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中的上海中青年人

上海的“倒春寒”严峻疫情,今天进入决战时刻。在全市封控、管控的小区里,街区中,已涌现出一批热心的青年志愿者,协助居委会组织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联系组织生活保障用品,排解居民焦灼心理和协助老年儿童、危重病人的求诊问药等。他们的活跃、热情身影,给了申城沉闷的居家封闭管理中的一道靓丽温暖的色彩。

这里攫取几朵绚烂的浪花:

闭关琐记(资深媒体人 朱慰慈)

(浦东恒大华城长清苑)小区封闭已两周多了,弹尽粮绝。每天的机械动作是搜刮冰箱的角角落落,看还有什么可以杂杂碎碎成一顿的。忽一日被好心的邻居拉入小区群、楼群,发现大家都在团购,买糕点的,买猪肉牛肉的,买牛奶的,买水果的,还有买咖啡的…….于是生活一下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发现团购的主力军是中青年人,他们可以联系到厂家、商家和店家,然后在群里发出集结号,到了拿货的时刻又充当志愿者,全身穿戴好防护服到小区门口分货发货。若是谁的食品少了,马上会有人留言愿意让出点什么。多好的年轻人啊,我不禁感动起来。疫情前他们大多还是乔琪、玛丽、保罗……光鲜亮丽地活跃在办公楼里,而把家和孩子丢给父母。如今不仅认真担负起为小家庭刨食的责任,还关心起身边人,包括我们这些陌生的邻居们。疫情改变了年轻人,让他们有了担当!

我所在二楼一位年轻的姑娘搬来没几年,入住装修时还与邻居有些不快。但这次手机楼群就是她组织起来的,要自行测抗原了,她在群里发视频,讲要求,还上上下下为每家每户发测试袋。有了群购牛奶和蔬菜套餐的信息,也是她不失时机地通告大家。人性的善良是一种基因,也一定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我为历经沧桑的40—50后能培养出这样的年轻人感到欣慰,人世间的真、善、美真是可以传承的。入住浦东这个小区已有20多年了,因为曾经逼仄的生活空间对人性的压抑,我们都分外珍惜自家的小天地,与邻居的生活大多无交集。但疫情一下子让邻居们聚集了起来,

小区的大门封上了,各家各户的窗户打开了。每天在阳台上晒太阳时,我会与旁边阳台的男主人聊上几句,交流信息,排遣烦闷。那天下楼测试核酸,站在一名伏案登记的大白面前,刚开口,隔着防护镜我就认出他是我楼上的邻居。过去只知道他学历高是硕士生,今天才发现他是志愿者!去排队检测时又见到一个穿着防雨衣的中年人的熟悉身影,他也是志愿者,住我隔壁,遛狗时常与我打招呼,但惭愧我竟不知道他姓甚名甚。

见惯了热心的阿姨妈妈们在小区里操着大嗓门执行居委会的任务,募捐啊,征求物业意见啊……还从来没见到过中年男人挺身而出当志愿者,而且是在这非常时期!说起来他们要比六七十岁的阿姨妈妈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学历、眼界、思维,还有手机操作能力,若是居委会以此为良好的开端,珍视这股不可缺失的力量,小区内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呢!只有他们,青壮年们,才是我们战胜疫情、创建美好生活的中坚力量啊!

最清冷的春天,一个快递员在上海帮业主买菜

4月3日晚,《澎湃新闻》报道:一位热心的快递员在疫情中义务为周边需要的居民运送急需生活用品的故事。

第一个让兰桂杰买菜的,是他认识多年的老客户。对方家里囤粮见了底,“点外卖也没人送”,不得已找到他。平时,兰桂杰只接收和派发快递,但最近这段时间,一些包裹到不了站点,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很多封控在小区的业主又买不到蔬菜水果。兰桂杰干脆住在了公司,帮周边的业主代买生活物资。

他帮家庭主妇买菜、帮八十多岁的老人送东西、帮几个月大的婴儿买奶粉、也帮封控在办公室的上班族买方便食品……跑腿费,几块钱,几十块钱都有,也有的不给,兰桂杰说,老人家的话,一般不收,他们的钱来得不容易。

