头:香味堪称第二,亦药亦食的春日野菜

  南京人喜欢的春天野菜有所谓“七头一脑”,竟然没有这野艾头
  野艾头,是春日里味道香气极浓,肯定要排名第二的野菜,是亦药亦食的。
  我现在生活工作的这座苏北小城,向来有在清明前吃野艾头饼的习俗,就像江南人春天里吃青团子。
  在我第一次品尝到这野艾头的时候,就奇怪着,这么好吃又不值钱的美味,那么疼爱我又擅长做吃物的妈妈在我小时候怎么就没做给我吃过?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1978年,拿到大学中文系入学通知书时,买到了一套《古文观止》,囫囵地读,囫囵地背。少数背熟的古文中就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大二时细读这篇文章,又有了一个奇怪:“太守,那样的大官,怎么在吃宴席的时候,面前全摆的是野菜,而不多摆些大鱼大肉呢?

  还有一个疑惑,是前些年自己喜欢上了植物学的知识之后才解惑的。
  一直以为这“野艾头”就是从小就见过的也认识的、端午节时挂门上的艾草,是艾的嫩芽头。
  “二月茵陈,三月蒿,四五月里当柴烧。”这野艾怎么就长成了蒿子?
  那一次,我在朋友圈里晒了自己做的野艾饼,安徽的一位朋友回复道:“蒿子粑!
  它是蒿子?是什么蒿子?

  原来,这所谓的“野艾头”,并不是端午时挂到门上的艾草的细嫩芽头,它是茵陈蒿,与艾草是同属菊科艾属的植物。
  茵陈的名字是与成语“陈陈相因”有关联。相传一千多年前,唐代的陈藏器初撰的《本草拾遗》记载:“虽蒿类,苗强,经冬不死,更因旧功而生,故因陈,后加字也。”
  因为是嫡嫡亲亲的一家人,它们有许多相同相似处。
  都有着很浓烈的香气;都是多年生,当地上部分在秋冬时节枯了之后,地下的根还活着,第二年能萌发新芽。还有相似的,比如叶片。
小科普

菊科,草本、亚灌木或灌木,很少为乔木。

叶子通常是互生,极少是对生或轮生,全缘或具齿或分裂,没有托叶。花分为管状花和舌状花。这,你只要看看菊花的长相就行。花盘子边上的是舌状花,中间密布的是管状花。

菊科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较少。我国约有200余属2000多种,产于全国各地。

中国人吃的蔬菜中有不少是菊科的,莴苣、莴笋、茼蒿等;作为零食吃的向日葵也是

  它们是不同的品种,性状也不同。
  茵陈蒿,是半灌木状草本;艾草,是草本半灌木状的。就是说,俗称野艾的茵陈蒿,长大了之后,茎是木质化的,像小树枝,越往根部越明显;艾,更多的是和蒲草等相似,茎没有小树枝那么硬,更像是草。难怪俗语中说,茵陈长大了只能当柴烧,没其他的用处;艾,长大了还是草,而且有药用。
  看它们的茎,也就是俗称的“”。
  茵陈的茎红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纵棱,基部木质,长大后,会像小桶一样有分枝,向上斜伸展;艾的茎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长大之后,像棵小树的是茵陈蒿,还像棵大草的是艾。
  它们生长的环境和适应的能力也有不同。,通常生长在乡间的水边;茵陈蒿的适应性似乎更强。这些年,在拆迁之后还没建设的围墙里常常能看到长大成小树一样的茵陈蒿。

这是茵陈
  茵陈蒿和艾都在中医药里入药。茵陈是取其新芽嫩叶,晒干炮制作药用;艾,更多是取其长成茎叶晒干入药。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则因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提取出青蒿素的也是艾属植物——黄花蒿。艾属中也有一种就叫“青蒿”,倒是不含有青蒿素的。青蒿素是从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的。
  古代的文人似乎对艾草没有特别的好感。
  屈原在他的《离骚》等作品中,多次将“蒿艾”与“江蓠”“辟芷”等对举,批评楚王不喜欢香花美草却将蒿、艾当作美好去喜欢。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可是,古代人却又在很早就开始食用这俗称野艾头的茵陈蒿了。
  千年之前的人与我们今人一样,都是采撷嫩苗作菜蔬的。南宋洪舜俞老圃赋》中说:“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
  明代的李时珍说:“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李时珍说得没错,今天在苏皖不少地方还有在春天里用野艾,也就是茵陈蒿做饼的习俗。但也有些不够准确。农历的二月二,至少在我们这个地方,还不容易采到野艾头呢。
  回到餐桌。
  野艾,茵陈蒿的吃法也是相对简单的。

  主要是做,安徽石台一带称之为“”。将野艾洗净、晾干,用盐码一下,杀出些水份。切碎,和入糯米粉,做饼。我们这里做这饼的时候,要在锅里放些素油,粉得得稀一些,用勺子挖进油锅里慢火煎。我们称为“”。煎出来的饼也确实是薄薄的,有味。
  我一直想尝试着用野艾头做发酵的面饼,一直未能如愿。
  我也喜欢用这野艾头做凉拌菜。做法也简单的。洗净,开水锅焯烫,过凉,切碎,加蒜泥,浇上酱油醋就行了。我还是不喜欢用麻油,不喜欢用麻油的香味夺食材的原味。

  吃这野艾头有几点要注意呢。
  一是,不要随意到菜市场去买所谓农民自己去采的,我知道,这俗称野艾头的茵陈蒿生存能力极强,很容易生长在一些恶劣、脏乱的环境中;二是,一定要切得细碎些,因为最嫩的野艾头,也是有些轻微木质化的,不切细,咀嚼困难。

 相关文章:

多味生活|春天的美味野菜:豌豆头

多味生活|春天的美味野菜:草头

多味生活|春天的美味野菜:荠菜

香椿头:最浓春之味,错过又得等一年

九尽春回地气暖,花开又一载

〖小镇记忆〗犹记当年请“春酒”

春天,就想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南京的芦蒿和东北的柳蒿芽竟然是同一种东西
端午中药小辑 | 一艾(下)
子居:安大简《邦风·召南·驺虞》解析 | 中国先秦史
菌陈
身边的中药——菊科植物(三)
蒿,才是真正的国学植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