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6年前,我就这样“考”上了高中

  今天,我们江苏省各市的中考正在紧张进行中。

  早上,我和一位朋友说起,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经历过中考的。

  只是在46年前的1974年初中毕业之后,有过一个“考高中”的特殊过程。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1966年进入县小学上学不久,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1972年,在小学部上了五年半共11个学期——四年级的时候“教育革命”,将秋季入学改为春季开始,于是多了一个学期——之后,小学毕业,直接进入到县小学的初中部继续上学。

  还不叫初一、初二,而是叫“六年级”、“七年级”。

  课程较前几年的小学阶段有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增加了英语课。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是兼任我们学校宣传队节目编导的裘老师。后来又增加了工业基础知识”,相当于物理课程吧,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三机一泵 “农业基础知识”继续上,但已经不再是“科学养猪,去了解“巴克夏”们了,实际上是化学课的内容了,算术课改为“数学课”了,开始学习了代数和几何。

  七年级时的学制再次“革命”,还回到秋季入学的老路上去,于是,所谓的初中,我们又多读了一个学期。

  1972年,我们升入六年级是在春天里;1974年我们七年级毕业是在夏天里。

  当时,我们射阳县城的三所中学的高中部已经恢复办学了:射阳县中学合德中学和后来改名叫“兴北中学”的民中。

  射中,肯定是我们最向往的学校了。

  但,那几年不是凭考试成绩进入高中的,也没听说过有考高中的考试。

  “贫下中农推荐上高中”,而且是划片入学。

  在我们上高中前两年,我们那个地段就曾属于“合中”和“民中”。1974年,我们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县中——射阳县中学的范围内。

  我们在县城,哪来“贫下中农”啊?有,街道居委会的几位老人家。那些年,有参军、招工和上学的,都得要召开个“三老”会议,征求那几位老奶奶的意见,着重了解的是家庭的“政治历史”有没有大问题。我们在七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就各人拿了一张表格到街道上去“推荐”了。

  1978年,听说我要去上大学了,还有一位常常做“三老”的老奶奶惊呼:“啊!他上大学了?经过哪个同意的啊?”她不知道,已经恢复高考了。

  完成了“推荐”,以为可以在家坐等一张入学通知书的,却突然接到通知,某日到母校去参加考试。

  考试,是在我们上五年级时用过的一排教室进行的。

  口试,不是笔试。

  等候考试的人先在门前的操场上,等叫到名字了,进教室去“考高中”。

  我进去考的时候,是由一男一女两位老师负责考我的。一间教室里同时有几组老师在考学生。

  先让我读了一段报纸上的文章,不长,是关于“批林批孔”的。又考了个英语题,让我用英语说出“我为革命学习外国语”这句话。接着,又问两个属于物理、化学的问题:

  “1米等于几尺?1米等于多少厘米?

  “氧的元素符号是什么?

  就这么多问题,大概前后不到五分钟。却也让我出了一身汗了的。

  我当时读报纸是用方言读的,那个时候还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回答得很流畅,理化的回答自然不会有问题的。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有个成语叫“惴惴不安”,只知道那天考过高中之后,心里一直是“惶惶”的,生怕不能如愿进入县中读高中。

  还好,那年的九月,我坐进了射阳县中学高一(3)班的教室。

  上了高中之后的第一次作文题就是——贫下中农推荐我上高中

 相关文章:

42年前的高考,圆了我没敢幻想过的大学梦

42年前的高考,圆了我没敢幻想过的大学梦(续)

小镇的记忆碎片63:常忆是射中之二

小镇的记忆碎片47:母校是射小

小镇的记忆碎片49:母校是射小续

小镇的记忆碎片50:母校是射小(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白杨 作者:冯跃生【散文】
下村中学八年级开学报名工作安排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数学
最新衡水中学2019一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月考试卷
学途追思(之高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