来上海做快递员四年了,兰桂杰喜欢这份工作,虽然累点,但是踏实。领导常跟他们说,要有社会责任感,小事能帮一点是一点。

这几天,他很少能吃上热饭,饭店多数关门了,一些业主知道后,托防疫人员给他捎热饭,有包子、卷饼,还有红烧肉。

兰桂杰说,他见证了这个春天最清冷的上海,好期待快点迎来春暖花开。

      我一个人,在上海便利店住了23天

今天中午,外滩TheBund报道疫情中,一个罗森店主为了周边居民的购物需要,独自一人在店里静候近一个月的生动故事。

李娜今年32岁,安徽淮南人,13岁那年来到上海,现在是闵行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

   她住的小区早在3月9号就被封闭了。为了让便利店运转下去,继续给大家提供物资,从3月9日到3月31日,她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住了整整23天。直到浦西全面封控,她才被顾客“求着”回家。

接到小区被封的消息时,李娜刚把儿子送回他奶奶家。

    她和老公住在虹梅南路,离她工作的店不远。她们有两个孩子,小儿子才2岁,大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为了她读书方便,孩子们平时都和奶奶住在浦江镇,不在父母身边。
    3月8日是其儿子的2周岁生日,那天李娜把他接到家里,陪他过了个生日,第二天一早就送他回浦江镇了。想不到从那之后,李娜与儿女见面一别有近一个月。

有资深咨询专家深情点评:一个人住在店里23天,没有回去看顾孩子,却如妈妈般为每位顾客考虑。为300人步行配送物资,下雨把棉鞋走湿了。真的是雪中送炭。坚持24小时营业,在上海至暗时刻,这位便利店主的一颗利他之心,是一盏明灯,让上海有亮色有温度。期待上海早日解封,让她们全家团聚。

在城市危机前,亟需建立社会自救和共治机制

申城疫情中的一系列市民志愿者的热心社会公益的故事,让本就郁闷的宅家市民带来希望和温暖。

申城的一些主流媒体,都先后纷纷投入采访这些动人,让城市振奋的故事。如新华社推出的“上海抗疫故事”,电视台播放的采访仁恒滨江城楼栋抗疫指南,《澎湃新闻》的“澎湃人物”和“凡人凡事”,《周到上海》近日推出的疫情中感人故事的征文、征集短视频等。媒体的舆论传导和及时报道,把市民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一座超大城市面临重大的危机时,除政府的坚强有力正确领导、各级部门的同心协力及市民的自觉配合和支持,由具有较高智商、一定专业服务能力,特别是有一股满腔热情站出来为社会做公益事业的中青年,他们的热心助人,为社会事务提供专业的服务水平,在公共资源面对大量的需要而供不应求、顾此失彼时,是缓解社会危难、启动社会自救和共治的重要中坚力量。政府应充分重视这股社会力量的作用,给与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

正由于这股力量的自发崛起和协助,已疲于奔命、处于即将瘫痪的居委会基层组织,才出现挽救生机。今后,上海的居委会干部队伍中,要安排这样一批中青年积极参与。业委会中要鼓励吸收这批中青年参与。公务员队伍中,要优先吸收有着一定热心社区事务业绩的中青年加入。同时,借抗疫的历练,表彰和扶持一批有着卓越贡献的社会组织脱颖而出,通过政府采购等渠道,大胆发挥他们应承担的社会公益职责和应尽义务。

这次疫情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要大力重视和发挥社会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一批有着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的社会组织、社区事务中卓越领军人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中也应有他们一定比例的身影。只有社会基石夯实,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重大危机中能临危不乱。应变坦然。

2022年4月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疫情中的志愿者分享(一)
【抗疫一线】 宝祥志愿者,最美“守护神”
与2500万市民一起禁足,但新闻从不休息
今晚,上海疫情刷屏朋友圈的10个瞬间,我不敢看
数读上海居委会:疫情下城市的“末梢”治理难在哪
我的上海抗疫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