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上海的憋屈与焦虑

“焦虑易发火,大家都理解。焦虑不发火,我们更敬佩!”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打乱了上海的生活节奏,复杂严峻的抗疫态势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4月2日,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民进中央原副主席邓伟志写下了这幅字。

84岁的德高望重的邓先生说:疫情爆发没有人不担心,没有人不着急、不焦虑的。尽管人着急、焦虑的程度各不一样。心悸、心慌,心神不定,就容易心情烦躁。

从最近的网络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的信息、音频和视频,真的是感到社会基层多方面的憋屈和焦虑,在逐渐蔓延开来。如果不重视加以释放、疏导和减压,这次疫情的次生危害将远远大于疫情本身病毒。

1、大好春光却无缘沐浴,宅家更觉得空间和阳光弥足珍贵。

今天4月3日,阴历三月三。有在外地旅游的上海老干部说:三月三,上巳节,春光里随意走走。天朗鸟鸣,惠风和畅,满眼飞红点翠,菜花也开得正旺。融入自然之中,有物我两忘之感。自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后,这个春和景明的节日,也成为美好和雅致的代表了。

我非常羡慕那些有幸“躲避”上海这次疫情“倒春寒”的朋友,能够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尽享人生幸福。不由想起2020年春节期间,全家在菲律宾度假。当时,上海突然进入第一波疫情居家状况。有好心党派同仁善意提醒我:不要天天发国外风光的图文,以免刺激正在抗疫的上海市民的憋屈和焦虑。后来,回到上海,也自觉宅家18天后,在滨江散步时发出:“有空间真好,有阳光更好”的肺腑之言。

2、超大城市“变成”特大城市,适应超大城市的“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具体目标不清,封控前景渺茫。

昨晚看了国务院副总理视察上海的新闻报道,感慨有二:一是要求短时期内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已经超4万的感染者如何短时期内做到“清零”?是否有个时间目标?另除非在确诊人数中“清零”,难度也很高。

二是新闻报道中把上海称为特大城市,突然间有点恍然大悟,这次"科学精准”欠缺的“动态清零”,原来是直接忽视了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按传统的特大型城市应急管理的模式。

国务院2014年10月底颁发新的城市规模调整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深圳市2021年常住人口1756万,虽也属于超大城市,但与上海相差近800万,而800万人口,又等于一个特大型城市。吉林市常住人口近400万,仅属于大城市。这两个城市的“动态清零”模式显然不能照搬。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城市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差别很大的国家。在推进实施新的城市管理,尤其是应急管理的政策中,需要依据不同城市规模及性质,分类指导实施。

3、上海具有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经验优势,为何在这次新的抗疫中却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对策时常变化,弄得基层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主要症结究竟在哪里?

这次抗疫中,市、区、街镇及居委会等,确实全力以赴,市民有目共睹。市民看到和反映问题,并不是对抗疫失去信心,而是更想与政府上下同心。

一月上海“两会”就有专家提出要对新一波疫情有充足预判的而坚毅。三月内从网上传言封城到正式划江管控有一周时间。这一、二个月或一周完全有条件做比较周密的管控方案。尤其是在医疗、生活保障上要切实考虑。但现实是:上海的这波疫情大面积蔓延,其病毒传播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一是华亭宾馆的隔离设施,二是管控前的抢购蔬菜,三是聚集性的核酸不当安排。包括近期转运收治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潜在风险等。

包括一些抗疫举措中的细节安排等,都存在常识性和专业性的错误。如近日视频反映的核酸检测棉签竟然不是在无菌环境中生产的。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的轮流交替,不是严格按照病毒潜伏期3-7天的规律来进行。还有在阳性病人隔离应对中,竟发生将婴儿与母亲分离的做法等。

上述问题的产生并不是由市府秘书长出面向市民道歉说“准备不足”而能应付的。

4、上海的医疗和防疫资源在全国数一数二,却为何在这次抗疫中会出现急症危重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救护车呼叫得不到及时援救?

一些管控居家和养老院的病弱老人等,日常的疾病治疗缺少应有的通道。这些都与抗疫中本身的方案安排有明显漏洞。虽然自个别死亡案例出现后进行了调整,但阴影及其他门急诊上的问题,包括网上医院配药不是很畅通等,都还存在供应能力与社会需求普遍脱节的问题。

原本建立的社区家庭医生资源也抽调协助搞核酸检测或抗原自测等具体事务中,原本应针对抗疫中急需医治的老患者缺乏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昨天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7000多,累计已超4万。市民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还是希望分类区别对待。符合条件的居家隔离,缺乏居家卫生条件的,轻症的按区域划片进方舱医院隔离,但对方舱设置,理应将无症状和轻症,老年人、儿童和女性等分区域观察治疗。而重症却必须转移到特定医院。

5、上海的主副食品供应基地还是具有相对优势基础,但是一到管控时刻却出现市民疯抢,而后供应渠道不畅、信息不明等问题。

尤其致命伤的是:27日晚宣布28日浦东等第一批全区域封闭管理时,却对居民的生活保障供应安排缺乏周密和细致的安排。其实,浦东已经在曹路等准备好大型蔬菜供应基地等。结果这样的重要信息没有及时发布,造成当晚估计有几十万浦东居民出外疯抢,也是这波疫情阳性患者激增的传播源之一。

直到目前,一些小区先后收到政府发放的副食品礼包,但是因封控期何时结束至今不明,所以小区里居民还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网上团购。政府公布的那些供应平台理应对口供应的街道信息和渠道至今不明。

6、这次抗疫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落到每个居委会,而居委会的人力配备、专业素养及资源协调能力都与艰巨任务不相匹配,社区志愿者包括市级机关等“下沉”第一线的有的都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专业特长作用。

有下沉社区的志愿者反映:志愿者防护物资配备不到位,好不容易建起业主群、核实小区人员名单工作开展难到位,感觉居委会并不需要志愿者的帮忙,只是应付组织的安排,反而觉得志愿者的科学工作方法是对居委工作的质询等。而近日网上流传的某居委会书记与居民的对话录音,又真切暴露了居委会目前的工作实际状态。

居委会的工作目前特别需要减压和减负。对志愿者加强线上培训,建立志愿者服务社区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切实保障基层居委、物业人员和志愿者的防护措施,充分发动居民自治共建相结合,及时给与优秀志愿者和卓越社区工作者予以奖励。包括对这次抗疫中不得力或居民反映极大的居委会予以通报批评等。

7、中小学生居家上网课的质量包括对家长的辅导教育等,是否会影响后疫情的中考及高考?

有家长反映:我焦虑的是自2020年的新冠病毒引发后教学从线下改为线上的空中课堂,尽管都是教学上的顶尖高手云集课堂教学,但孩子在家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难以想象了。2020年6月复学后,明显的学习质量问题令人担忧。今年又一次面临这样的挑战。虽说目前在“双减”的理念引领下,学生又一次经历对自己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挑战,

相当一段时期居家上网课,有的适宜在操场进行的课程质量明显会有变化,如体育课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中考”等。教育部门届时是否会有相应的考核调整。

8、在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城市全力援助上海的情况下,如何对接畅通、服务周到、促进兄弟省市的友谊和团结等,这些都是考验有关政府部门的接待协调能力及上海市民的素养等。

如:3月14日,陕西省集结两支医疗队千里赴沪增援;3月28日,浙江省派出1500人、江苏省派出500人组成的首批援沪医疗队到达上海;3月29日,北京市医疗队1800人打着“北上一家,京城守沪”的大幅标语出发,支援上海;3月29日,安徽省七支专业核酸检测队伍携四座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及五台核酸移动检测车到达上海,并紧急驰援上海近33万ml血液;4月1日,江苏省首批援沪医疗队方舱队1026人,分别从南京、南通出发奔赴上海,负责浦东临港方舱医院部分病区的相关工作;4月2日,加上此前江苏陆续派往上海参加核酸筛查工作的医疗队员,江苏省已累计调派五批次共计逾5000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疫情防控;4月3日,湖北省沪医疗队从武汉站出发前往上海,来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携带的物资箱上贴着“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武汉汉阳医院援沪医疗队同样今日出发;4月3日,天津医疗队包括医生250人、护士1250人及12名管理人员共计1512人分两批从天津西站乘高铁出发前往上海(此外天津还准备了约500人的核酸采样队伍,可随时支援上海核酸采样工作);4月3日,河南省援沪医疗队2000名医护奔赴上海;4月3日,江西省从省直医院、赣州、吉安、九江等市抽调援沪人员,奔赴上海抗疫前线(包括南昌大学一附院108人,江西省人民医院60人,南昌大学二附院128人,他们将于今天稍晚些时候乘火车抵达上海);连四川雅安、海南儋州/昌江都派出医疗队支援上海。

专家分析:如果不出意外,本次上海疫情的全国援沪规模(医护人员+生活物资)将超过两年前武汉疫情时的援鄂规模(医疗人员35591人+6900万吨物资)。上海市民真的非常感动和感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同时也为上海这座大城市因前期管理失误造成新的疫情蔓延而感到羞愧!

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呼吁: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管理人员与居民的关系,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外来支援人员与接待人员的关系,要抱团取暖。突发事件或多或少地要打乱常规,会出现无序。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识变,应变,胜变。

今年春节贺岁片《爱情神话》轰动一时。现在想来,冥冥之中,通过这次疫情的“社会大实验”,期望上海市民对上海海派文化及城市精神的挚爱激情不要破灭,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神话”不要破灭!

古代上已节是“祓除畔浴”、专门驱除疾病和清洗宿垢的日子。明天4月4日一早是全市统一核酸检测的“总攻”关键时刻。衷心期望这次的核酸检测以及随之采取的应对抗疫措施,能让上述市民的憋屈和焦虑逐渐尽快释放和消失。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恢复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应有的风采和精神!

2022年4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沪”不易 请尊重他人的善意
守望相助 感谢有你
【照片背后的故事】看见守 “沪” 者的光
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来自驰援闵行的常州医护:“你们用真诚对待,温暖了我们每个人”
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奋战上海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一线
“疫”线普通人的百种情绪,跨过上海寂静的春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